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封信件,他打开一看,信中出现了久违的名字:陈独秀。
这封信是陈独秀的孙辈寄来的,他们在信中提到,希望能重新为先辈修墓。
过往瞬间浮现心头,邓小平也是从那个人民饥寒交迫,抗争风起云涌的年代走来的,他深刻了解,陈独秀之名与那个年代紧密联系。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他们携手在浩瀚历史上写下开天辟地的一页,并由此开启波澜壮阔的时代。
邓小平毫不犹疑,当即下令:保护陈独秀墓。
陈独秀已逝世几十余年,子女今何在?他的墓地又经历了何种的一波三折?邓小平又是在如何的境况下做出这条指示?
图|陈独秀
陈独秀逝世
1938年6月,59岁的陈独秀来到重庆江津居住生活,陈延年、陈乔年已牺牲多年,彼时的陈独秀不仅承受着失子之痛,也面临失意之苦。
陈独秀郁郁寡欢,健康状况也极为不好,1939年时陈独秀“一病十月未能写作,颇为烦闷”,卧病在床期间,时任中共驻扎国民政府代表的周恩来专程去探望他。
周恩来亲切关怀:“独秀先生,久违了,你好!”陪同周恩来前去的辛亥革命元老朱蕴山说道:“独秀先生,恩来在百忙之中,特地从重庆来看望你。”
“恩来,蕴山,你们好,你们来看望我陈某,不胜感激。”陈独秀卧于病榻之上,虚弱地说道。
周恩来力邀他回延安去,但陈独秀选择了拒绝,他说,李大钊、陈延年、陈乔年都已经牺牲了,他年纪也大了,只愿继续留在这江津生活。
周恩来不好再说什么,只得离开陈独秀的住处。毛主席、周恩来始终是惦记着这位恩师的,毛主席数次提起,陈独秀对他的影响超过其他任何人,那段慷慨激昂的激情岁月,是他们绝不能忘怀的记忆。
图|周恩来
陈独秀在江津读书写作,与友人通信,发表对时事的看法,与此同时,他的病情也在逐渐加重。
1942年5月中下旬,陈独秀三度昏厥,三度苏醒,5月25日黄昏,陈独秀躺在病床上,硬撑着将唯一照料在侧的儿子陈松年、以及妻子潘兰珍叫到身边。
由于身体极度虚弱,陈独秀只能发出低微的声音,就连呼吸也变成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陈松年,仿佛希望透过他的脸庞,看到逝去的陈延年、陈乔年,如今,陈松年是唯一守候在他身边的孩子了。
陈独秀交待陈松年:“以后回家,把我的棺木和祖母的棺木都带回去。”他的心愿是落叶归根。
然后,陈独秀才将目光转移到潘兰珍的身上,断断续续地说着:“兰珍,我死,死后,你今后一切自主,生活务必自立,记住,自主,自立……”
潘兰珍早已经泣不成声,陈独秀虚弱到无法再说更多的话了,只沉沉地昏迷了过去。
图|陈独秀与潘兰珍
陈松年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可能父亲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果不其然,两日后,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江津石墙院溘然长逝,永远闭上了双眼。
陈松年已经先后送走了大哥、二哥、母亲、祖母等亲人,如今又要重新料理父亲的身后事,陈松年的内心无比悲凉,却不得不打起精神。
家中已是室徒四壁,再也拿不出多的东西,他甚至没有能力为父亲找个好点的棺木,幸运的是,与陈独秀生前相识的江津耆绅邓蟾秋、邓燮康伸出援手,为陈独秀置办了四川香楠木棺材。
社会各界也给予了陈家适当资助,潘兰珍从大家寄来的钱里拿出一小部分,为陈独秀买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在棺木上扎了一朵白绸花,这是对陈独秀最后的告别了。
图|陈独秀晚年
6月1日是陈独秀的葬礼,陈松年抱着遗像走在最前面,潘兰珍走到他身后,来参加葬礼的还有邓燮康的女儿、以及陈独秀的好友邓仲纯、胡子穆等,众人臂缠黑纱白花,悲痛不已。
没有悼词,也没有默哀,大家对着遗体鞠躬,简单的仪式完成后也,葬礼也便结束了,陈独秀的遗物都由好友何之瑜收集整理起来。
山河破碎,战火纷飞,陈松年只能先将父亲的灵柩暂时安置,陈独秀先被葬在了江津大西门外鼎山山麓的康庄。
陈松年跪在陈独秀的墓碑前,双眼含泪,真挚向父亲承诺:“您先在这里待着,等时候到了,我一定带你回家。”
而陈独秀逝世后,潘兰珍到重庆友人的农场工作,虽然收入微薄,但能基本保障生活,抗战胜利后潘兰珍回到上海,后来患病逝世。
图|江津康庄陈独秀墓
直到1947年,时局改变,陈松年决定实现父亲的遗愿,他先雇了一只小木船,将陈独秀的灵柩从江津运到重庆,再转运至安庆。墓碑刻有名字,而且笨重,陈松年最终选择将墓碑留在江津。
因为担心运送灵柩途中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者被国民党盯上,陈松年选择在灵柩刻上“陈乾生”,那是陈独秀曾经参加科考时用过的名字。
墓地选在安庆北门叶家冲,陈松年将生母与陈独秀合葬,墓碑上也只刻了“陈乾生”,迁葬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只是陈松年在父母墓前伫立良久,想来,陈松年总算完成父亲遗愿。
陈松年带着妻子、四个孩子在安徽生活,日子过得并不容易,为了拉扯四个孩子长大,给他们更好的生活、学习的机会,陈松年与妻子窦珩光干了好多份工作。
图|陈独秀旧照
陈松年做过会计、技师,后来又去安庆的窑厂当工人,大女儿陈长玮、二女儿陈长玙心疼父母辛苦,在读完高中后就不打算读书了,窦珩光严厉教育她们,表示自己就算不吃不穿,也要让她们念大学。
这是陈松年夫妻俩一定要坚持的东西,陈独秀满腔知识,他的后代定要保住书香门第的家风,所以无论多么辛苦,陈松年夫妇都教育孩子们要好好念书。
窦珩光作为女子,也去做很多苦力,以至于在多年的艰苦生活中,甚至被累垮了,在家境困难的情况下,窦珩光逝世,只剩下陈松年苦苦支撑着这个家庭。
孩子们是陈松年的精神力量,他时常告诉四个孩子:“你们能健康长大,就是我们家最大的财富,其他的都是身外之物。”
陈松年以为就要这样苦一辈子了,在困难之时,他很幸运地得到了人民领袖毛主席的关怀……
图|陈松年妻子窦珩光与子女合影,依次为陈长玮(左上)、陈长玙(右上)、陈长 琦(左下)和陈长璞(右下)
毛主席关心陈独秀后人
当年毛主席去北平求学,陈独秀给了他很多的帮助与指导,后来毛主席不止一次地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由他领导。”
他始终记得陈独秀的恩情,也记得青年岁月里的好友陈延年、陈乔年。
时间来到1953年,新中国成立4年后,毛主席关心百姓生活,所以时常视察各地,走到群众中间去,实地了解大家的生活,这一年,在杨尚昆、罗瑞卿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正好行至安徽安庆。
1953年2月,毛主席接见时任中共安庆地委书记的傅大章同志,听他汇报安徽的情况,毛主席知之甚广,他记得陈独秀就是安徽人,于是在和傅大章的闲谈中,便聊起了陈独秀亲属的生活。
图|毛主席与群众在一起
毛主席询问:“陈独秀家中还有什么人?”
通过傅大章,毛主席这才了解到,陈独秀的儿子陈松年生活拮据,日子艰难到还卖掉家里的房屋,以贴补生活,这让毛主席心中听着很不是滋味。
毛主席说,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都是为革命牺牲的烈士,陈家就是革命烈士的家庭,不应坐视不管,他当即下令:“陈家人生活困难,地方上可以适当给一点补助,酌情给予照顾。”
毛主席的关怀为陈松年一家的生活带来了转机与希望。
陈延年、陈乔年的烈士身份都得到认定,陈家每个月也可以拿到30块钱的补助,后来补助又涨到60块钱,这笔补助极大地改善了陈家的生活,陈松年去政府领取补助金,对着墙上的毛主席像深深鞠躬。
图|陈延年、陈乔年的烈士证书
陈松年的女儿陈长璞后来回忆此事,充满感恩地说道:
“30元在当年算是一笔巨款,对我们家来说可真是雪中送炭啊,主席百忙之中能想到陈独秀和他的后人,这段恩情我始终铭记在心,没齿难忘。”
多年后,陈长璞还见到了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专门对他表达了陈家人的谢意。
毛主席离开了安庆,又继续为人民的事业而忙碌,但陈家人对毛主席的谢意却永远留在安庆这片土地上。
图|毛主席
邓小平:保护陈独秀墓
陈松年育有三女一男,在政府与毛主席的关怀下,陈松年也极力给孩子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陈松年的长子名唤陈长琦,也就是陈独秀的长孙,陈独秀墓被迁葬到安庆的那一年,陈长琦出生,他的模样、个性都像极了祖父陈独秀。
陈长琦没有辜负父亲的付出,他学习成绩很好,专业基础深厚,后来在合肥工业大学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祖父陈独秀是教育者,或者说,陈长琦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祖父陈独秀的事业。
陈松年的长女陈长玮、次女陈长玙也都读了大学,陈长玮后来进入一所钢铁设计院工作,而陈长玙则在一家军工厂工作。
最小的女儿也就是上文提及的陈长璞,她在安庆图书馆工作,由于工作的原因,陈长璞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研究祖父陈独秀。
图|陈长璞
事实上,孩子们很少从父亲陈松年的口中听到关于祖父的故事,陈长璞接受采访时曾回忆:
“作为孙辈,我们四个兄弟姊妹中也就只有大姐在她小的时候见过爷爷,年幼的我们也并不很清楚爷爷的事,爸爸也很少提及。”
可在家中的墙壁上,始终悬挂着一张陈独秀的照片,那时陈独秀四十多岁,留着一撮胡须,目光炯然,陈松年时常坐在照片前,独坐良久,陈家的孩子们也能清楚地感受到父亲对祖父的怀念。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陈长璞不断搜集与整理祖父陈独秀的史料,也开始了对祖父更多的了解。
图|陈长璞(左三)与父亲陈松年(左二)
而岁月变迁,陈独秀的墓也不断留下时间的印记。
以前每逢清明、冬至、或者忌日,陈松年总是会找借口,一个人到陈独秀墓前去,诉说着自己的思念,那时陈长璞年纪尚小,对父亲的行为不是很理解。
1978年开始,日子或苦或好,陈松年都坚持一点,那就是每年清明节时,都带着孩子去为陈独秀扫墓、祭祀。
翌年,安徽省委宣传部部长专门致电安庆市委,强调陈独秀墓的问题,在电话中,领导特意指示:“由市政府拨点款给陈独秀的家属,让他们将陈独秀墓修缮一下。”
彼时经历时间的冲刷,陈独秀的墓地已经变得十分破旧,好在市委部门给陈家提供了200元的修缮经费,陈家就用这笔钱重新修缮陈独秀与父亲的合葬墓。
墓碑也是新立的,用的是陈延年、陈乔年、陈松年、陈鹤年四个孩子的名义,碑上写着:“陈公仲甫字独秀 母高太夫人合葬之墓”。陈独秀的墓碑呈现出新的模样。
图|邓小平
后来,陈长璞还与另一位陈家后人给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致信,信中再次提及重新修建陈独秀墓的事情。
邓小平收到陈独秀后人的信件,当即下令,做出批示:“对陈独秀墓可作为历史文物加以保护,请安徽省考虑,可否从地方财政中拨款重修,并望报中央。”
安徽省立即筹办此事,先后拨款2万元对陈独秀墓进行修葺扩建,同时竖立起“安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识,政府用了3年的时间,将陈独秀墓以及周围景观进行重新打理,并在墓碑上刻上“陈独秀之墓”五个大字。
如果是以前陈独秀墓“无人问津”,彼时陈独秀墓开始慢慢进入人们的视线,逐渐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1990年,陈松年逝世,陈长璞不负父亲所望,守候着陈独秀墓。
图|陈独秀之墓
陈独秀墓重新修建的几年后,1992年,人民日报的一位记者提出,应该将陈独秀墓作为人文景观加以修缮与保护。
接下来的时间里,陈独秀的故事、陈独秀墓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保护,这是陈家人所乐见的。
1995年,在更多了解祖父生平的基础上,陈长璞创建陈独秀生平陈列室,宣传陈独秀的思想,让他的人格魅力、文化魅力传于后世。
1997年,陈长璞给国家领导人写信,提出建议,希望史学界能更加强对陈独秀思想的研究,让他的智慧重新闪耀光芒。
图|陈独秀墓
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陈独秀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国家文物局拨款85万元、省文物局拨款5万元、安庆市政府下拨配套资金50万元,再次修缮陈独秀墓地,扩大墓园面积。
2004年,安庆市政府拨款筹建独秀园。
2008年,独秀园扩建。
2009年,陈独秀纪念馆修建完工,对外开放。
如今,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北郊十里铺乡叶家冲大龙山余脉的独秀园,不仅成为陈独秀先生的安眠之地,更承载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人们来此,感受陈独秀的精神,了解陈独秀的思想,也更加敬仰这位人物。陈独秀的后人陈长璞,也将半生心血都用在保护祖父陈独秀思想与墓地的事业上。
图|独秀园
人民领导去看望陈独秀后人陈长璞,询问她:“这么多年来,陈长璞同志为陈独秀墓园的建设和发展尽了最大的努力,很不容易。”
“我做了应该做的事,无怨无悔!”陈长璞坚定地回答。
陈长璞说,如果她有机会和爷爷面对面,她只想告诉爷爷:“虽然我从未见过您,但是在我心里您从未离开过!”
今时今日,陈独秀已经逝世80年,当我们再听到陈独秀的名字时,丝毫不觉得陌生,影视作品也在传播着他的思想,他为革命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为后人铭记,我们永远记得:
他,在风雷激荡、波谲云诡的时候,引领了“觉醒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