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近日质疑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国家地位,引发欧洲舆情持续发酵。近期结束访华行程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在舆论场立体环绕下发声表态,亮明立场,意图展现欧洲价值观的一致性。事实上,马克龙访华期间的一大外交成果,便是强调了“与中国保持对话”的重要性。而此次言论风波,也让马克龙政府力促北京推动俄乌和平的努力被消减。

中国外交部的应急处置也相当果敢,进行了有效管控,避免舆情进一步外溢。外交部发言人毛宁4月24日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面对6个与此相关的提问,一律从容不迫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通过严谨规范的标准化辞令完成解套,核心观点是强调“中国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

中国驻法大使馆也在官网发表声明,称“卢沙野大使关于乌克兰问题的表态不是政策宣示,而是在电视辩论中的个人观点表达,各方不应过度解读。中国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

官方强调卢沙野的表达纯属“个人观点”,一方面表明中方试图淡化此次舆论风波,并与卢沙野的表态拉远距离,暗中切割;另一方面也说明,官方对卢沙野的“个人观点”并不认同。

“不认同”的更直接证据是:中国驻法国大使的采访全文曾刊登在使馆网站,随后被删除。有记者问及删稿原因,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称“不了解该情况”。

这一行为又一次变相阐明了真正的“中方立场”——并不会为卢沙野的言论背书,毛宁的表态方才代表中国政府的正式立场。与此同时,这一姿态也展现出,中国官方当前正致力于修复和改善与欧洲国家的关系。正如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大使前一阶段接受《南华早报》高级记者伯明翰专访时所言:“‘无上限’这个词也可以用于形容中欧关系。我们很愿意说,中欧关系也是‘无上限’的。”

长期以来,卢沙野以“战狼”风格驰骋欧洲舆论场。而其本人也并不排斥“战狼”称号。2021年6月,在连线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时,卢沙野就曾表示,“我上法国的电视二台《深度调查》做节目,主持人也问到这个问题,我就跟他讲,我说你们讲我们是战狼外交的潜台词是希望我们依然是一种羔羊外交,Diplomatie dagneau,任人宰割。我告诉他们,我们现在风格变了,你们要适应我们的新风格。”

但“新的风格”并不代表必须打破“传统秩序”,战狼外交也并不等同于逞勇斗狠——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才是此中应有之义。

即便是横冲直撞的“战狼”,也需要保有“行止”的边界。否则就会像练了七伤拳的内力稍逊者,易伤人也易伤己。联想到微博停更在今年1月21日“拜年”阶段的赵立坚,战狼们显露出受挫的迹象,似乎在当下已无法大展宏图。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