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6日,瑞典学院将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去年就曾是获奖热门的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

安妮·埃尔诺 IC 图

颁奖词称,“她以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压抑”。在漫长而艰辛的写作之路上,埃尔诺始终从不同角度审视因性别、语言和阶层而存在的生活差异。

1940年出生于法国滨海城市利勒博讷,在诺曼底小城伊沃托度过童年的安妮·埃尔诺,曾就读于法国鲁昂大学和波尔多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教,后在法国远程教育中心工作。

1974年,她以自传体小说《空衣橱》开启文学生涯。1984年,她的另一部自传体小说《位置》获得法国雷诺多大奖,也让她跻身法国当代一流作家之列。2021年,她获得英国皇家文学学会国际作家终身荣誉奖。至今,埃尔诺已出版了约十五部作品。

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的两年时间里,埃尔诺的名字曝光率更多来自电影领域。2021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获奖影片《正发生》,正是改编自安妮·埃尔诺2000年出版的自传体小说《事件》。

《正发生》的主角安妮,出身于法国底层家庭,希望通过学习改变人生——这几乎是当时法国底层实现阶层跨越的唯一出路。但这位文学系里最出色的学生意外怀孕,原有的人生规划面临着被打乱的风险。为了继续学业,她试图堕胎,但在上世纪60年代初,这意味着巨大风险。因为在1975年的韦依法案通过前,法国禁止人为终止怀孕,进行人工流产会招来牢狱之灾。这是一场人性之战,在保守的社会环境下,安妮的闺蜜因恐惧而拒绝援助,最好的男性朋友想趁机占便宜,孩子的亲生父亲就像个局外人……安妮面对各种责难、欺骗和压力,以勇气和隐忍实施计划。

电影里引用了原著的一句台词:安妮告诉老师,她得了一种“只会传染女性的疾病,这种疾病会把人毫无差别地变成家庭主妇。”

安妮·埃尔诺在故事中所书写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人生经历,也是当时法国的时代之困和女性之困。她曾提及,这段堕胎经历以极端方式改变了她的生活。

对于埃尔诺而言,对大时代的审视与勾勒,并使之与个体命运相连,是她始终坚持的写作题材。处女作《空衣橱》铺陈女性心路历程,《位置》回忆父亲的人生,《单纯的激情》回忆童年……在多年前引入中国的两部作品中,《一个女人》回忆母亲,《悠悠岁月》堪称一部法国当代史。埃尔诺的各种亲身经历,都成为法国社会图景的注脚,这让她的写作“介于文学、社会学和历史之间”,被评论界称为“社会自传”。

@中图网 图

埃尔诺一次次在作品中强调自己的底层出身。她的父母原是工人,后在贫民街区经营小咖啡馆。为了让女儿摆脱底层命运,父母节衣缩食、拼命工作,将她送入顶尖的私立学校,并供其读大学。多年后,埃尔诺终于得到了体面工作,跻身中产阶层。而她的底层叙事,并不仅仅是回忆和激愤,更揭示了一种阶层跨越者普遍存在的矛盾心态。

一方面,他们改变了人生,也改变了品味甚至日常习惯。另一方面,他们无法直视家庭与故乡在心灵上的崩塌,陷入迷惘。梦想与真实,曾经的绝望与希望,爱与恨,还有回不去的过往世界,都在矛盾中一一呈现。就像埃尔诺写过的那样:“我要以我的父亲为主题,写他的生活,写我少年时期与他的隔膜,而这种隔膜其实是一种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隔膜,但它又是极其特殊的,不可言传的,就像不得不分手而又情思不断的那种爱情。”

埃尔诺也会揶揄底层社会,在《一个女人》中,她这样写道:“父亲永远都不会打消小商人脑子的这种看法:好人和坏人。对他来说,所谓的好人就是那些到他这里来消费的人,而坏人就是那些到战后市中心新建的商店去买东西的人……在他的内心深处,也和所有生意人的心理一样,希望整个城市里仅有他一家商店卖东西。为此,当我们需要买一个面包时,父亲也要让我们跑很远的路去买,就因为我们隔壁的面包店的人不到我们的店里买东西。”

这些揶揄看似对父母不敬,对曾经身处的阶层不敬,却是最真实的呈现。也是在《一个女人》中,埃尔诺刻画了自己与母亲的深厚感情和无处不在的观念冲突,而她的人生,恰恰就是在“努力离开母亲”和“深爱母亲”之间挣扎的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酝酿,历经十余年写成的《悠悠岁月》,书写了埃尔诺的人生历程,记录了儿时的贫困生活、努力求学、堕胎、当教师、离婚、患癌乃至衰老。在这部杰作中,埃尔诺创造了“无人称自传”的新体裁,目标是让其所书写的时代不局限于一个人的故事,而成为一个许多人拥有的共同时代记忆。

“挽回我们将永远不再存在的时代里的某些东西”,埃尔诺确实做到了。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