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23日下午16时22分,中国债券期货市场迎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间。
就在股市收市的前八分钟,多方股民和操盘手都已经做好了旗开得胜的准备。
然而当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显示出,一张突如其来的价值1760亿元空单,将327国债从152元砸到了147.5元后,无数股民傻了眼。
那一天,被称之为中国证券市场最黑暗的一天。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有着“中国证券之父”之称的管金生。
那么,中国证券史上最可怕的“327事件”,究竟经历了怎样一番“血雨腥风”?
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管金生,又有着怎样一番波澜壮阔的人生?
缔造万国王朝
管金生,1947年5月19日出生于江西省清江县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出身。
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18岁那年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并在学校中度过了本科、研究生7年时间。
彼时,因为找不到非常对口的工作,管金生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公安机关从事翻译工作。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管金生接触到了证券投资行业,并顺利进入上海国际信投投资公司工作。
或许天生就是干投资的料,管金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做得风生水起,很快便从经理助理,一步步攀升到了副经理、经理。
1983年,中美国际投资研讨会在上海举办,管金生因为外语技能被指派为会议秘书长。
会后,他被公司派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进修,同年获得法学、工商管理双料硕士学位。
回到中国后的他,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精通资本市场与国际投资的高级人才,他被邀请进入了“振兴上海研究会”。
此时的管金生,也逐渐走上了自己在证券投资领域开疆拓土的道路。
80年代后期,中央领导巡视上海地区,并提出了将上海打造成东方华尔街的看法。
闻言,管金生顿时兴奋了起来,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管金生连夜奋笔疾书,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刻分析了建设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性,并请愿自己作为第一个试水的人。
于是在1988年,上海第一家股份证券公司——万国证券,正式成立,管金生亲自出任总经理一职。
而后,上海交易所在管金生的努力下也开始显露出雏形,从规则到设备,从交易员培训到宣传,几乎都是管金生和万国证券一手操办起来的。
从此,管金生这个名字与中国证券市场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那时候的中国股市,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初创时期,老百姓们根本不明白股票证券为何物。
但是管金生却洞若观火,国家发展需要大笔资金,而民众手中有着超过一万亿的巨额流动资金,两者之间缺少的就是一座桥梁。
管金生非常清楚证券市场未来的巨大潜力,所以不遗余力地带领着万国证券杀入了股市。
起初,万国证券的手中只有3500万的资金,这笔钱放在现在的股市可能不值一提,但对于当时中国股市来说,这笔投资款足以让管金生将整个股市搅个天翻地覆。
转眼之间,万国证券的资本便翻了一倍多,达到了惊人的7200万元。
不仅如此,管金生还开始在全国各地创办证券业投资学校,来自18个省市30多家公司证券从业者纷至沓来。
在管金生的指导下,这批从业者大多成为了后来中国证券市场的中坚力量。
也正是这一举措,让管金生被冠以了“中国证券之父”的名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是股市大爆发的时期,管金生更是大潮流中受益最大的人。
万国证券在他的带领下急剧扩张,总资产来到了惊人的50亿元!相比建立初期足足翻了一百多倍。
彼时,上海证券交易所共有270多家会员公司,万国证券一家的交易额就达到了16.7%。
单单上海地区,万国证券就设有22个营业部,14个业务办理点,万国证券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证券业龙头老大。
外国相关权威机构,更是将万国证券评为了中国第一大证券公司。
而随着万国证券的崛起,管金生的名气也彻底响彻海内外。
美国CNN广播公司,以中国金融第一人的名号邀请他,向全世界介绍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
一时间,管金生在国际政权市场中风头无两。
管金生之所以能够走向成功,跟他的聪明才智、敢拼敢打脱不开关系。
翻译人员出身的他,找到了自己的所长所爱,也将他自身的才华发挥到了极致。
可惜的是,出道以来一直顺风顺水、呼风唤雨的管金生,在风云变幻的证券市场中还是大意了,他本以为靠着自己的精明操作可以“为所欲为”,然而现实却给他狠狠上了一课。
“327”国债风波
管金生的滑铁卢,自然就是1995年那场震惊中外的“327”国债风波事件。
“327”是我国政府在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库券的编号,这支面值为100元的国库券,票面利息保值补贴率为9.5%,这也就意味着每100元国库券,到期要向股民支付132元的本息。
然而,这样的利率明显低于当时中国的银行利率,这对于“327”国债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倘若这支国债届时仍以原本利率结算,势必会影响有着“金边债券”之称国库券的公信力。
因此,证券市场不少专家都认为:国家大概率会提高“327”的利率,最后的兑付应该会在148元左右。
但管金生却不这么认为。
首先,通货膨胀是当时国内经济面临的一大难题,这对于经济的平稳发展非常不利。
国家也不止一次下定决心,表示要将通货膨胀率压下来。
因此,紧缩银根、压缩信贷规模已经成为了当下中国势在必行的经济政策。
况且,倘若真的提高补贴利率,财政部一下子就要拿出16亿元的资金,这对于本就国库捉襟见肘的国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其实,管金生对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非常正确,甚至可以说入木三分。
当时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已经有所回落,可见相关部门已经在着手控制。
基于这样的精准分析,以及市场表现出的迹象,管金生坚定地认为:国家在“327”国债到期后不会提高利率,而是会采用新债换旧债的方法来向民众补贴,而新债的出现必然会带来旧债的贬值。
这样的判断,注定了管金生要在“327”国债上,与绝大多数股民走相反的道路。
在“327”国债一片作好的浪潮下,管金生坚持己见,带领万国证券倾巢而出,抛出巨量“327”国债。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国家财政部在2月23日正式公布了“327”国债的兑付方案,价格果然如专家所料,被提高到了148.5元。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操作,主要是政府考虑到群众、舆论、证券界对“327”利率的强烈呼声,在反复权衡利弊后,财政部还是选择了取信于民。
看到财政部发布的消息后,管金生顿时傻了眼,不光是因为他原先笃定的新债换旧债的方式没有实现,更关键是他已经放出了700万口的“327”国债单。
但是“327”国债发行总量只有380万口,管金生的下单量比发行总量还多出一倍多。
而这笔700万口的国债空单,竟是管金生为了操作市场,而凭空捏造出来的!
1995年2月23日下午16时22分,距离当天股市收盘还有8分钟时间。
彼时,多方投资公司、股民早已开始大张旗鼓地庆祝这次“327”国债的胜利。
然而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电子屏幕突然显示出了一张价值1760亿元的空单,一时间所有人都震惊了。
中国证券交易迎来了史上最黑暗的八分钟,全中国的证券交易所门前都挤满了疑惑、愤怒的人群。
700万口的空单,对于所有人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证券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被打破了,这从根本上动摇了证券市场的价值和公信力。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管金生,同样也不好过。
倘若管金生的操作能够瞒天过海,骗过所有人,这笔交易他可以从中赚取42亿。
只是现在700万口空单事实公之于众,他的诡计被拆穿,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亏空60亿。
翻手之间,便是百亿元的差距。
管金生的落幕
“327”空单被曝出后,交易被勒令暂停,万国证券也备受打击,亏损了20亿元。
同年4月,管金生引咎辞职,离开了一手创办的万国证券。
5月17日,证监会发出通知:鉴于国内暂时还不具备展开国债期货交易的条件,所有交易全部暂停。
这意味着,刚刚试水两年半的国债期货夭折了。
这样的结果,与管金生脱不开关系,而他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327”国债风波造成的影响实在太大,所以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针对管金生的调查便展开了。
5月中旬,管金生被捕,罪名是涉嫌挪用公款,但有关部门并没有做出关于违反证券市场交易规则的说法。
对管金生的调查和审判持续了两年时间,直到1997年2月份,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才宣布了对他的判罚。
判决书指出:管金生利用职权,受贿三次,共计29.4万元,此外还挪用了240万公司公款,进行个人营利活动。
最后,法院判决管金生17年有期徒刑。
对于这样的结果,管金生没有任何申辩,他没有寻找辩护人,也拒绝了法院指定的辩护人,全盘接受了处罚。
一代证券之父,就此亲手终结了自己的证券王朝。
入狱之后的管金生,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
2003年,管金生因身体不适,申请了一段时间的保外就医。
2005年5月,管金生再次申请假释,因为他在万国证券的老部下庄东辰病逝,他要出席老朋友的追悼会。
已经花甲之年的管金生,全然没有了当年的威猛强悍,只留下一张饱经沧桑后,不悲不喜的面庞。
据悉,出狱后的管金生并没有就此彻底放弃人生,而是进入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担任起了金融顾问的职位。
平日里,管金生也会参与一些上海、江西地区的金融投资项目。
从数额和规模上来讲,与他当初在上海证券市场伤的翻云覆雨自然无法相提并论,但总归是没有脱离老本行,同时也可以看出,管金生的内心仍然还有一口气在,“327”风波并未将其完全打垮。
果不其然,在2016年上海九颂山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揭幕仪式上,年近古稀的管金生,以董事长的身份出席典礼,并发表了一篇名为《勇担服务实体经济之使命,开拓私募基金行业新天地》的讲话。
上海造就了管金生证券之父的名号,也让他在此遭遇滑铁卢,从情感上来说,管金生对上海具有很复杂的感受。
不过,在一生中可能是最后一次的创业上,管金生还是选择了上海。
他表示:“这一次的投资绝对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进过团队不断酝酿、考察,并精心筹备的,我们有信心把这件事做好。”
人生七十古来稀,满头白发的管金生,再一次踏上创业之路。
结语
从一名翻译人员,到人人敬仰的中国证券之父,管金生在证券市场的天赋和才华是毋庸置疑的。
但可惜的是,在事业巅峰之时,他反而为自己的头脑和聪慧所困,一意孤行的站在了市场与大众的对立面,甚至不惜做出蒙骗投资者的事情,所以他的失败完全是咎由自取。
但与此同时,他的确为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人生的最后关头,这位壮志未酬的古稀老人再次现身证券市场,希望他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与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