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金牌讹二三等发愿诵读功效文》是1989年在莫高窟北区B125窟出土。编号为B125:22。西夏文刻本,存一页,为纤维交织较匀的白麻紙。文书宽43.3厘米、高16.9厘米、文面宽34.6、高15厘米。页面完整,呈卷子式,四周单栏,内以大字刻佛名11个,佛名下以双行小字注释诵读功效。最后有两行刻款,记载行愿施经人名。译文如下:1、南无宝胜藏佛(一遍诵则一世乘马罪灭)

2、南无宝光王火焰明佛(一遍诵则一世常住物食罪灭)

3、南无一切香花自在力王佛(一遍诵则一世坏犯律罪灭)

4、南无百亿恒沙必定佛(一遍诵则一世生杀罪灭)

5、南无雷威德佛(一遍诵则一世斜淫罪灭)

6、南无金刚坚固降伏散坏佛(一遍诵则与诵一藏经契同)

7、南无宝光月殿妙尊音王佛(一遍诵则一世堕阿尽地狱罪灭)

8、南无宝聚[沙摩]身光明佛(一遍诵则说处无说处无罪灭)

9、南无心善藏摩尼宝聚佛(若闻名则四重根本罪灭复实诵则岂飞有可说)

10、南无药师琉璃光佛(一遍诵则贪吝昔因恶趣有亦因先曾闻重诵念依立便解悟妇人此佛皈依诵则女变成男)

11、南无阿弥陀佛(一遍诵则八十亿劫生死罪灭八十亿劫福德增盛)

12、行愿施者持金牌讹二三为首

13、行愿施者吴 令势

施经题款中“持金牌”为西夏的一种官职称谓,西夏有持金牌、持银牌者,持金牌者是地方上等级较高的官员。“讹二三”是西夏的党项姓氏之一。

从《持金牌讹二三等发愿诵读功效文》中可看出只要诵读这些佛中的一尊佛名,就能消除与之相应的罪业。是人有若干劫罪,称是一佛名号,礼一拜者,悉得灭除。如此简单而又无所不能的功效,恰好迎合了一般信众和犯有严重罪过的人的心理。仅仅诵读一次佛名就可祈福灭罪。

《持金牌讹二三等发愿诵读功效文》的出现可能与西夏时期《金光明最胜王经》盛行有关,《金光明最胜王经》提倡“忏悔灭罪”的思想,这与大乘佛教提倡的“众生皆可成佛”的思想是一致的,也与宋代忏法流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忏悔是悔除所犯罪过以便积极修行的一种宗教仪式。中国佛教修习中的忏法起源于晋代,渐盛于南北朝,隋唐大为流行,宋代进入忏法的全盛时代。佛教传入中国之初,与忏悔相关的经典即陆续被翻译成汉文,如安世高译的《舍利弗悔过经》、支娄迦谶译的《阿闍世王经》等,可以说自佛经的传入中土后,即有忏悔思想的传入。大乘经典中以忏悔和礼赞内容而成的忏法以各种形式流行,从而产生了许多礼赞文和忏悔文。佛名经实际上是一种礼佛忏悔文,诵念佛名经礼佛忏悔是西夏比较流行的僧侣修行方法之一,西夏时期将转读佛名经代替了以念诵《四分律》进行忏悔的布萨活动。在黑水城等地出土的佛典文献中就有很多礼佛忏悔文,如《佛名经》、《佛说三十五佛名经》、《礼佛文》、《佛说佛名经》和《慈悲道场罪忏法》及卷首版画“梁皇宝忏”图等等。西夏藏品中有如此之多的礼赞文、忏悔文,说明西夏把诵经礼佛看作一种忏悔罪过、积福修德行为。西夏礼赞与忏悔比较流行,关键在于其修行仪式的简单而又法力神通。而《金光明最胜王经》更是把“忏悔”作为另一种修习灭罪、成佛的重要方法,这是其他佛经比较少见的。“忏悔灭罪”不仅对一般信众和犯有严重罪过的人极具吸引力,而且也非常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不论是阿弥陀佛净土还是弥勒净土信仰都对犯有十恶不赦之罪的人采取接纳的态度,与《金光明最胜王经》的宣说大同小异。所以只要诚心忏悔,一心向佛,施舍供养诵读佛经,或在命终之际,称颂佛号,即可在死后往生净土极乐世界。

参考文献:

彭金章 王建军著,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二卷)敦煌研究院编;文物出版社 2000年。

崔红芬,《西夏〈金光明最胜王经〉信仰研究》敦煌研究2008年第2期

来源:敦煌研究院,作者:王海芸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