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轮学科评估尚未公布完整结果,不过,一些高校近日分别公布了本校的部分结果。 (农健/图)

2023年元旦前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在各自的新年贺词中公布了本校在第五轮学科评估的部分结果。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中心”)的公开信息显示,第五轮学科评估于2022年7月25日完成。截至目前,教育部尚未公布结果。

学科评估是对全国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的整体水平评估。自2002年以来,教育部已组织开展五轮学科评估。公开资料显示,前四轮学科评估,从开展到公布结果用时长短不一,最长一次耗时两年零八个月。

2023年1月5日,数位参与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的学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教育部已通过邮件将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点对点地反馈给了各个参评单位,完整的评估结果有可能不会对社会公布,“这应该是为了反对锦标赛式的排名性评价,让评估回归理性,恢复评估的诊断和改进功能,给各种排行榜降降温。”

一年零九个月

2022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官方公众号发布新年贺词,文中透露北大经济学院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双A+”。

同日,南京大学文学院官方公众号发文表示,“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文学院取得优异成绩”。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官方公众号也发文称,该院信息与通信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荣获A+”。

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长春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在内,截至发稿前至少已有32所高校通过其官方渠道发布了本校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的部分结果。

此轮学科评估始于三年前。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学位中心发布《学位中心2019年十大工作进展》。这份文件透露,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已获教育部党组审议通过。

2020年11月3日,评估工作正式启动。至2022年7月25日,在教育部学位中心干部职工大会上,相关负责人提到“第五轮学科评估已顺利完成”。从正式启动到完成,此轮学科评估历时近一年零九个月。

由于此前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均由教育部发布,在部分地方政府看来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必将公布。

2022年10月17日,贵州省教育厅在答复贵州省人大代表关于该省“一流学科”建设的建议时称,“教育厅将充分参考即将公布的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持续完善学科评价机制。”

教育部网站信息显示,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

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公开信息获知,第一轮学科评估于2002年-2004年分3次进行,每次评估部分学科,共计229个单位的1366个学科申请参评;第二轮评估于2006年-2008年分2次进行,共计331个单位的2369个学科申请参评;此后两轮评估分别于2012年-2013年、2016年-2017年进行,均在95个一级学科中进行评估(不含军事学门类)。

一次学科评估需要多少时间?经过多年发展,学科评估形成了四年一轮的周期。前四次学科评估,从启动到公布结果,每轮用时不一,最快的一次仅用一年,历时最长的是第二轮学科评估,共耗时两年八个月。

与教育部四年一轮的周期相比,早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两位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分别建议将学科评估周期延长至5年、6年,理由是“学科评估应逐步与国家教育五年发展规划接轨”。

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答复这两份提案时表示,“考虑到研究生培养周期和科研成果的形成周期,并考虑时效性,经过广泛调研,形成评估周期为4年的评价机制,既有利于高校及时了解学科现状、优势与不足,又能较为及时地反映阶段性人才培养成效。下一步将继续就学科评估周期广泛征集各界意见,根据新时代的教育评价要求,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重新论证评估周期问题。”

北京某高校一位参与了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的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学科评估可以分为技术性过程和政治性过程,“技术性过程主要是数据的收集和组织专家评价。政治性过程就是由行政主管部门决定是否发布、何时发布。其中,政治性过程在时间上不可控,所以每轮学科评估耗时也不同”。

福建某高校一位教授参与了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某一文科类别的打分。她透露,“组织专家打分用了15天,这项工作在2021年11月就已经完成了。”

2019年12月16日,北京大学。 (视觉中国/图)

“给排行榜降温”

在前三轮学科评估中,评估结果公布分数名次,并由高到低排列。

而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按照百分位确定等级,结果分为ABC三类共九档,且仅公布排位前70%的数据: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21个A+的一级学科领跑,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分别以11个、9个、7个A+一级学科紧随其后。

第五次学科评估结果如何?何时公布?2023年1月5日,北京、上海两所高校两位参与评估工作的教授均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教育部可能不会向社会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全面结果,但结果已通过邮件反馈给各个参评单位。而前述福建高校的教授称,此次学科评估的结果“也许很快会公布”。

关于是否公布完整结果的讨论和预判有其考虑。“为了让评估回归理性,恢复评估的诊断和改进功能,反对锦标赛式的排名性评价,给各种排行榜降降温。”前述北京高校教授说。

他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一个大背景是全球大学对学校排名和学科排名反对浪潮高涨。2022年以来,国际上,耶鲁、哈佛大学法学院相继宣布退出《美国新闻》的法学院排名,尽管耶鲁大学法学院已多次在该榜单中排名第一;国内,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院校先后宣布退出国际大学排名,部分高校表示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均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

他认为,另一个重要因素,或是学科评估工作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央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破五唯”的要求尚有差距,即便教育部在本轮学科评估中明确提出“破五唯”的要求,在评价指标上目前仍然无法完全避免“五唯”。

“破五唯”,指的是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疾。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将“破五唯”写入文件。

《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也显示,第五次学科评估,评价教师不唯“学历”和“职称”,不设置人才“帽子”指标,避免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片面做法;评价科研水平不唯“论文”和“奖项”,设置“代表性学术著作”“专利转化情况”“新药研发”等指标,进行多维度科研成效评价。

“破五唯”后,学科评估工作如何“立”?

教育部公布的第五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分为四个方面: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与资源建设、科学研究(与艺术/设计/实践)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且每个指标下都包含若干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公开信息显示,前四轮学科评估对科学研究水平的评估要求十分详细,不仅有核心期刊论文数量的要求,还对什么样的奖项算作科研获奖有明确表述。这些要求和表述在本轮评估中均未出现。

以第四轮为例,与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相比,本轮学科评估的四个一级指标与第四轮基本相同,但在科学研究水平一项中,指标的表述有明显变化。例如,第四轮中,一级指标“科研水平”共有三个二级指标,其中一项“科研成果”的具体标准有三项:学术论文质量(A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其他20篇高水平论文且国内期刊不少于8篇),出版专著(近四年出版的学术专著;入选国家社科文库或被翻译为外文的专著加分),出版教材(近四年出版的“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本轮评估中,这些具体要求均未出现,仅以“学术论文质量”“学术著作质量”这两句表述代替。类似的变化还有,第四轮评估对科研获奖也有具体的评估要求,但在本轮中被删除。此外,在“科学研究水平”指标中,本轮评估还新增了对艺术实践成果的评估。

“中国的学科评估承载的东西太多,变成资源配置的依据,已经不堪重负,”他说,“排名性评价破坏了学术生态,将大学引向功利。”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参与本轮学科评估工作的高校教授肯定这项工作的意义。该学者在教育部官网的署名文章中称,“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对高校办学管得太多、管得太死,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学科评估)不同于行政管理、财政资助等方式,借助相对独立的组织部门和组织方式,以包含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要求的评估标准和方案,对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间接地给予指导,发挥影响于无形,为高校自主地进行学科建设决策提供有益的帮助。”

南方周末记者 翟星理 南方周末实习生 邓林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