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和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并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党中央发扬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狠刹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推进基层减负,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30—31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作风建设上升到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各地各部门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兑现党的庄严承诺,赢得了党心民心,党的作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狠刹“四风”,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四风”问题是党和人民的大敌,是离间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天敌,严重侵蚀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从中央政治局立规矩开始,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聚焦集中解决和坚决惩治群众集中反映的“四风”问题,带动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整体性优化。

坚持集中教育与常态化教育相结合,切实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党内出现的各种不正之风是“表”,党员的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丧失、组织观念淡漠才是“里”,党的作风建设根本上要靠理想信念的引领。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加强党性教育是党员正心修身和改进作风的必修课。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其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党中央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集中教育或活动。总体来说,这些集中教育或活动在教育主题和教育对象方面各有侧重,前两次主要侧重于党的作风建设,对象聚焦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后两次则面向全体党员,内容转向党员的党性宗旨教育,特别注重集中教育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同时,高度重视加强党员日常性的教育监督管理,牢牢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作风建设的根本,督促党员干部学习党史、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初心使命。通过集中教育与党员常态化的教育监督管理有机结合,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不断锤炼党员的政治品格,提高了党员的党性修养。

寸步不让整治“四风”,持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四风”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将整治“四风”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常抓实,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显著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集中整治违规吃喝、公款旅游、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等问题,深挖细查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狠刹歪风邪气,攻克顽瘴痼疾。2013年至2017年的5年期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9万起,处理党员干部25.6万人。(“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30日)党的十九大以来,更加聚焦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重点查处乱作为、不担当问题,纠正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等问题。202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5.4万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7.3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3万人;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5万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7.7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8万人。(赵乐际:“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人民日报》2022年2月25日)通过有效解决政绩观扭曲、发展观偏差、治理能力不足导致的“四风”问题,坚决纠正工作过度留痕、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等问题,遏制不顾基层实际乱加码、乱作为等问题,全党的工作作风为之一新,久久为功整治“四风”问题已经成为全党共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和谐融洽。

严肃处理各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调查研究、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出访活动、警卫工作、新闻报道、文稿发表、勤俭节约等8个方面对加强作风建设立规矩。历次中央纪委全会的工作报告显示:2013年至2016年4年的时间里,全国分别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2.4万、5.3万、3.7万、4.1万起,处理党员干部3.0万、7.1万、4.9万、5.8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0.76万、2.3万、3.4万、4.3万人,中央纪委分别对32起、33起、30起、4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光。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各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力度持续加大。2021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万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5万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0万人。2022年3月2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2022年2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情况:“当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834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9100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6046人。”这已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连续第102个月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月报数据,中央八项规定成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一张“金色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多次集中教育,全党深受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洗礼,补足了精神之“钙”,显著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坚决整治“四风”问题和严肃查处各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力度和效度显著提升。

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

良好政治生态是涵养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土壤,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打虎”“拍蝇”并举,严厉惩治基层“微腐败”,党内政治生态显著改善。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锤炼党员干部党性和作风、增强领导班子战斗力、提高领导干部能力威信的重要途径。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2016年11月颁布实行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基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坚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纠治软弱涣散、无组织、无纪律现象,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问题,同时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利器”,深入查摆问题,明确整改方向,限定整改期限,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

严明党的纪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解决党的作风问题,除了要靠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外,还要靠严明纪律规矩。只有把纪律挺在前面,守住纪律这条底线,靠纪律全覆盖地管、全方位地治,从源头上阻断不正之风和腐败滋生的通道,才能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不断强化监督执纪执行力,通过“打虎”“拍蝇”“猎狐”行动全面强化“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修订或出台大量反腐倡廉党内法规,筑牢制度“笼子”、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通过开展廉洁教育和组织观看《人民的名义》《永远在路上》《巡视利剑》《国家监察》等大型反腐专题片,深入推进“不想腐”的自律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不腐”机制的一体推进与协同建设,开拓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境界。

严厉惩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基层“微腐败”治理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决查处发生在民生资金、“三资”管理、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领域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重点查处基层干部吃拿卡要、盘剥克扣、优亲厚友等问题,把惩治“蝇贪”同扫黑除恶结合起来,坚决查处涉黑腐败,坚决惩治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甚至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扎实成效取信于民。2014—2017年5年时间,对乱作为、不作为的3.2万名基层党员干部严肃追责,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7.8万人。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党部署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脱贫攻坚中的“刷白墙”“数字脱贫”等问题,围绕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腐败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紧盯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严肃查处干部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行为,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党群关系得到极大改善,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巩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问题导向和实事求是原则,把正风与肃纪密切结合,“严”字当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并借助大数据分析等信息科技手段强化监督,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织密织牢监督网,倒逼广大党员干部改进作风,党内政治生态明显改善。

三、健全体制机制,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取得长足发展

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永恒课题,作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效果。加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关键在于构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通过制度建设不断堵塞管党治党体制机制的漏洞,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

以深化改革、坚持法治的思维和方法,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方可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化保障。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是切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的根本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一方面不断加大民意在基层干部考核评价中的地位和权重,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有机结合,倒逼基层干部公共服务动机的有效激发,以改革创新的办法固化作风建设成果。坚持严管与厚爱、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基层干部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基层干部的工作实绩,是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决策的法定程序,做到各项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为构建党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

建立健全党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等特点,推动作风建设长效化,关键是要有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化的法规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制度建设,提出“扎紧制度的笼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等系列重要论断,坚决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作风建设的全过程与各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制度建设坚持法规破立与体系完善同步推进、“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齐抓共管、纪法分开与纪法衔接协调施展、反面警示与正面倡导辩证共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大量基础性党内法规,为深化和坚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提供坚强纪律保障。针对群众普遍关注和关心的问题,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关于加强对公款违规购买名贵特产资金支付行为监控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涉及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厉行节约、“三公”经费管理的党规和党内规范性文件,有力推动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用制度巩固作风建设成果。党中央坚持破立并举,注重建章立制,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得到增强,扎紧了制度笼子,强化了对不良作风的刚性约束,用制度巩固作风建设成果。

重点完善领导干部考核、监督问责体系,确保党的作风建设制度持续发力。领导干部是影响作风建设的关键变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运用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挥棒”推动作风转变,通过改进考核的方式方法,将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并重点考核领导干部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等情况,打破了以往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做法,让领导干部真正重视抓作风建设,并带头抓好自身作风建设。与此同时,党中央也十分重视通过健全监督和问责体系形成问责纠偏的强大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监督、问责相关的基础性党内法规陆续修订出台,巡视全覆盖与派驻全覆盖深入推进,党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五位一体”党内监督体系正式建立,党内监督制度体系建设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党内问责的力度和问责的精准化、科学化不断提升,确保党的作风制度建设持续发力。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作风问题的长期性和顽固性,并始终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精神持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不断地以作风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立党兴党强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

(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范丽君

欢迎订阅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