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呈献了一幅印象派经典主题巨作——克劳德·莫奈的《睡莲池》。这幅画可是拍卖史上最优秀的大尺幅莫奈睡莲作品之一,估价约合2.6亿元人民币!
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现在大部分藏于巴黎——一些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品的诞生地。但对艺术不感兴趣的人去到巴黎,难免有几分失望,感觉她像灰头土脸的老妪,只有穿上艺术的“行头”,才摇身一变,成了浑身透射着浪漫芬芳的美丽情人。
在忙碌的巴黎,艺术无处不在,佳作和庸品并存。有一家美术馆,规模不大,却藏有绝妙的物件。这就是橘园美术馆。它原是种植橘子和柠檬的温室,如今却保管着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画作之一。许多来过很多次的人,每次看见它都会热泪盈眶。
在巴黎的橘园美术馆有一个特殊的房间,被称作是“印象派的西斯廷教堂”,这里展示的就是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八副巨型画作镶嵌在弧形的墙面上,走进房间的观众将会被梦幻般的风景环绕,站在不同的距离欣赏,又会得出不一样的感受。
在莫奈之前,从来没有画家试图从涟漪上捕捉生命不可承受之短暂,在他之后也未见来者。360度沉浸于这幅波光粼粼的水景画中,它将带我们进入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这组画是莫奈的绝唱,他用了12年,一刻不停地创作方才完成。在画中,莫奈对生活进行了展望,画中的愿景在油彩初干的一百年后依旧清晰可见。
1
原来莫奈痴迷于一物
这组巨型油画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场个人悲剧,是一场残酷的战争,一个备受折磨的人和他的一片痴心。
克劳德·莫奈于1840年出生在巴黎。父亲希望他能继承家里的食杂店,但这却并非莫奈所爱。从一开始,莫奈就是个叛逆者。这个人注定要永远地改变法国的绘画界。
他开始用工业制造的新型颜料,由于这种颜料易于携带,莫奈就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户外作画方式,这可以最好地捕捉瞬息万变的光影。就像和时间赛跑的运动员一样,莫奈作画时始终带着一种紧张感和迫切感,他拼了命地要在美好的瞬间永远消逝前将它牢牢抓住。但是,这样的绘画风格却和巴黎艺术权威的理念背道而驰。
1874年,莫奈和一群志同道合、留着长发的年轻激进派画家共同举办了他们的第一次展览,以期让公众看到这场新的艺术运动。
当时的莫奈正努力养活刚刚组建的家庭,可不幸的是,这次展览的风评十分糟糕。还有人说:“他们是印象派画家,他们没有复现出自然风光,而是将景色留给人的印象传达了出来”。
为了更好地作画,莫奈需要靠近他的灵感源泉,以便更深入地观察,更专注地凝视。此后的40年,莫奈痴迷于一物,并奉上了他的巅峰之作。
正如《向日葵》是因梵高搬去乡间隐居才有感而作的一样,莫奈迷上睡莲也有着同样一番故事。
2
为一片池塘创作了250幅画
1883年,莫奈来到一个叫吉维尼的小镇,他顿时爱上了这里的一处粉色农舍。在把这个农舍的木建部分都涂成了亮绿色之后,莫奈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此后,随着家庭成员不断增多,莫奈一直在这里度过了余生。
他纵身跃入了这片广阔但杂草丛生的花园,准备为他的创作对每一花一木进行改造。在吉维尼,园艺和作画就成了莫奈的一切。
除了是他的工作室之外,这里还是一个喧闹家庭的归宿。和莫奈一起住在这里的是他的两个孩子——米歇尔和让。在他的第一任妻子去世后,他的另一位挚爱艾丽斯·奥什代和她的六个孩子搬了进来。
莫奈故居里的房屋和花园都是他灵感的源泉,也是他的避风港。如今,这里的一切跟莫奈居住时都别无二致。此后的十年,莫奈极其高产。他对自然景观的痴迷使他创作出了最负盛名的那几幅印象派画作。
很快,世人就理解了莫奈的真知灼见,这位曾经备受冷落的艺术家开始走红了!
莫奈的事业蒸蒸日上,他的资产也水涨船高。到19世纪90年代,他已经雇佣了8位园丁。而在1893年,他开启了一段将会定义他整个余生的作画之旅:他要描绘他的睡莲池。
他种了许多鸢尾花和郁金香,勿忘我和紫藤花。但真正赢得他青睐的还是那些睡莲。现在,他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作画对象,能够满足他对光线、运动和色彩的痴迷。莫奈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句话:“突然间,我恍然发现我的池塘是多么美好,我拿起调色板,从此再没有画过其他主题”。
这个池塘成为了他的热情所在。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他为同一片池塘创作了250幅画。此时的他还并不知道,这些画将为他未来的伟大杰作赋予灵感。这组非同寻常且数量不断增多的巨制,一直吸引着世人的心。
在每一幅画里,莫奈都用了不同的笔触。或为大胆的草草几笔,或为洋溢着自信的华丽挥舞,或为细腻轻柔的流畅线条。有时他还会用到调色刀,叠砌出不同的画层,以此制造郁郁葱葱的幻象。同样的东西画了250幅,但每一幅都别出心裁。
20年来,莫奈过着宁静的生活,创作了极其多的作品。他逃脱了公众的视线,专注于描绘他的池塘、他的花园和他的家人,直到1911年,他的清静日子被无情地终止了。还有更多噩耗接踵而至。当莫奈终于重新拾起画笔,他又不得不接受视力严重受损的现实。
莫奈的右眼得了白内障。雪上加霜,1914年这位年迈的画家遭受了最严重的打击。他挚爱的儿子,年仅40岁的让·莫奈,去世了。
60多年来,莫奈从未停止作画。但现在的他,已被悲伤淹没,他发现自己失去了作画的热情。
备受打击的莫奈最终还会重新作画,甚至会耗尽余生创作出一组杰作。不过在此之前,他还需要一位出人意料的朋友帮他度过难关,并且,还有一件更大的悲剧即将发生。
3
战火和受损的视力折磨着他
1914年,世界上最赫赫有名的艺术家莫奈停止了作画。被伤痛吞噬的他同时还损失了视力,他的画笔和工作室早被他弃置不顾。终于,一位密友出手相助,他就是前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
他们第一次相见是在19世纪60年代的巴黎。当时的克列孟梭还是一位年轻的记者,莫奈的画家生涯还处于挣扎阶段。凭着对池塘和睡莲的痴迷,他们想让莫奈就此大画特画。
莫奈笔下的睡莲不仅仅是画,更是种体验,画中呈现出来的是虚拟的现实。这组画的规模之大,莫奈从未企及。每幅画的大小都是1.8米高4.2米长。并且,他还计划创作一连串这样的画。
他换了一个崭新的工作室,专门用来存放这些巨型画作。这是莫奈有史以来最大的艺术挑战,偏偏这一次,作画的时机生不逢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整个欧洲卷入了战火之中,法国的和平与宁静被打破了。镇上的居民大都离家出走,莫奈却留下了。战事如此接近,可莫奈的笔触变得更激情四射,几乎达到了狂乱的程度。
悲痛和逐渐衰退的视觉让他产生了一种狂暴的创造力,堪比鼎盛时期的莎士比亚和晚年的贝多芬。生平第一次,这位多产的画家带着强烈的紧迫感,在如此黑暗和危险的地方创作着。
但是他对池中睡莲的喜爱却一如他最初将其种下之时。“池中之景和水上倒影成了我的最爱,”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年老的我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我还是想将我所感描绘出来。”
终于,在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点,一战的枪声终止了。经过了漫长的四年,数百万人失去了生命,战争终于结束了。
第二天,也就是11月12日,莫奈打定主意,在这些《睡莲》创作完成之后,定要将它们捐献给法国人民!他致信给那位政坛老友,也就是彼时以凶狠著称的法国战时总理乔治·克列孟梭。他写道:“虽然不足挂齿,但这是我能为战争胜利所作出的唯一贡献了。”
这些巨幅油画注定要和法国人民交心,这个国家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冲突,已变得千疮百孔。但是,莫奈并没有在法国最需要的时候交出他的大作,他还没准备好与它们分别。一战结束八年后,在1926年12月5日,86岁的莫奈去世了。
在他弥留之际,克列孟梭这位激进的爱国政治家,也是他一直以来最亲密的朋友,守候在他的身边。莫奈葬礼的那天,吉维尼被茫茫雾气笼罩着。
不久之后,莫奈的巨幅画作就从吉维尼移交到了巴黎的橘园美术馆。在这里,它们按照莫奈的遗愿进行了摆放。波澜壮阔的睡莲组画挂在橘园美术馆的墙上已有近百年之久。
莫奈想表现的远非这些植物亦或倒影。这些画作吟唱出转瞬即逝的美好和人生的苦痛。我们所有人、所有生命都不会永远存在,但是生命不息,精彩不止。这或许就是莫奈想要告诉法国人的,幸好,也告诉了我们。
敬请观看本周凤凰大视野《伟大而隐秘——经典画作的背后》。
编辑:巴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