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了很多诗评之后,会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杠精”无处不在!

1000多年前,诗佛王维写了首经典五律,诗名叫《使至塞上》,其中有一句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诗写得美不美?美!但却硬是有人挑出了它的毛病。先是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香菱之口表示:“从来没有见过烟是直的,大漠上风沙那么大,怎么可能孤烟直”。后又有物理学高材生表示:“落日都是扁的,没有圆落日一说,这与物理折射有关”。

对于这种指责,笔者只能说一句,写诗重点是为了突出意象,真的不能这样来赏诗。王维说大漠孤烟直,是想表示大漠里的孤独之感;而将落日写成圆的,是用圆形的艺术形象来车托孤烟的直。这样的写法,让景物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此诗能流传千年的原因。

无独有偶,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这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曾被“杠精”怼过的经典。此诗名叫《江南春绝句》,是一首年年入选课本的作品,但却有大文豪指出诗开篇“千里莺啼绿映红”第一个字“千”就用错了,这是怎么回事? 让我们先读一读这首诗: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写于公园833年春天,这一年30岁的因公杜牧由宣州经扬州,一览江南美景,写下了这首诗七言绝句。写江南春景的诗很多,这首诗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原因就在于它写得颇为与众不同。

首先全诗4句都是写景,一句数景,句句意境不都不重复。首句莺啼红花绿草,有动有静;次句村庄山郭以及风吹酒旗,有远有近;最后两句有人说是讽刺晚唐寺庙太多,但就算是把它当成写景来看,烟雨中的寺庙也是一样令人神往。然而是对于这样的经典,明代大文豪杨慎先生却很是不满,他在《升庵诗话》中说了这样一段话:

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首句“千里”用错了,杜牧根本不可能看到千里之景,就算是听都是听不见的。所以他建议把“千里”改成“十里”,于是前两句就该变成了“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若是这杠精只是一般人,大家自然也不会在意,但偏偏此人是杨慎。这位文坛大佬是明代三才子之首,平生存诗共2300多首,著作也有100多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出自他手。他的《升庵诗话》更是明代有名的诗论专著,在文坛颇有影响力。

不过对于杨慎将“千”改成“十”的建议,古代名家们基本是不同意的。明代文人胡震亨认为杜牧用“千里”从意境上来看,明显千里比十里好。清代文人何文焕则认为:就算是改成了“十里”也不一定能看得见,听得见。

其实看了这几位名家的意见,读者们心中应该也都有数了。杜牧写“千里”并非一定就是眼前之景,它是有想象的成份在里面的。看着眼前的草长莺飞,难道就不能想象千里都是如此吗?杜牧这首诗之所以能被选入课本多年,正是因为他景写得广阔壮丽,至于是虚写还是实写根本就不重要。

品读古诗词时,杠精真的是不少的。这些杠精里有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也有文坛名家,笔者并不是说李白、杜甫、王维、杜牧就不会出错,而是希望大家多从意境本身出发考虑问题。若真的个个都钻牛角尖,那别说杜牧这首《江南春绝句》没办法读了,就是骆宾王的《咏鹅》也有问题了,毕竟这是一首五言诗,但第一句却只有3个“鹅”字(注意:唐诗多数是没标点的),这岂不是也有问题?对于这些杠精,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