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超级学习者

第一章 只有老师才知道的5种教学法

在很久以前,那些聪明、有学术头脑的人被认为是天生的老师。校长、教授、家庭教师等在成为老师之前并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他们只需要理解自己所讲的主题就可以了。因此,在人们意识到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需要学习并掌握某些知识的行为之前,老师们只能依赖自己想到的一切方法,帮助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

值得庆幸的是,如果你正在寻找比当下的教学方法更具指导性和更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学习的话,你比几个世纪前的那些老师拥有更多的资源。在本书中,我们将探讨什么是教学,什么是学习,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的不同的技巧和方法,来帮助孩子实现学习目标。

像其他任何一个领域一样,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所以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你对学习以及如何学习的宝贵见解或将受到挑战。教学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你如果能遵循本书讲述的教学方法,你的教学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首先,你需要明白:好的教学方法不止一种。

教育学可以被理解为教育从业者如何学习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来帮助他人的艺术和科学。当然,你对学习和教学的认知取决于很多因素:你如何理解大脑和思想、如何理解知识,以及你如何理解大脑和思想与这些知识相互作用的模式。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中你可以使用多种模式、风格、方法或范式。

作为一名老师,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你有塑造和引导他的能力。虽然大多数人都低估了一位优秀老师的重要性,但当你发现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你理解问题的方式确实影响了他们看待问题和生活的方式时,你会觉得很神奇。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还有什么比帮助孩子“学得更好”更有价值呢?

之所以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因为你拥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工具箱,能够更好地将这些教学方法与孩子的需求进行匹配。你的教学方法越有效,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越高,学习过程也会越愉快。有了正确的教学方法,他们的参与感会更强,对概念性的内容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当你的教学方法得当时,你不仅仅是在传授自己所担任的科目的知识,你也在教孩子如何学习。而学习方法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因此,你应该认真掌握一些科学的教学方法。它们不仅仅是一套技巧的集合,还是一套思维模式,即将你的教学理念、态度和技巧等联结在一起的思维模式。你可以把每一种教学方法想象成一个由自己构建的学习环境,孩子在这个环境里学习,这个环境越有激励性,越令人兴奋,你讲述的内容越恰当、越贴近主题,且所讲的内容之间关联性越强,孩子的学习就会越深入。

1.建构主义教学法

在过去的30年里,即使那时的老师不知道建构主义教学法这一概念,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很可能使用了该方法。建构主义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假设孩子在大脑中以一次一个单元构建新知识的方式学习,就像一块砖一块砖地砌墙一样。他们从已知的部分开始,逐步搭建并向前推进,整合新信息,将数据有条理地分门别类,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变得更有逻辑性。这座“建筑”的地基就是他们已经理解并掌握的知识。

当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老师的教学目标是将这些外部的知识结构和概念输入孩子的大脑中。作为一名老师,你需要了解孩子来自哪里,所处的文化环境以及他的情感经历等,然后协助他在这些基础上与知识建立连接,从而帮助他们编织自己更强大的认知网络。即便是老师为孩子指明了一条路径,让他们沿着这条路径更轻松地学习,孩子依旧被认为应该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承担更积极的角色。

确切地说,建构主义教学法中没有老师,只有“导师”。导师的工作不是通过讲课简单地向孩子展示知识和向他们灌输思想,也不是把自己大脑中的数据直接传输到孩子的大脑中。在教学中,老师靠说和讲,而导师靠的是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建议、提示和塑造孩子,让他们自己选定学习的方向。通过提问、对话和设置问题,孩子被置身于一个通过主动思考来学习知识的学习环境中。一名优秀的老师扮演的是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只有当你彻底理解这条要走的路,以及孩子在这条道路上处于哪个位置时,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一方法进行教学。

在建构主义教学法中,结构和内容很重要。每一条新的信息都必须在一个“脚手架”上与之前的信息进行连接。在学习D和E之前,孩子需要先掌握A、B和C。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知道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以及它们所形成的更大的知识网。

使用举例或类比的方法说明某个概念是建构主义教学法的经典教学模式,它基于孩子已知的知识,通过让孩子总结、提问、预测等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未知的知识。例如,历史老师会要求孩子对已经学过的历史事件进行总结,并就他们认为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提出一些问题或进行预测。或者,老师可将课程学习以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孩子自主学习:孩子们共同制订课程计划,一起编写课程总结或完成学习任务,并分享给班级的其他孩子。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当孩子提出问题、思考概念及其含义、探寻结果、做总结,并将新信息与他们已经掌握的信息联系起来时,他们才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这样学习比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建构主义教学法适用于那些有明显顺序组成的课程,或可以一步一步地构建出更复杂且更具逻辑性的课程。大多数教科书都体现了这一点。比如,第9章的内容往往比第2章更难,而且后一章都是建立在孩子已经阅读了前面章节内容的基础上。

建构主义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态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关注、支持和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当孩子问老师一个问题时,老师可能会用另一个问题来回答,旨在提示和引导孩子进入下一个逻辑环节,以便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2.协作式教学法

协作式教学法与建构主义教学法有相通之处,它们均提倡孩子自主学习。如果说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老师利用了孩子天生的自学能力,那么协作式教学法则利用了孩子可以且能够在相互帮助下进行学习的天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一群孩子和一名老师,但在现实生活中,在课堂教学之外,学习是如何进行的呢?整体通常大于各部分相加的总和。也就是说,当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讨论学习时,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力往往会比他们各自独处时更高。

协作式教学法的主张是:人的大脑是一个社会客体,在他人面前,更容易产生动态的批判性思维、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协作式教学法相对更现代,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孩子独自坐在课桌前安静地学习、做自己的功课、以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情况截然相反。

协作式教学法认为,人际互动对孩子不是一种干扰,而是可以促进他们学习的强大力量。当然,漫无目的的闲聊并不是人际互动的目的,它的真正目的是让孩子积极地参与、热烈地辩论,集体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纠错和改正。运用这种教学法进行教学的优点是,孩子在学习枯燥、抽象的知识的同时,提升了沟通技能,从而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管理情绪以及与其他孩子共情,练习合作和妥协,学会更有效地辩论和说服,并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经验获得更多的理解。

当孩子们结对学习或进行小组学习时,他们的学习变得更真实、更实用,书本中的概念变得更加立体和生动。当不同的视角和技能作为学习经验的一部分被添加到小组活动中时,孩子的视野会更加开阔,学习的环境比书中假设的抽象情境更接近现实。

你喜欢大学期间学校组织的那些小组活动吗?很多人可能都不喜欢。作为一名老师,如果你只是简单地将孩子分组,并分配给他们一个通常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这并不是真正的协作式教学法。虽然它看上去像是为孩子提供所谓的学习体验,但实际上只是一种让你减少工作量的偷懒的教学方式。真正的协作式教学法应该像下面这个例子。把一个复杂的问题作为辩论主题分配给一组6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明确任务,大家必须齐心协力,通过讨论、相互交换意见,最终提出新的问题、论点和见解。

另一个例子是拼图活动。每个孩子都只拿到了一幅大图的一小部分,然后,他被告知要去构建一幅更大的图景,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是参与活动和相互交流。老师可以向孩子解释拼图步骤,然后让他们研究这些部分是如何组织在一起的。

你可能会注意到,以上活动不仅是协作性的,而且还包含了建构主义教学法的元素。一个基本的协作技巧是,让知识更丰富或学得更快的孩子去指导知识掌握得较少和学得较慢的孩子。两类孩子都可以从中以不同的方式受益,前者巩固了对知识的理解,后者从同伴那里获得了指导,而这些合作伙伴或许比经验丰富的老师更了解他们彼此的情况。

3.探究式教学法

科学家或探险家不需要老师,他们自己就可以找寻到获取和理解新知识的途径。他们获取和理解新知识的工具是:谦卑地提问。

提问是学习的核心,不管它是否对学习有显性帮助。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尤其在上学之前,我们往往依靠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渴望去理解和熟悉自己所处的世界。建构主义教学法的教学原理是基于人类思维的内在结构特征,协作式教学法则基于人们内在的社会和关系特征,而探究式教学法这种基于探究的教学方法触及了人类好奇心的核心,即人们通过提问来推动自己自然地学习。

在教学中如果使用探究式教学法,老师必须积极构建一个有助于孩子提出问题的学习环境,或设置激发孩子好奇心并进行提问的情境。当你针对疑问提出问题、确定答案、调整假设并再次提问时,解决方法就出现了。这个过程是探究式教学法在课堂学习中的根基。

在学习中遇到有疑问的概念时,用探究式教学法比较合适。从根本上讲,你教给孩子的是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通过实际、合乎逻辑的场景进行批判性思考以达到理解概念的能力。而提问的方式有助于孩子理解。通过这种方式积极地接触新知识,孩子才能将其牢牢地记住,因为他们不只是记住了一些随机的事实,还通过提问直接参与了探究的过程。

为了让孩子自然地进入探究的学习过程,老师可以构建一个学习情境或情景。例如,你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并要求孩子分析或给出解决方案。或者给孩子设置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他们的任务不是明确地得出一个解决方案,而是展示确定方案的过程,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这个过程延展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中去。这种教学方法比老师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答案更有效。下面是一个使用该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案例。假设你想教孩子有关浮力的物理概念,你可以先问他们:大型游轮和船只那么沉,为什么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呢?在他们尝试着回答这个问题后,你再结合理论与实际解释漂浮和浮力的概念。关键是你不能就这样结束教学。你可以继续让孩子用你讲解的知识,设计一艘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船的模型。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的材料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直到成功设计出能在水面上漂浮的模型。接下来,你可以通过增加船的承重或设置“风暴”来测试他们对这一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由此,他们会进一步针对这些概念提出更多的问题,从而改进他们的模型。

当老师通过巧妙地提问来引导、挑战和纠正孩子的学习时,探究式学习就会持续进行。通过实时讨论,孩子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甚至被鼓励自己设计问题或用自己的问题来回应老师。一个优秀的老师会关注孩子提出的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来衡量他们的理解程度,推断他们即将达到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并提出新的问题来激励他们实现目标。你可以跟孩子说:“你已经尝试了两次方法A,但它似乎不起作用。它为什么不起作用呢?是不是可以找出一些疑问,来帮助你发现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4.整体教学法

在美剧《火线》(The Wire)中,一位新任老师欣喜地发现,当他告诉孩子分数与概率的原理与他们所感兴趣的骰子游戏的原理相同时,那些平时对分数与概率毫无兴趣的孩子发生了改变。这位老师围绕一些骰子游戏来搭建课程,孩子们在游戏课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一些新的数学知识。

这位老师在无意中使用了整体教学法,在这种教学法下,孩子被激励着进行跨学科联结,以强化他们的学习。同样,该教学模式应建立在承认“在自然环境中”的基础上,即人们不会在规整的、划分好的区域和框架中学习,而是自然地把不同学科知识通过其相关性实现融会贯通的目标。

整体教学法的优势体现在联结的力量。当老师将新技能与旧技能联系起来,或将多种渠道获得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教授课程时,孩子的学习会更深入、更牢固。这有点像“三角测量”:你对一个话题了解的角度越多,就会对该话题看得越清楚。你或许体验过与整体教学法完全不同的教学经历。如你的老师孤立地讲解了三角函数知识,从来没有告诉过你这些原理与其他任何原理之间的关系,甚至在整个数学科目的学习中,你从来没有机会将这种相互联结的思维方式或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关于高中时学的三角函数知识,你还记得多少?应该不多吧!人的大脑是在一个复杂的、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进化的,任何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都是有存在价值的。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独立的,没有一种事物能与生活中的其他事物清晰地分隔开,以独立的个体呈现在我们面前。相反,每一个事物都多多少少地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结在一起。如果我们想要拥有适应性强的、持久的和有意义的学习,就必须让自己的学习与周围事物的相关性质产生联结。

如何实现“异花传粉”和跨学科学习,这都取决于你。你可以将两种不同学科、书籍或课程中的知识混合在一起,你也可以将两个不同主题的概念混合在一起。你可以将一门学科中的术语、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另一门学科中。你可以通过交流,甚至可以通过争论和寻找分歧来学习。毕竟,之所以现在有如此多不同学科的存在,正是因为在过去的某个时刻,有人将不同的研究领域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新的学科。

整体教学法不仅能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所接收的信息,还能同时教会他们一种新的技能——元思维。这将为孩子的学习带来深度、创造力和新鲜感,使他们具备思考、调整和指导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能力。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这都将是最好的收获。

这种教学方法在应用时比较简单。老师可以问:“你认为这个过程还会在其他哪种环境中发生呢?”或者:“如果其他同学看了你刚刚写的文章,他会做何感想?他会同意你的观点吗?”

在更深层次上,老师可以频繁地将不同技能和不同科目混合在一起;可以要求孩子创建一个多媒体项目,而不只是写一篇书面文章;可以要求他们在辩论时从辩方的观点出发而不是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可以要求他们使用一个意想不到的格式或一组符号来创建或输出一个解决方案。例如,孩子可以就一个政治问题展开讨论,但是要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讨论它,或者以科学论文的形式写一篇书评。

5.反思教学法

什么是反思?当孩子反思时,他们会停下手头的事情,有意识地、主动地思考自己学习的过程,这其实是一种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行为。当孩子是初学者时,老师扮演着“反思者”的角色,给孩子反馈,告诉孩子做得如何。但理想的情况是,孩子自己有能力评估自己的表现,并将自己的表现与心中的目标进行比对。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做到这一点,并根据自己反思后的结论进行调整,那么孩子的洞察力就会由此而生成,而学习也由此展开。

提问对于推动学习至关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反思、评估和调整学习的能力。一旦反思开始,这种行为就会帮助和指导孩子学习,仅凭经验是不够的。从外部获得反馈虽然也不错,但它仍然不及形成自己的反馈模式。在自我反馈时,孩子能够说:“我的经验意味着什么?对于我观察到的结果,自己该做些什么呢?”

在本章介绍的所有教学法中,反思性教学法最有可能与实践、动手学习相关联,并且最适合某些应用专业。就像外科手术技巧、某领域的社会工作技能、舞蹈编排,以及掌握乐器或复杂工具的能力——这些都是需要在实践中学习,而不是以抽象的方式学习,囿于教科书中的理论。把这些技能嵌入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才更有意义。孩子可以练习观察自己实践的效果,调整并利用所获得的洞察力来提升自己的技能或理解水平。

如果希望孩子学会反思,你需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掌控这一过程,使掌控学习的能力内化成孩子认知的一部分。要做到这一点,最常见的方法是询问他们:

· 这是什么?(What?)

· 那又怎样?(So what?)

· 接下来要做什么?(What next?)

让孩子观察自己制作的电路板分析和描述他们所处的情况。在孩子给出一些分析和评估后,你可以接着问他们:那又怎样?这一评估对他们意味着什么?通过这样做,引导他们去反思,并要求他们说出这一评估的意义是什么。孩子可能会说,他们看到自己制作的电路板存在X、Y、Z问题,这意味着他们仍然不理解这个或那个概念。然后,你可以问:下一步该做什么?根据这一问题,他们会分析现状,并引导自己采取后续的行动。他们可能会说,现在需要重新修改某一部分,以纠正他们的理解偏差。

你可以鼓励孩子进行不同类型的反思,甚至可以对反思的过程本身进行思考。作为一名老师,你可以让他们看看自己所遵循的过程、取得的结果、对此的感受、从不同角度的分析、评估(是好还是坏)、逻辑结论,以及行动计划的逐步达成。你可以要求孩子在每节课结束后进行5分钟的反思,看看他们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清楚,从而促使他们为下一节课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重要的是,你并不需要帮助孩子实现目标,而是去鼓励他们自己实现这一目标。

6.5种教学法的科学运用

你可能想知道,前面所提到的5种教学方法是不是独立存在的。事实上,你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孩子的优劣势、学习目标和总体情况,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糅合、改进和拓展。如果能做到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这些方法不是强制性的,而是用来帮助老师开拓工作的工具,是为了服务于孩子的学习而存在的。如果它们妨碍或扰乱了教学,你就可以放弃它们,寻找更适合的教学方法。

当然,有了这些教学方法,只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一半方案,你仍然需要知道在何时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方法。无论孩子学习的是什么学科,学习成绩处于什么水平,总有一些普适性的教学原则,它们适用于所有孩子和所有老师。你需要优先清楚这些原则,然后继续阅读本书的其他部分。

原则一:将自己视为导师,而不是老师。你的工作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学习的具有支持性的环境,并为他们创造学习机会。如果你为孩子创造了合适的学习条件,他们就可以并且愿意学习。虽然这看上去似乎有些违反教学常规,没有把重点放在传授的内容上,而是放在了学习的体验上:你是否正在创造一种积极的、有吸引力的和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

原则二:转变思维方式——教学针对的不是老师,而是孩子。经典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以经验为主导,谈论最多的是以这种方式或那种方式指导孩子课程。你想让孩子学习什么,以及他们应该如何遵循你精心制订的教学计划,但实际情况是,在教学中应该以孩子以及他们的需求为中心。如果你的教学计划与孩子的实际认知水平不匹配,那么你所要做的就是放弃自己的教学计划,优先考虑孩子当下的实际需求。

原则三:真正高质量的学习绝不是狭隘的、孤立的或抽象的。遵循这一原则并不意味着孩子所学的一切都必须是具体的、可应用实际的,只是需要让孩子感觉到所学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相关。否则,为什么要学习它?一个优秀的老师会不断地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的内容嵌入现实世界中,在生活中展现或具体应用这些内容。如果你在教一门外语,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鼓励孩子与使用该语言作为母语的人进行自然对话。或者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创建一个自然情境,例如在餐馆点餐。

无论你使用哪种教学方法,你都会注意到,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在鼓励那种“老师讲,孩子听”的枯燥的教学模式。相反,教和学是师生之间相互协作的过程。在教学时,从来不是老师坐在讲台上,给孩子上预先准备好的课程,孩子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绝对正确”的知识。相反,老师和孩子是相互依存、彼此互动的,老师根据孩子不断变化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并使用一系列灵活的教学方法,始终围绕主要学习目标展开教学。

无论我们是在一个更正式或更专业的教学环境中,还是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或者出于其他原因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都是一门艺术和科学,需要自己不断学习。教学是一种交流,它包括信息输出者、信息接收者和信息本身。因此,老师不仅要考虑自己要教授的内容,还要考虑自己教授知识的方式和可能被接收到的方式。

画重点

HOW TO TEACH KIDS ANYTHING

· 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老师、孩子、教学内容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学方式。

· 建构主义教学法试图在以顺序、逻辑和有序的方式构建知识时支持孩子学习。老师的工作是在教学中制定一个渐进的教学方案,促进孩子逐步提升。

· 协作教学法利用人际关系的力量来推动孩子学习和促进孩子理解。老师可以使用协作、小组活动、团队合作、对话或孩子自己教学来帮助孩子掌握新知识。

· 探究式教学法让老师建立一个支持和激发孩子好奇心的环境,通过提问来促进孩子学习。孩子被给予案例研究、场景和问题,或者只是被提示、提问或回答问题,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掌控学习过程的能力。

· 整体教学法通过跨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加深孩子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孩子彼此传授经验和分享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让孩子学会采用更实用的方法去学习。

· 反思教学法鼓励孩子进行自我评估,即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实现自我调节和学习状态的及时调整,进而获得洞察力。老师可以通过要求孩子观察并分析自己的立场,然后形成对自己的评估,以推动和鼓励后续的学习。

· 5种教学法可以根据需要交叉使用或综合使用。

· 这些教学法都有一些共同的前提,即好的教学法必然是协作的、便捷的、实用的、以孩子为中心的和灵活的。

–>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