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全国旅游业确实杀疯了!
打开各大平台的热搜榜,前十条里面至少有七条都是跟旅游相关的话题。
各种人挤人、酒店涨价、景区爆满,可见火爆到了什么程度。
其中有一条话题很有意思,叫做#五一高铁坐出地铁既视感#,有网友说简直就是五一旅行版的“狂飙”,高铁上人挨着人,车厢过道站满了旅客,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自己正坐在北京早高峰的地铁上呢。
确实,随着今年的经济复苏,中国高铁正在又一次证实它的价值。
京沪高铁利润暴增
京沪高铁被认为是国内最繁忙的一条高铁,但去年由于疫情影响,竟然罕见地亏损了6亿元。
财报发布以后,这在当时引来了很多质疑的声音,有人说高铁赚不了钱、中国人养不起之类的。
但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出来以后,京沪高铁用成绩粉碎了这些质疑的声音。
一季度京沪高铁实现营运收入89.39亿元,同比增长57.39%,净利润超过了22亿,同比暴涨912%。
这个增长有点恐怖吧,但这其实才是京沪高铁的正常状态。
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京沪高铁当年就净赚了119亿元,再往前推,从2016年到2018年,京沪高铁的净利润从79亿到102亿,每年都在攀升。
所以说,只不过是疫情打断了这种上升的势头,如今疫情过去,京沪高铁的吸金能力正在复苏,目前离巅峰还早着呢,估计接下来的几个季度,增长率会更吓人,说中国高铁无法盈利的,纯粹是在杞人忧天。
交通基建要有超前性
当然,京沪高铁毕竟连接着北京和上海两个超大城市,目前全国能盈利的高铁线路一共才只有6条,其它大多数的线路都是亏损状态,想让那些偏远地区的高铁也能够实现盈利,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那么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建这些高铁是不是就不划算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投资分短期投资和长远投资,高铁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是要具有超前性的,应该从长远投资的视角去看问题。
比如我国在1968年建成了南京长江大桥,四条车道、还留有人行道,这在当时可是个宏伟的大工程,花掉了1.9亿,相当于当年GDP的千分之一。
可当年全国的汽车保有量才大概只有30万辆,把全国所有的汽车都摆在这座大桥上去,也才只能摆满20多座桥。
可想而知,当年在这座桥上你几乎看不到什么车,当时谁敢想盈利的事情呢?
但如今呢,这座大桥已经堵成了什么样子,早不知道哪年就回本了。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视角,交通运输是呈网状的而不是线状的。
京沪高铁之所以能盈利,不仅仅是这条线路本身的原因,还有其它线路的加成作用。
假设我要从东北去上海,那我坐的高铁可能走的先是京沈线,然后才是京沪线,因此就给京沪高铁也增加了客流。
事实上,京沪高铁只有不到30%的营收来自于本线车辆,其它大部分都要归功于全国高铁网络的加成作用。
相信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未来整体实现盈利只是个时间问题。
为何只有我国大规模建高铁?
除此之外,讨论高铁的价值,我们不能只盯着商业上的利益,高铁这种基建工程带来的效益是全方位的。
因为交通效率的提升,带来的出行便利、时间节省、生活方式的进步,以及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带动,这些效益都是隐性的。
而且建高铁对于我国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我国高铁的总里程已经占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二,比其它所有的国家加起来都要多。
经常有人说,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都不建高铁,只有我们要建这么多线路呢?
首先一个根本原因是需求。
因为高铁的最大优势就是速度快,但这个速度必须在国土面积足够大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比如很多欧洲小国,出行开车就很方便,用不了多久就能到达目的地,高铁的优势就无法体现。
而我国大城市区域集中,京津冀到长三角1000多公里,长三角到珠三角又是1000多公里,这些区域大城市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坐高铁半天时间就能实现。
当然,民航也是一个选择,比如美国的国土面积也足够大,但他们选择了民航,美国的民航业起步早,已经极其发达了,就没有必要再大力投资高铁了。
另一个造成差异的原因是性价比。
世界银行在2019年发布过一个报告,称中国高铁的建造成本是其他国家的三分之一。
这个其实不难理解,不管是征地的成本,还是人工成本,我们都是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基建狂魔的称号不是白来的。
而且,其他国家建造成本高,为了追求盈利,因此他们的车票价格也是远远高于我们的。
这也造成了一个后果,他们的高铁在运营上也没有优势,短途的话人们就开车了,长途的话宁愿选择飞机,因此他们的高铁就很难保证上座率,就更难盈利了。
所以就是基于以上两个优势,才促成了我国大力发展高铁,这种基建设施只要成型后,带来的好处是长远的,短期内实现盈利是不现实的。
当然,也不是说高铁建设就不用考虑盈利,避免浪费也很重要,我们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需要把控一个平衡点。
感谢阅读全文,如果你喜欢我的内容,请关注并点赞,支持一下北叔!
本文还有同步的视频发布,喜欢看视频的朋友请跳转至【视频】栏目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