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6日,在上海枫林桥畔,陈独秀次子陈乔年被国民党俘虏杀害,年仅26岁。
而令人不胜唏嘘的是,烈士竟然无后。
然而在66年后,一位名叫“苗玉”的老人,以女儿相称,跪倒陈乔年烈士墓碑,忍不住失声痛哭。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位是为中国革命事业抛头颅的英雄,一位是平淡无奇的老太太,二者竟然有血缘关系,是哗众取宠,还是另有隐情呢?
故事,要从陈乔年开始说起。
陈乔年在家中排行老二,生性活泼,喜欢唱京剧,拉二胡,从小和哥哥一起生活,读书,二人是孟不离焦,焦不离孟。
兄弟俩惬意的生活,因父亲陈独秀参与的革命活动受到波及,他们被迫离开家乡,来到上海读书。
陈独秀对兄弟俩秉持着自立的想法,也不干涉,兄弟俩很争气,没有接受父亲的帮助,凭借着半工半读,双双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
在大学里,兄弟俩勤奋读书,四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适逢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为追寻爱国救国的方法,二人同赴法国马赛留学。
在法国学习期间,兄弟俩不仅结识了许多有志革命青年,他们的思想也得到一次全新的涤荡,他们接受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开始理解父亲陈独秀的革命事业,二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党组织安排到苏联进行学习。
山河破碎,匹夫有责,深受革命思想熏陶的兄弟二人,归心似箭,先后回国投身到革命斗争工作。
兄弟俩听从组织的安排,陈延年从上海调往广州工作,陈乔年则在北京、南京,武汉三个城市辗转,革命形势严峻,他们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挽救国家命运,救民于水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危险又紧张的工作中,陈乔年邂逅了革命女青年史静仪。
共同的志趣,一致的目标,陈乔年和史静仪两情相悦,坠入爱河,步入婚姻的殿堂,儿子陈红五的降临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几分难得的乐趣。
然而甜蜜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陈乔年便接到了哥哥陈延年死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乱刀之下的消息。
陈乔年的悲痛无以复加,继承哥哥遗志,奉命来到哥哥牺牲的地方上海工作,他秘密深入工厂,农村,机关和学校,开始地下党工作。
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开展革命工作,危险随时降临。
果然,由于叛徒的出卖,1928年2月16日,正在刺绣女校主持会议的陈乔年不幸被捕了。
陈乔年被捕后,怀有身孕的史静仪心急如焚,不顾身体不便,带着儿子陈红五四处奔走,希望能把陈乔年营救出来。
顾此失彼,身心俱惫的史静仪对儿子陈红五懈于照顾,儿子不幸夭折。
悲伤总是成群结队地来,还未等史静仪从失去儿子的痛苦中走出来,陈乔年被杀害的消息再度传来。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史静仪痛不欲生,但是肚子里的孩子则提醒着她要坚强地活下去。
为母则刚,史静仪在悲痛中生下了女儿,取名陈鸿,为了孩子和自身的安全,纵有万般不舍,她也不得不听从组织的安排,将女儿送到互济会,自己则赴苏联留学,期待日后时局平稳些,再寻回女儿。
谁曾想,此去经年,这对母女天各一方,竟然不曾重逢。
被送到互济会的陈鸿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组织费尽周折,找到一对苗姓夫妻,这对夫妻不仅和陈乔年是同乡,女儿还刚刚夭亡,将陈鸿交于他们养育,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苗姓夫妻带着陈鸿回到安徽老家,四个月后,夫妻两人却感染了疟疾,自顾不暇,无力再抚育陈鸿,思忖再三,将陈鸿送给当地家境好些的陈姓人家抚养。
然而,生逢乱世,无虞的生活从来就是奢望,陈鸿也不例外。
3岁时,她出麻疹,在牛棚隔离,却差点丧命;9岁时,为生活所迫,她到地主家干活,放牛、砍柴、割稻子、收花生,小小年纪,像陀螺一般地忙碌,却三餐难以为继。有时候饥火烧肠,饿得慌,不是下河抓鱼换米吃,就是沿街乞讨。
生活困顿不堪,懵懂的陈鸿,被祖母抱在怀里时,才会感到些许安心。
遗憾的是,13岁时,祖母去世了,陈鸿很难过,也知晓了一个意外的讯息,她的亲生父母在上海,震惊过后,陈鸿急切地想去上海寻亲。
谁知,她这样的想法,却遭到了养父母的极力反对,原来养父曾去上海打听过消息,却被无端怀疑,白白遭受了五年的牢狱之灾。
时局混乱,于人海茫茫中寻亲,无异于镜花水月。陈鸿在养父母的劝说下,暂且放下寻找生父母的念头,只是,寻亲的念头一直蛰伏在她的心中。
日子一如往常地拮据,陈鸿跟着养父母,依旧为生活奔波着,但是在困苦生活的打磨下,她变得又勇敢又坚强,为以后参军打下了基础。
16岁那年,新四军队伍来到陈鸿所在的农村招兵,驻扎在村子里,陈鸿时常去帮新四军战士洗洗衣服,缝缝补补,新四军战士都很喜欢她,陈鸿的聪明懂事,引起了一位女干部的注意。
女干部和陈鸿促膝长谈,劝说陈鸿参加新四军,她没有一点犹豫就答应了,当兵既能缓解目前的生活窘境,又能适机地找寻父母,可谓一举两得。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时的陈鸿还没有正式的名字,一直被人叫作“陈家小丫头”。
第一家收养她的苗家大女儿苗芳,参加革命时牺牲了,陈鸿为了纪念这个大姐,给自己起名为“苗玉”。
冥冥中,陈鸿用苗玉的身份,沿循着爷爷陈独秀、父亲陈乔年的足迹,也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苗玉成为了一名新四军战士后,她服从安排,主要从事后勤方面的工作,在洗衣班当洗衣员,因表现突出,半年后被提升为班长;后又被调到华东野战军10团当仓库保管员,然后南下,参加了解放福建战役。
苗玉似乎和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解放福州后,她就在福州安了家,工作,结婚生子,时光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苗玉已从豆蔻年华的少女变成儿孙承欢膝下的老妇。
生活的安定和幸福,并没有浇灭苗玉寻找亲生父母的念头。
然而,陈年旧事,物是人非,寥寥无几的线索,苗玉的寻亲,如蜗行牛步。
值得安慰的是,苗玉和最早收养她的苗家又联系上了,书信来往,甚是亲厚。
直到1973年,苗家养母于病榻前,吐露收养苗玉的细节,她才看到一丝希望。
小红棉袄,小绒裤,圆顶小帽,身上披着一件小斗篷。听着苗家养母的描述,苗玉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知道自己之前生活的蛛丝马迹,忧的是年代久远,至亲是否和自己一样,也在努力地寻找着她。
其实,苗玉的生母史静仪,从苏联回来后,就没有停止过寻找女儿。
虽然她重新组建了家庭,又有了孩子,史静仪还是希望能够找到挚爱陈乔年留存于世间的唯一血脉。
然而兵荒马乱,当年的知情人不知所踪,史静仪多方打听,始终没有任何消息,直至她临终前,也未能和女儿见面。她嘱咐自己的一对儿女,又拜托妹夫杨纤如,务必找回女儿,让她认祖归宗。
史静仪去世后,杨纤如不忘嘱托,多方查找,一有相关消息,便去证实,却是空欢喜。而苗玉也在四处向战友寻求帮助,寻找亲人。
只是世事经年,陈鸿已变成苗玉,身份核实的契机一直没有出现。
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后来杨纤如在报纸刊登了《乔年烈士有女,陈鸿天涯何处》的文章,偶然间被陈鸿的朋友看到,拿给陈鸿。
文中描述得经历,和苗玉雷同,但是她不敢相信自己是烈士陈乔年的女儿,苗玉想要尽快见到杨纤如,一解心中疑问。
遗憾的是,杨纤如和苗玉通信两次,相约比对照片和相关材料,怎奈天意弄人,杨纤如因病溘然长逝。
苗玉很着急,自己已到花甲之年,担心执着多年的寻亲,没有下文。
其实,史静仪再婚的一对儿女李文和李湘生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没有耽搁,很快地来到福州,敲开了苗玉家的门。
血毕竟浓于水,李文和李湘生没来由地觉得苗玉很熟悉,而且她的长相体型、走路的神态都和母亲史静仪很像,他们几乎可以断定,苗玉就是同母异父的姐姐。
后来陈独秀研究会的徐亦儒,亲自跑到福州三次,惊奇地发现苗玉的长相酷似陈乔年的母亲,苗玉的子女多多少少地遗传了陈独秀或者陈乔年的外貌。
在徐亦孺、新四军研究会以及相关部门的努力调查下,组织上最终认定苗玉就是陈乔年的女儿。
至此,苗玉囿积心中的患得患失,终于画上了句号。
1994年年初,苗玉回到老家认祖归宗,之后来到父亲的墓碑前,想到父亲当年以惨烈的方式牺牲,自己又历经波折才得已和至亲相认,她忍不住痛哭:“爸,我来看您了。”
素昧平生的父女就以这种方式见面,让人既感动又心酸。
陈鸿的寻亲,过程又曲折又坎坷,然结局圆满。
烽火峥嵘时代,每个人的命运不可捉摸。
陈鸿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她历尽煎熬,找到了自己的根,而舐犊情深,父慈母孝的天伦,却难再续。
让人唏嘘不已。
陈乔年牺牲前,曾说过“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换来的幸福吧”。
时至今日,不仅陈鸿,还有我们,一如陈乔年所预言的那般,幸福地生活着。
岁月静好,难能可贵。
但无数革命先烈的付出,不能忘却,努力奋起,方不负时代。
-END-
作者:无彦
编辑:青草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陈天桥一夜登上中国首富,捐70亿给美国,如今想回国发展遭拒绝
常玉:被女人和性毁掉的画家,死后一周才发现,如今一幅画卖3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