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1925年的履历表——
“专长:没有。”
“曾到过外国否?德国(路过)。”
“由何人供给?由父亲(很少)……”
光看表格里的文字,你也许会忍俊不禁,认为这是一个可爱的年轻人。但再看填表人的姓名——陈乔年,你一定会肃然起敬,因为正是这个可爱的青年在牺牲前说出那句振聋发聩的“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
填表格时,陈乔年23岁。喊口号时,他26岁。对于许多当代青年而言,23岁到26岁的三年是大学毕业、初入社会的事业起步期,也是由稚嫩走向成熟的性格蜕变期。而对陈乔年来说,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三年。
三年里,陈乔年四处奔走,先后就任中共北京地委、北方区委、湖北省委、江苏省委的组织部部长,与国民党反动派明争暗斗,恢复被破坏的党组织,聚集各地的革命力量;他在声讨英美日等八国无理通牒中国的罪行时被敌人刺伤胸口,又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中被捕,受尽酷刑壮烈牺牲。
想到这里,许多当代青年“破防了”。正如《觉醒年代》结局中陈延年、陈乔年英勇就义的闪现镜头震撼人心,表格文字的调皮可爱让人难以接受此后发生的残酷现实。
更有人因此感到困惑:同为率真活泼的青年,为什么他可以从容面对死亡?为什么他能够惊天动地?
答案其实很简单:信仰。
因为信仰,陈乔年放弃了殷实的家境,自愿投身革命,他坚信唯有推翻封建制度,才能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才能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
因为信仰,陈乔年舍弃了安逸的生活,主动参与斗争,他坚信唯有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才能让共产主义的光辉照耀中国。
一个有信仰的人是不会袖手旁观的。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值内外交困、新旧碰撞,陈乔年赴法、苏留学,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以求学所得指导革命实践,以求学背景团结志士仁人。
一个有信仰的人是不会贪生怕死的。无论是面对段祺瑞政府的刺刀,还是国民党反动派的酷刑,他毫无畏惧,从未退缩,至死保守组织的秘密。
因为信仰,所以觉醒。因为年轻,所以热血。陈乔年用短暂而灿烂的一生定义了青年应有的模样:忠于信仰、勇于担当、热爱国家、心怀天下。
享受着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当代青年理应牢记幸福背后披荆斩棘的历史,更应继承陈乔年等一批青年革命者披荆斩棘的意志和精神。
回望过去百年的峥嵘岁月,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当代青年当不负先贤之志,为下一个百年的社会主义事业、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更大的幸福。
作者:孙欣祺
编辑:孙欣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