黄梅戏老前辈郑立松先生从事该剧种创研工作七十余年,接触黄梅戏剧团多达几十个,结识老艺人上百位,退休后的老人家不辍劳作,又精心盘点出了黄梅戏36部正本大戏和72折小戏传统剧目,为后来人从事该剧种传承与发展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所谓的黄梅戏正本戏36本、小戏72折,共108出,业内人士的初心大概缘于喻其为梁山好汉中的108将,个个都是英雄好“汉”,本本皆为好戏。

《告经承》(《告漕》)要演六个多小时,所以改为上下两本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山伯访友》)原本是从“祝公训女”起,到“梁祝归天”止,其中小折有“窖红绫”、“草桥结拜”、“打枣”、“访友”、“送友”、“描药”、“哭坟”、“化蝶”,要演七、八个小时,所以分为《下天台》《上天台》两本演出。

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梁祝》改编本出现后,黄梅戏只演其中的折子戏《描药方》了。由于黄梅戏唱腔优美和加工提高,安庆民众剧团王少舫、丁永泉、潘璟琍等搬演的《梁祝》,与上海越剧《梁祝》表演效果难分伯仲,1953年曾到南京演出,盛况空前。

36部正本大戏包括《天仙配》(董永卖身)山伯访友》(下天台)《山伯归天》(上天台)《告漕》(南天门打赌 上本)《告经承》(见青天下本)《卖花记》《二龙山》(三宝记)《结义记》(赶子图)《送香茶》为其中一折《毛洪记》(两世姻缘)《岳州渡》(胭毡褶)《乌金记》(桐城奇案、陈氏救夫)《吐绒记》(“小乌金”)《罗裙记》《鹦哥记》(洪莲宝卖身、西楼会)《白扇记》(鱼网会母)《鸡血记》《牌刀记》(蔡鸣凤辞店)《荞麦记》(三姊妹拜寿)《绣鞋记》(曹正榜落难、桂花树、三奏本等)《金钗记》(百花亭)《春香闹学》是其中一折。

《罗帕记》(三鼎甲)《血掌记》(包公断皮赞、“大鹦哥记”)《双合镜》(借铜银、合镜缘)《锁阳城》(父子两状元、海螺墩捡子)《珍珠塔》(方卿戏姑)《花针记》(拜金钟)《凤凰记》(青龙山、生死板)《剪发记》(花亭会、三难记)《青风岭》(杜氏卖身、天雷报)。

《丝罗带》(乾隆皇帝游苏州、周天宝打虎)黄梅戏仅有一本戏帝王正面出台,穿的是闲衣小帽。别的戏帝王都是由打鼓佬代言,究其原因,是黄梅戏班社无力购置袍带服装;《牌环记》(红梅惊疯、拷打红梅)《火焰山》(杨天佑桃花洞修炼)《水涌登州》《白布楼》《葵花井》《玉簪记》。比较有趣的是,在广大观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女驸马》《牛郎织女》并未列入36部正本大戏之内。

七十二折小戏(又名插戏),如《打猪草》(偷笋)《打纸牌》(驮板凳)《打哈巴》《打烟灯》《打豆腐》《打城隍》《打花魁》《闹花灯》

《蓝桥汲水》《送绫罗》《补背褡》《绣荷包》《送表妹》《纺棉纱》

《戏牡丹》《卖老布》《卖杂货》《卖疮药》《卖斗箩》(懒烧锅)《借妻》(张古董借妻)《点大麦》《钓蛤蟆》(王老虎抢亲)《登州找子》《砂子岗》(大麦锥子)《湘子化斋》《老少换妻》《送亲演礼》(乡下亲家母上街)《吴三宝游春》《闹黄府》《三字经》《二百五过年》《瞎子捉奸》《瞎子闹店》《瞧相》(凤阳歌)《挑虫》《邀学》《讨学俸》《李广大过门》《糍粑案》(杨二女起解)《云楼会》

还有潘必正与陈妙婵在云楼相会,只演《偷诗》一折;《苦媳妇自叹》来自安庆民歌《郭素贞自叹》《闺女自叹》《英台自叹》《赵五娘自叹》《烟花女自叹》《姑嫂望郎》《恨大脚》《恨小脚》《补缸》《逃水荒》《闹官棚》《李益卖女》统名《大辞店》的有(54—58)《张德和休妻》《劝姑讨嫁》《下南京》《打菜苔》《张三求子》统名《私情记》有(59—67)《推车赶会》《二姑娘观灯》《余老四反情》《余老四拜年》《余老四打瓦》《过界岭》《上竹山》《余老四充军》《张二女自叹》《王婆骂鸡》《辞院》《剜木瓢》《许士林祭塔》。

另外,商人叶五相与妓女樊巧女同居三年之事,酷似《蔡鸣凤辞店》。“辞院”一剧登载于《安徽省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九集第255页;《新八折》怀宁著名花旦郑绍周(艺名郑鸿霞)把桐城民歌搬上舞台,成为一个独角戏。

郑立松还归纳整理了36本大戏以外的剧目,如今潜山市西乡、五庙一带已故老艺人左四和等根据当时出版的弹词(七字和十字唱)编演唱本有《双救举》《双插柳》(女驸马)《双丝带》《卖水记》等。潜、怀、桐、太、宿、望和沿江江南等地从未演出这些剧目。安庆地区老艺人王剑峰、陈宗记、杨友林等打出《秦雪梅吊孝》、《王清明合同记》《粉粧楼》《二度梅》等提纲连台本戏,是黄梅戏四十年代进入城镇剧场以后开始的,对黄梅戏增加当时的演出创收起到了很大作用。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