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在大学生实现全面00后之后,一批新时代的年轻人走进了婚恋市场。不同于以往,这些年轻人会更注重个体的情感表达,这也让社会主流婚恋观慢慢发生着变化。像是“不婚主义”、“晚婚主义”、“丁克主义”等等,这样的人群变多了。有正必有负,同时也有一批这样的人,拿婚恋当儿戏,朝三暮四,花花肠子,两个极端。

如果说把这些放在古代的话,那可是得翻天了。毕竟古人的观念还是很保守的,那么保守到什么程度呢?咱来分享一句俗语:“宁娶寡妇,不娶生妻”,来看看老一辈人对婚恋的不同看法。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生妻”的意思,生妻在古代文献当中是指年轻的妻子。这其中的“妻”还谐音“七”,主要包括以下七种情况,分别是嫉妒、嫉恶如仇、淫荡、口舌、偷盗、不孕、不事姑舅。只要妻子犯了其中一项,男方就会直接休掉妻子,把她赶回娘家。这点说的是古代婚恋,男方会考虑女方的人品。

到了后来呢,“生妻”也被理解为前妻的意思。那这样我们就好理解了,老话常说“破镜难重圆”,离过婚的夫妻,彼此之间难免会有隔阂在的。所以,作为男人也不会考虑迎娶。

那为什么“宁娶寡妇”呢?

毕竟在古代还有这样一个说法,是“寡妇门前是非多”。这就要说人和人之间的对比了。相比于“生妻”,寡妇就更容易让人接受了。怎么说呢?

首先从人品上来看,既然寡妇能过门,一方面就代表她的人品没有问题。因为在古代女性不光有“三从四德”被约束着,还有“七出”,也就是刚才和大家说的那七种情况。生妻,一般是做了让人接受不了的事情,才会被丈夫休掉。

再次从名节上考虑。大多数女子在出嫁之后,主要的任务就是相夫教子,还要孝顺公婆,对夫家言听计从。生妻,放在古代,就只有被丈夫休的份儿,因为男尊女卑。相比之下,被丈夫休掉、抛弃的女子,是没有人愿意要的。

最后,就是社会现实了。生妻在古代是很不受待见的,地位比寡妇还低,所以,没有人会考虑。

“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这句俗语,不难发现,它是封建男权社会下产生的,和我们现在的婚恋观有所差异。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就是解释“生妻”那里和大家提出的七种行为规范。我认为,到了我们现在,对于自己的言行举止,我们也是需要注意的,不能做有违道德标准的事情。大家说,是不是呢?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