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汉语中,纨绔泛指富贵有钱人家子弟穿的华美衣着,也指富贵有钱人家的子弟,所以,纨绔与纨绔子弟基本上是一个意思。但在古汉语中,纨是纨,绔是绔,纨绔是纨绔。我们考稽一下,供大家嘲解。
1、关于纨
纨,音wán,甲骨文里没有,应该市金文或篆书时期造的字,《说文解字》解释为:“纨,素也。从系,丸声,谓白致缯,今之细生绢也。”本义是细致洁白的薄绸。《战国策–齐策》里有:“下宫糅罗纨。”《西游记》里有:“两路绿杨藏乳燕,行人避暑扇摇纨。”
2、关于绔
绔,音kù,甲骨文里也没有,也应该市金文或篆书时期造的字,《说文解字》解释为:“绔,胫衣也。”段玉裁注曰:“今所谓套袴也。”绔的本义是套在两腿上的胫衣。司马相如《上林赋》有:“绔白虎。”《后汉书–马援传》:“身衣羊裘皮绔。”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里有:“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3、关于纨绔
纨绔作为一个词使用,最早见于《汉书–叙传》:“出与王、 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袴之间,非其好也。”这里的“纨绔”,指代纨绔子弟。《红楼梦》里评写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从字面上说,不是好话,也看不出贾宝玉是什么好鸟。
4、关于古代服饰制度
纨绔寓意纨绔子弟,指那些锦衣玉食,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富家子弟。词性偏贬义。为啥要用纨绔?这与我国古代的服饰制度和服装模式有关。
理论界和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春秋以前,人们衣服穿着的基本款式是上衣下裳。衣,依也,依存的意思;裳,障也,遮蔽的意思。衣是裹在上身的,保暖御寒;裳是罩住下身的,护身遮羞。衣裳一开始较为简单,就是用毛皮、布帛、草垫等将身体裹起来,用绳子扎住,后来衣服逐步精细化,才有了襟子、筒子、袖子、腿子、带子、扣子等。
当时环境下,为了保暖护身等原因,在两腿上套上像长筒袜一样的套筒,称为“胫衣”。衣和裳加上胫衣,就是当时的全套服饰。在书面语词中,那个“胫衣”就叫绔。用丝绸做绔,就是纨绔。
5、绔不是裤子
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绔同裤,即裤子,又可写为袴。肯定错了。绔是胫衣,裤子是几百年之后的事情。
先秦时期,特别是春秋之前,是没有裤子的。衣、裳、胫衣是不连在一起的,人们的腿裆里是空的,没有遮挡,也没有约束。
大体上讲,裤子是由护裆装束发展演进而来的。一般认为,护裆装束是战国时期从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的。大约是因为骑马射箭腿裆里的东西受影响需要保护,所以才产生护裆需求。大致来说,护裆一开始是一块长条形的兽皮或布帛,从人的下身兜住,在腰位系起来。
将胫衣的两条腿连起来,加上提兜,从人的下身提上去,形成裤子。将护裆装束把屁股包起来,形成短裤。从春秋后期开始,一直到两汉,五百年左右,完善规范的裤子才作为一般居民的正常服饰。
纨绔或纨绔子弟,是用腿裆里的穿着指代人,明显不是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