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比拟的财富!

较高的社会地位!

……

这应该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

在许昌有一批商界大佬

楚金甫、乔秋生、郑有全、于东来…

他们有着普通人难以比拟的财富、较高的社会地位

还有着体量惊人的企业

(森源集团车间内景)

森源集团、瑞贝卡、胖东来…

他们带领企业一路披荆斩棘,迅速发展,取得相当成绩:

全国重要的电力装备生产基地

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电梯生产基地

长江以北最大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

全球最大的人造金刚石生产基地和发制品生产基地

……

2017年6月

一场高规格的许昌市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座谈会

再次将大家的目光聚焦到许昌的

民营经济本地商界“大佬”的身上

在各路媒体的“闪光灯”下

人们惊奇地看到

这些“全球最大”、“全国重要”的企业

在!许!昌!

这些许昌商界“大佬”的身影时时活跃在民营经济的台前幕后,他们经营的企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其自身也获得了常人难以拥有的财富和地位。

(2016福布斯富豪榜河南排名 注:财富为亿元人民币,排名为全国排名)

十五年前《河南日报》就叫响“河南的温州在许昌”,2016年6月23日,河南日报又刊文《“河南的温州”为何长盛不衰》,以大篇幅深入报道了许昌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那么,许昌是如何一步一步变成了河南民营经济发展的标杆?这些民营经济的带头人又是如何成功逆袭,成为商界大佬?

基因一:敢闯敢干,创业基因渗透在城市血脉里

“梅花香自苦寒来”。许昌商界大佬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他们也是经历了众多困难和挫折,才拥有了现在高度。

1

许昌有个只上过7年学的民营企业家叫于东来,人送外号“鬼才”,不按套路出牌、敢想敢干。靠着40平米的糖烟酒店,在负债48万的情况下,把一个四线城市的地方零售超市做成全国行业典范。

(于东来)

2

无独有偶,80年代骑着自行车在许昌街头巷尾收头发的小伙儿郑有全,今天是全国发制品行业的老大;

(郑有全)

3

80年代靠着从俩老乡那“集资”来的30块钱开农机修理铺的许昌农民刘少林,今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全国唯一一个获此奖项的农民,昔日的修理铺也已经成为了拥有河南省现代农业装备院士工作站的企业……

(刘少林)

“敢闯敢干天地宽”,许昌这些民营企业的带头人,无不是从小做起。在他们的思维中,没有“”这些概念,只要能挣钱,再苦、再累、再小的活都愿意干。

白手起家是他们的优势,没有包袱、俯身耕耘是他们的特质。

许昌之所以被叫“河南的温州”,这与许昌人朴实的创业作风分不开。特别在国家对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尚不明晰,社会上对此也存在着种种疑虑的背景下,这些企业家们对看准的事情,义无反顾地去干。在不少从前国有资本占主导的行业,现在都可以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

博玛迅达(许昌)驱动技术有限 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装配即将出厂的电梯核心部件曳引机。摄影/孙学涛

这些年,许昌的民营经济发展极快:大型商场不断开出、先进项目大批落地、产业基地遍地开花……许昌民营经济的强势崛起已经让更多人逐渐认识到,许昌不再是那个破旧落后的小城市,创业的基因已经渗透在城市的血脉之中。

基因二:抱团取暖,“块状崛起”催化出“化学反应”

3月13 日,位于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森源电动汽车产业园项目工地上,工人们加紧车间厂房建设。乔利峰/摄

许多研究许昌民营经济的人士都会发现一个现象:许昌虽然有一批在国内外、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但是在这些领头羊的背后,相关的产业集群也在“块状崛起”。

例如建安区的假发产业、鄢陵县的花木产业、大周镇的有色金属产业……在十五年前《河南日报》的报道中就有提过:“在许昌,连片集中、规模经营、区域性发展,已成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一大特色。”

这些民企领头羊,在许昌民营经济发展中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同时,这样一大批“能人”进入商贸、服务、加工等领域,辐射带动了周边区域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影响了许多人。

榜样的力量宽松的环境合作的氛围,再加上许昌人骨子里带有的“抱团取暖”基因,催化出良性的“化学反应”,不仅培育出了1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2个超500亿元产业集群,6个超百亿元产业集群,更成为先富带动后富理论的“许昌实践”。

基因三:勇于创新,成就“许昌制造”的传奇

2016年6月15日,参加2016中国(河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的代表在长葛市黄河工业园内参观。资料图片由记者牛书培提供

来到森源,人们看到的是新投入运行的柔性钣金焊接生产线,实现了机器人焊接、打磨、抛光以及最终入库的全程无人值守;

(森源电气智能化钣金柔性加工线/资料图片)

来到豪丰机械,人们看到的是办公区主楼上“河南省现代农业机械装备院士工作站”几个大字,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

很难想到,地处中原之中的传统农业区,在缺少知名高校、高端研发机构的许昌,民营企业会是这样一幅科技含量高,现代化水平高的模样。

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跨境电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看到这些词汇,你能否将其与许昌民营企业联系到一起?几十年前,被认为是“小打小闹”、“家庭小作坊”的许昌民营企业,依靠着创新,如今早已“脱胎换骨”↓↓↓

6 月15 日,全国产销量最大的光伏发电设备生产厂家——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局部。 记者 牛书培/摄

1. 许昌已连续6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全市已有80家企业入选高新技术企业,入围数量居全省前三;

2. 森源集团、黄河集团等高新技术重点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均超过销售收入的5%;

3. 全市企业界与国内外200多所科研院校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设立院士工作站11个。

凭借创新,森源从只能敲敲打打干边角料活儿的私营小厂成长为电气制造行业的“领跑者” ;

凭借创新,豪丰机械从一家不起眼农机修理门市部发展为拥有国内同行业唯一的院士工作站;

凭借创新,众品集团从最初杀猪卖肉的“肉联厂”发展为冷链物流行业的一支主力军。

科技创新点石成“金”,成就了“许昌制造”的传奇。

基因四:善于学习,实现企业发展“弯道超车”

放眼许昌民营企业,排名前几位的企业家几乎都是“草根”出身,没有值得炫耀的第一份工作,也没有让人羡慕的后台靠山。他们的成功或许包含有所处时代带来的偶然因素,也包含着吃苦耐劳、善于学习等必然因素。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森源集团董事局主席楚金甫、众品集团董事长朱献福、黄河集团董事长乔秋生等人,他们年龄不同,涉足的行业各异,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清华大学EMBA学员。

(森源集团董事局主席楚金甫)

企业家“组团”上“清华”,是我市民营企业家善于学习的一个缩影,更是他们获得成功的独特基因。他们虽然起点学历不高,但他们不断进步,一有时间就充电学习。

(黄河集团董事长乔秋生)

如今,像这些在各自行业声名卓著的企业家一样,个人忙充电,企业忙转型,用新知识、新理念来凝聚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核”,已成为许昌市一道新的风景线。

众品集团董事长朱献福

一位民营企业家说,“现在,我们不仅常看‘全国地图’,更经常对着‘世界地图’思考,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审视、定位企业的发展。”高端专家的指点迷津、技术引领,使许多民营企业家由“小富即安”的创业草根变成了“放眼世界、永不满足”的行业精英,越来越具有大家风度。

密码五:政府“给力”,全方位为企业保驾护航

早在1993年,许昌市非公有制经济起步之初,许昌市委、市政府就明确提出,放宽个体私营经济的经营范围和经营形式,可以经营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一切行业、一切商品。

1998年,许昌市更是提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依据之一

(制图/张毅豪)

通过时间轴对比,可以清晰看到许昌市委、市政府的魄力和眼光:

许昌市委市政府不仅较早地认识到了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更敢让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中挑起大梁、唱“主角”。

随后,降低非公企业的准入门槛、取消大批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违规违纪占用企业资金、解决非公企业贷款难等问题,在整个外部环境放宽的条件下,许昌民营经济的发展迈上了更高的新台阶。许昌,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逐渐成长为中原大地乃至在全国都十分耀眼的“明珠”!

(许昌美景)

截至2017年5月底,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20.5万户,同比增加3.4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7%;全市民营企业5.1万家,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667家,占全市的97%。目前,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民营企业5家,其中4家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占全省的1/3,森源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

-结语-

自2003年《河南日报》叫响“河南的‘温州’在许昌”这句口号以来,十五年过去了,许昌的民营经济不仅依然活跃,而且“量”和“质”上都有了极为重大的改变。

(摄影/徐鼎烨)

许昌民营经济不仅占据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而且成为全省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方!其中,许昌民营企业数量之多、块头之大,科技创新能力之强,在全省首屈一指!

(摄影/徐鼎烨)

目前,许昌经济实力已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焦作市在去年发起了“近学许昌、远学扬州”活动,并定下了反超许昌的目标。

许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经济该如何发展转型?民营经济之路该如何走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许昌又给自己定下了怎样的“小目标”?

敬请关注下期报道。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