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上完培训课后,去共公交站等车回家。

等到了,在我上去之后,里面已经没有空座了,我就站在老弱病残孕专座旁边,面朝前,靠着一根柱子。我的书包斜挎在胸前,手里拿着手机给人回复消息。没过一会儿,在我旁边坐着的人就起来了,耳边也传来“谢谢,谢谢”的声音。原来是有人给上车的老人让座,而且老人的怀里还跑着一个不到三个月的孩子。那老人后面背着一个包,包抵着座椅的靠背,使得她的坐姿并不那么自在;她的双手忙着将她的孩子放在怀里窝着。在老人抱着孩子坐下后,孩子年轻的妈妈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拿着小电扇,靠着我前面的一根柱子,我们俩面对面。

车,快速地启动,因为只是靠着,没有用手扶住什么东西,我随着惯性失控地往前栽了一下,碰到了那个年轻的妈妈和坐着的老人的后背。我说着抱歉迅速收回。那位老人说:“你别吓到我的小伢哟。”

小伢被她窝在怀里,是她心疼的宝贝,这是人之常情。只是,在那一瞬间,中国家长的奉献精神再次让我触动。养育完自己的孩子之后,还要将自己的责任延续到孩子的下一代,继续为孩子的孩子操心。自己心甘情愿地付出,而自己的孩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

我住的地方,附近有小学。在小学放学的档口,附近的公交车上总是挤满了小孩和接送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或者一些全职妈妈。学校放学的时间在下班之前,也正是这个原因,很多忙着工作的家长只好让自己的爸妈在自己上班时,去接送孩子。

他们带着孙子上车,手里拎着孩子的书包,上车了就环顾车上的座位,看到空位了就喊孙子赶紧过去坐着。还有的,会在去接送的路上买上当季的水果,在坐车的空隙,喂给孙子。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孩子,六七岁的样子,他坐在靠窗的座椅上,旁边站着他的奶奶。奶奶一只手抓着座椅的上方,以保持平衡,另一手臂上挂着孩子的书包;在小孩的座位下面,还有奶奶带来的一个包,装的是一些杂物。小孩坐在座位上,因为年龄小,细细的腿荡在空中,手臂撑在座位上。没一会,他说他要喝水,声音里带着骄纵和不耐烦,将“我要喝水“重复了好几次。车一直在动,奶奶难以在手上挂着书包的情况下,弯下腰去包里拿水。但既然是孙子提要求了,那就是必须得完成的任务。她就在公交车的摇摆中,颤颤巍巍地从放在地上的包里,拿出一瓶矿泉水。孙子就等着奶奶拿水,拧开盖子,再将水送到自己嘴边。水瓶子里的水,和奶奶的双腿,一起在轻微地晃荡。孙子不喝了,奶奶拧上了盖子,刚将水放在地上袋子的袋口时,车子一个刹车,那瓶水又随着惯性往前冲了出去。奶奶的一只手连忙抓住座椅,勉强地在弯着腰的状态下保持平衡。直到车平稳之后,再又小心地去捡那一瓶水。

孙子只是在旁边吼着指挥道:“快捡起来,捡起来!“

在一旁的我感到惊愕。

所有的人,都是在自己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才成为父母。与“父母“这一名称在一起的,是自己养育孩子的责任和付出。然而,很多人只顾及到自己作为一个职场人的责任,又以这一责任为借口,将养育孩子、陪伴孩子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长辈。

但是,他们的家长向来是有责任心的,忙完了自己这辈子的事,还乐以忘忧地照顾起了自己的孙辈。黄磊在一次节目中就说过,中国的家长是习惯于只帮自己的孩子,而不能给孩子添加任何负担和麻烦的。只是,他们眼中的负担和麻烦,很多时候只是晚辈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大约一百年前,鲁迅谈论“我们怎样做父亲“,论及中国的家长制;一百年后,家长制似乎淡却了,孩子又成为家庭的重心和中心。这样看来,我们要走的路依旧长着吧。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