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葱郁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公元一千三百年前,诗圣杜甫登临泰山,写下脍炙人口的《望岳》。可能因了诗中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没有来过泰山之前,以为泰山是一座很高很高,雄壮伟岸的山峰。登顶泰山,才知道泰山最高海拔仅1545米,原来,泰山被称作岱岳,岱宗、“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受到历代中国人景仰,其实此高非彼高呀!

泰山, 位于山东省中部,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山脉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长达100余公里,盘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

天下名山,或以其奇,或以其险,或以其峻,或以其秀闻名于世;唯有泰山,以其安稳的外在形貌安天下百姓之心,壮天下英雄之胆。故人们热衷于把泰山作为高大美好、高尚坚毅的形象,作以赞美歌颂。古人有云“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及泰山”, “中央之美者,唯有岱山也”;生活中,我们亦常用到“稳如泰山、中如泰山、有眼不识泰山”等词汇。及至字面看泰山的“泰”字,也是极大、通畅、安宁的意思,因此,泰山有着最大的山、通天的山、安稳的山之意。

泰山的基岩形成于28亿年前,泰山的形成,经历了自太古代至新生代各个地质时代的演变过程。泰山运动形成了巨大的山系,燕山运动奠定了泰山的基础,距今三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山运动造就了泰山的雄伟和今日泰山的总体轮廓。早在远古时代,泰山就是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先秦时代,泰山成为成为五岳之首,是中国最早的名山。先民们将通天拔地的东岳视为万物孕育之所的希望之山,有求必应的灵山,将山神看作是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

古代帝王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秦汉以前,就有72位君王到泰山封禅;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泰山是历史上唯一由皇帝封禅的名山。

从古至今,泰山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游历泰山,朝山揽胜,赋诗撰文,给泰山留下了洋洋洒洒碑刻摩崖石碣,据不完全统计,泰山上下共有石刻2500余处。由山脚拾级而上,到泰山之巅,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处,从秦至清,历代皆有巨制。

刻石有中国书法篆刻的代表作李斯的秦刻石,汉代隶书极品张迁碑、衡方碑。晋孙夫人碑,有被后人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经石峪金刚经刻石;唐玄宗李隆基的纪泰山铭,宋朝的宋摩崖,康熙的云峰,乾隆的夜宿岱顶诗,刘廷桂的风月无边,李和谦的如意以及山上的道教符箓仙子流芳碑等等。

书体众彩纷呈,艺术精湛,风格流派多样,规模之大,作品之多,时代之连续性,构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无与伦比的,让人叹为观止,首座“中国书法名山”名不虚传。且作品所包含的高韵神情与巍巍壮丽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建筑与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岱庙是泰山中轴线上的主体,这条中轴线从泰山南门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登山盘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序列上形成一体。由缓坡、斜坡直到陡坡,由低到高,寓意步步高升,由“人间”至“仙境”。

建筑也是由人间帝王宫殿上达苍穹,渐入仙境;殿堂庙宇红墙黄瓦与苍松翠柏交相辉映。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一天门、中天门(二天门)、南天门(三天门),一门复一门,蜿蜒成一道步步有景的登天梯道。

延伸成一幅记载历史的立体画卷,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例证,也是顺应自然的建筑典范,中华民族智慧的彰显,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使峻极于天地的泰山深入到几亿炎黄子孙的心坎中,并名扬全世界,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

自古华山一条道,而泰山登顶则有多条路线可行。我们行程安排的是乘大巴至中天门,再坐缆车到南天门,然后经天街、望吴胜迹坊、西神门、碧霞祠等步行至玉皇顶,据悉缆车是采用奥地利技术,亚洲第一的索道公司。

缆车徐徐上行,起伏的群山跃然眼前,脚下是碧绿的地毯,云映雾绕,行云生风,揽美好河山,且省了三千多级台阶的攀爬之累,轻松悠哉登泰山,惬意畅快。

“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威严第一山“。泰山,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高而可登,雄而可亲。

泰山积淀五千年中华文化,是集国家象征、民族精神、文明传承、文化汇集于一体的圣山;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李白登泰山飒若羽翼生……走进了泰山,就走进了中华民族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这些,无疑是泰山赫赫于古今,独享“五岳之长”、“五岳独宗”盛名的缘故。泰山安,四海皆安,中国人,此生必游之山呀!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