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在莲江河畔,诞生了一批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其中,有一位老红军的故事令人颇为动容,使习近平总书记“深受影响”。这位老红军就是甘祖昌同志。
甘祖昌同志是一名普通平凡而又具有高尚品格的共产党人,又是一位戎马半生、位居高阁却又解甲归田、无私奉献的“农民将军”。他的精神教育了几代人,影响了无数人,至今仍闪耀着光辉。出身贫苦的他,当初为什么会加入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呢?
1905年,甘祖昌出生在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莲江河畔一户贫穷的农民家庭。甘祖昌同志的父亲名叫甘信生,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农民。20世纪初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沉重的剥削,农民阶级生活状况极度恶化。尽管甘信生夫妇一年到头起早摸黑,埋头苦干,勤俭节约,一家人也只不过勉强“糊口饭吃”,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在这个家庭中,甘祖昌同志是长子,他还有四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对这个大儿子,甘信生则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他将来能光宗耀祖、兴旺发达。因此,甘信生请了一个肚里有墨水的老先生为其取名为甘祖昌。陈瑞英则担心甘祖昌难带大,就去附近庙中求了个罗姓和尚收他为义徒,这样他就又有了一个罗和尚的小名。村里人都叫他“罗和尚”。
甘祖昌同志的舅舅非常疼爱他,“出粮、出油、出炭”,供给甘祖昌同志上了村子里的私塾。母亲陈瑞英也深知文化的重要性,语重心长地叮嘱:“孩子,要争气呀!不识字可怜,受人欺负,你要用心学习呀!”
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甘祖昌同志念书非常用功,加上天资聪敏,学习一年半就超过了那些学习三四年的孩子,这位聪慧的学生也深得老师的喜爱,老师愿意加倍多教。然而,由于家庭条件实在太困难,几近糠豆不赡,揭不开锅。陈瑞英无可奈何之下,忍痛让甘祖昌同志辍学,回家务农。然而,老师觉得甘祖昌同志是个好苗子,不忍心让他失去读书的机会,就提出晚上教他读书识字。于是,这个只有七八岁的孩子在白天劳动之余,坚持夜读。这种“半工半读”的状况持续了一年半之久。这就是甘祖昌同志的学生时代,前后加起来,一共只有三年短暂的学习时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到了9岁的时候,甘祖昌同志就去给地主打长工。这期间,有一次因为没有吃饱饭,饥肠辘辘两眼昏花的他在挑粪时,不慎失足把粪弄倒了,没想到却因此遭到狠心的地主一顿棍打,剧烈的疼痛令他几乎昏死过去。身体上的伤痛可以慢慢消去,而烙印在心中的疤痕却难以弥合、释怀。到了10岁的时候,甘祖昌同志则遵照父亲的意愿,去当了一名烧砖工,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当时,他觉得只要学会了一门手艺,生活就会变好。可是,他学了三年,也有了手艺,却依然没有钱买砖瓦盖房子,于是,希望像肥皂泡泡一样破灭了。13岁的甘祖昌,或许已经萌发了这样的疑惑:为何劳动者如此贫困潦倒?为何人世间如此不公平?
在成长过程中,甘祖昌同志还曾加入挑脚人的行列,成为一名挑夫,这是一个很苦的差事。当地有民谣:“挑脚苦,挑脚苦,血汗流尽还挨饿,挑不走穷和恨,日子一样黄连苦。”一挑就是好几年,正是这样的苦难,慢慢磨炼出甘祖昌同志憨厚朴实、坚忍不拔的品质,对他日后走上革命道路也大有裨益。
1925年,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大革命在华夏大地轰轰烈烈地进行,有部分来自广东的国民革命军队伍路过莲花县,喊出了鼓舞人心的口号——“打倒军阀除列强”,越来越多的莲花县人民也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洗礼和熏染。当时,20岁的甘祖昌可能还无法真正理解这场大革命的深远历史意义,但在农村地区,一些事情正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农民协会、农民运动从无到有,会员人数从少到多,权力由小变大,有些地方甚至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权势从地主绅士阶级悄悄地向穷困的农民阶级转移,这无疑会对那个时代的人们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甘祖昌也不例外。
1926年,坊楼在外地读书的青年学生陈竞进、谢远鹏等陆续返乡,创办了新城小学,并与朱绳武等人成立了中共莲花县第一个党小组,在家乡宣传革命思想,开展农民运动。他们得知甘祖昌同志出身穷困、忠实可靠,便鼓励他参加农民协会,这就是甘祖昌同志接触革命思想的第一步。从此,甘祖昌同志白天照常下地劳动,晚上则躲到山上参加党小组召开的积极分子会议,常常半夜三更回家。就这样,甘祖昌同志开始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他高唱着“打土豪,杀劣绅……”,积极参加赤卫队、农民暴动队,开始投身到革命实践之中。
1927年6月,化名为李伟民的特派员方志敏同志经过莲花县上西乡时,召开了一次群众大会,宣传革命思想。在台下聆听报告的甘祖昌同志深受启发,感觉犹如明亮的火焰照亮了漆黑的夜空。会后,甘祖昌同志主动找方志敏同志问了一连串的问题,如“穷人怎样才能翻身得解放,穷人是不是‘八字’不好,是不是命中注定?”方志敏同志则耐心地进行了解释:“我们穷人真想翻身,就要坚决闹革命,彻底打倒土豪劣绅!现在敌人正在张牙舞爪,妄图把革命者斩尽杀绝。我们一定要和他们坚决斗争,要继续办好农民协会,办好农民自卫军,用革命的武装去反对反革命的武装,直到取得革命的胜利。不要相信穷人受穷是命苦的鬼话。在现今中国,穷人要翻身就要闹革命,除此之外别无他路!”就这样,“李特派员”的形象和话语深深地铭刻在甘祖昌同志的心里、印在脑子里,对引导他逐步走上革命道路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于是,中国共产党成为甘祖昌同志心中向往的先进组织,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成为甘祖昌同志的志向。
1927年8月24日,22岁的甘祖昌同志在谢远鹏、苏国珍的介绍下,在他的家乡莲花县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此开启了艰苦卓绝的革命之旅。年轻的甘祖昌同志肯定想不到28年后,他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但有一点我们可以坚信,甘祖昌同志忠于党忠于革命的红心,为人民服务为民谋利益的初心,从他入党到去世,坚定不移,始终如一,这也成为甘祖昌精神的鲜亮底色。
本文节选自“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丛书”之《甘祖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