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生活中,吃饺子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饺子。有些贫困家庭,甚至过年过节都难吃上一顿像样的白面饺子。北京知青王庆才当年在陕北插队落户时,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大年三十中午,他们吃的饺子都是乡亲们送来的,有白面饺子,也有白面掺了玉米面的饺子,饺子馅有酸菜羊肉的,也有土豆馅的,在陕北插队落户时过的第一个春节,王庆才说他一辈子也忘不了,他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过年那天吃了土豆馅的饺子,饺子皮还是白面和玉米面混合的。

1969年1月19日,那天的天气显得格外寒冷,刺骨的北风刮在脸上,有一种针刺的疼痛感。刚进入腊月的第二天,王庆才他们就坐上了北京开往陕西的知青专列,他们要去陕北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了。

王庆才登上专列,回头和父母告别时,他看到了父亲眼睛里闪烁的泪花。在他的印象中,那是第一次看到坚强的父亲流泪。那天王庆才也流泪了,在他的记忆里,他几乎没流过眼泪。七岁那年跌倒磕破了鼻子,弄得满脸是血,他都没流一滴眼泪,邻居家的爷爷奶奶,都说王庆才是一个坚强又勇敢的孩子。

四天后,王庆才他们一行九名北京知青来到了延川县最偏僻的一个叫三拐沟小山村,三拐沟大队一共两个生产小队,全大队不足二百人,那里交通闭塞,土地贫瘠,乡亲们的生活很苦。五名男知青被分派在一队插队落户,四名女知青分在了二队。男知青住在了坡上的一孔土窑里,女知青住在了坡下的一孔土窑里,女生们喊一声,男知青们都能听到。

穷山沟里来了北京的知青,乡亲们感到稀奇又高兴,都跑到知青们居住的地方来看北京知青。王庆才他们虽然听不懂乡亲们说什么,但从他们的表情上,知青们都感受到了乡亲们的朴实和热情,女知青们拿出糖块分给前来看热闹的娃娃们,娃娃们接过糖果,也不知道说声谢谢,转身就跑。看着天真活泼的娃娃们,再看看他们身上又脏又破的衣服,知青们心里说不出是啥滋味。

陕北高原的腊月天比北京要冷一些,大风天黄尘飞扬,给人一种呼吸不畅的感觉。一队的郭队长安排好知青们的住处,给知青们从公社粮站领回口粮,又给知青们挑来两担秫秸和玉米秸秆,让知青们临时烧炕做饭用。看五名男知青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郭队长就让他婆姨临时帮教知青们学习做饭,指导他们的生活,知青们吃的咸菜和萝卜洋芋(土豆)也是郭队长从他家拿来的。

让知青们先休息了两天,郭队长领着王庆才他们熟悉了一下周边的环境,然后笑着对他们说:“咱这烧炕做饭都要靠烧柴,你们再歇上一天,就跟哦(我)上山打柴,打柴也是生存的技能,不会打柴就木(没)办法生活哩。”

从腊月初十到过完小年,郭队长领着王庆才他们上山打了半个月的烧柴,看看院子里的烧柴足够烧几个月了,郭队长就不让知青们上山打柴了,他说快要过年了,就在家歇一下,等过完年就要准备春耕备播生产了。

说起上山打柴,王庆才说这是他人生中最早体验到的最苦最累的劳动,第一次上山打柴回来的路上,王庆才哭了,他说是累哭的,饿哭的,冻哭的,第一次上山上山打柴的情景,王庆才至今还记忆犹新,他手上留下的疤痕还清晰可见。

再有两天就要过年了,郭队长领着王庆才他们步行六里多路,翻过两道山梁,去侯家峁大集买年货去了。太阳偏西的时候,王庆才挑着两筐白菜、萝卜和洋芋,还有一点猪肉和羊肉回到了三拐沟大队。当时的物资匮乏,大集上也没有什么可买的年货,再加上知青们手里也都没有多少钱,他们也舍不得买多少东西,主要买了一些萝卜白菜,来到陕北快一个月了,知青们吃的菜都是乡亲们送的,乡亲们家里也没多少菜,王庆才他们也不好意总吃乡亲们家的菜啊。

腊月二十九那天,在郭队长婆姨的指点下,王庆才他们蒸了一锅白馍馍,蒸了几锅玉米面馍,按照当地的民俗,春节的蒸馍要吃到过了正月十六才行,正月十五之前老乡家基本上不用蒸馍,有的家整个正月都不用蒸馍。

腊月三十上午,郭队长的婆姨忙完自己家的事情,她又跑到知青们居住的地方,想帮知青们包饺子,王庆才看了一下面袋子,袋子里的白面全都蒸了白馍,也没预留包饺子的白面啊。五个后生都说中午就吃白馍就行,郭队长的婆姨苦笑着摇了头。

中午吃饭的时候,郭队长的婆姨端着满满一碗饺子来到知青们居住的地方,笑着说:“哦(我)家包的饺子,洋芋猪肉馅的,你们尝尝。”郭队长的婆姨刚走,紧接着就来了好几位老乡,有端半碗白面饺子的,也有端半碗白面和玉米面混合面饺子的,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有八九位老乡为知青们送来了饺子。看着炕桌上那半盆颜色各异的饺子,王庆才他们心里既温暖又感动,谁家都没有多少白面,谁家也包不了多少饺子,可乡亲们宁肯自己少吃一点,也不让知青们受委屈。

吃过午饭,王庆才给郭队长家去送碗,他走进郭队长家的土窑里,郭队长刚撂下饭碗,桌子上有半碗饺子,还有两个玉米面馍(团子),郭队长在婆姨手里拿着半块玉米面馍,咬一口玉米面馍,夹一个饺子当菜吃。看着眼前的一切,王庆才的眼睛湿润了,郭队长两口子把饺子送给知青们吃,他们吃的竟然是玉米面馍。

吃晚饭的时候,郭队长的婆姨又来了,她给知青们端来了半碗炸油糕,还端来了一碗白面。看知青炕桌上就有一碗猪肉炖白菜,还有一碗洋芋炖酸菜,郭队长的婆姨笑着说:“哦(我)炸的油糕,你们尝尝。还有这碗白面,哦(我)给你们烫点玉米面,掺在一起包饺子,初一早晨的饺子一定要吃哩。”

那天吃过晚饭,王庆才去坡下叫来了那四名女知青,大家一起包的饺子,一起打扑克到天亮。大年初一,他们九名北京知青一起吃的饺子,在陕北插队落户的第一个春节,就这样过去了。

1970年冬季,王庆才幸运地通过了征兵体检,他成了第一个离开三拐沟大队的北京知青。离开三拐沟大队的前一天,郭队长的婆姨包了洋芋(土豆)馅的饺子为王庆才饯行,郭队长还跑到公社供销社买来了一瓶烧酒。那天,王庆才流泪了,在陕北插队落户的一年多时间里,他这是第三次流泪了。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半个世纪的时间似乎就在转眼间,每当想起当年在陕北插队落户时度过的第一个春节,王庆才就觉得心里很温暖也很难受,他说永远都不会忘记洋芋(土豆)馅饺子的味道,永远也不会忘记陕北淳朴善良的乡亲们。土豆馅饺子的味道,成了王庆才永远难忘的回忆。

作者:草根作家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