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南日报
#阳了#的话题一度登上热搜
许多网友在评论中表示
自己出现了二阳
也有不少人称
自己躲过了去年底第一波大规模疫情
却在“五一”假期首阳
孟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在旅途中突然发烧,5月1日下午已经赶回西安,“吃完退烧药约1小时之后就退烧了,2号晚上和3号早上各测了一次抗原,都是阳性。现在头疼、嗓子疼,还伴有轻微的咳嗽和嗜睡,和感冒的症状类似。和年初的那次感染相比,这次的症状轻一些,家里的老人没出现什么问题。”
欧阳女士家中3人接连出现相似的症状,她说,自己是家里3人中最先出现症状的,2次的抗原检测结果都显示为阴性,但是2天后,欧阳女士的父亲出现了同样症状,“他的抗原检测结果是阳性,所以我估计我也阳了,但是不知道为啥没检测出来,也许是病毒比较弱吧,我和我爸基本康复后,也就是2天前,我妈又出现症状了,但是检测结果是阴性。”
也有许多人疑惑
甲流和新冠的症状也差不多
如何甄别甲流、新冠和普通感冒?
是否存在“双重感染”的可能性?
广东多名临床专家表示
目前在门诊接触到
一些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
多是“首阳”
“二阳”仅为散发病例
且“二阳”患者临床症状表现
较上一次感染更轻
此外,甲流患者临床表现更重
有腹泻等消化道不适症状
专家提醒
因为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
同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理论上存在双重感染可能性
因此市民朋友不可大意
人员密集场所需坚持戴口罩、勤洗手
做好日常防护工作
“二阳”临床症状表现更轻
预计不会引发大规模感染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4月26日召开的发布会提出,近期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的迹象,不过全国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较小。考虑到此前已形成的免疫屏障,加上变异株毒力的衰减,公众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对于二次感染不必过度恐慌。
专家研判认为,新冠康复后产生的抗体在4个月至6个月后会自然下降,现在距离我国上次感染高峰已经过去5个月左右,部分人群抗体水平开始下降。因此,公众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感染风险。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特别需要关注重点人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詹少锋介绍,目前广州门诊的新冠患者数量不多,有的是“二阳”,也有的是首次感染,以年轻人为主,也有老人。常见表现和之前一样,包括发热、肌肉酸痛、乏力,以及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一般来说,二次感染会比首次感染症状要轻。”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呼吸科主任医师李增清呼吁,家长无需过分紧张,在2022年12月新冠流行期时,临床接诊患儿大多以轻症为主,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症状。
许多人担忧,二次感染是否会引发大规模暴发?彭劼介绍,鉴于许多人已建立起免疫屏障,新一轮疾病流行传播的速度和规模不会像之前那样“快”和“大”。
甲流临床表现更重
存在“双重感染”可能性
Q1:
当前,春季传染病多发,甲流、新冠、普通感冒如何区别?
詹少锋说,普通感冒、流感、新冠早期症状都差别不大,表现为发烧、喉咙疼、咳嗽、鼻塞、流鼻水、胃口不好、全身疲乏、肌肉酸痛等症状,主要靠核酸或者抗原检测来区别。
从这一次接触的病例来说,部分甲流患者会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而且整体临床症状表现会重一些,一些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反而临床症状较轻,部分小孩伴有结膜炎症状。但不管是哪一种疾病,临床上基本是采取对症治疗方式。
Q2:
这段时间,“甲流”和新冠都偶有出现,是否有人会同时感染两种病毒?
多名临床专家表示目前还没发现该情况。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和发热门诊主任李淑华也表示,“甲流和新冠互相不喜欢”,这段时间还没有发现同时感染甲流和新冠病毒的患儿。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陈剑锋也称,目前门诊中偶有出现新冠感染者,“双重感染”的情况暂时未发现。
此前,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在甲流科普直播时介绍,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都属于呼吸道感染病毒,理论上存在叠加感染的可能性。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表示,近期接诊了一名男性患者的甲流跟新冠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该患者因合并其他疾病,免疫力低下,相对其他人来说,他的症状会稍微重一点,伴有全身发热、疼痛等症状”。彭劼进一步提醒大家,虽然“双重感染”发生概率较小,但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因此要做好防护。
二次感染切勿恐慌
重点人群及时就医
当发现自己或者是孩子二次感染后,应如何应对?
詹少锋建议,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首先不要产生心理恐慌,如果测出抗原为阳性,证明还是传染性强的时期,此时建议居家休息,不要前往人群密集地方,同时应在密闭环境内需佩戴好口罩,降低传播风险。
虽说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二次感染不会造成太大伤害,但对于老年人和免疫脆弱人群来说,每次感染都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詹少锋建议,在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中要保持适当社交距离,尽量减少与家中老人和小孩的接触,比如分餐吃饭,做好日常消毒等,降低他们感染病毒的风险。
李增清提醒家长,有先天性心脏病、脑性瘫痪等基础性疾病的,以及5岁以下的小朋友是重点防护人群,近期尽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要保持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3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以及有基础病的孩子,如果测出新冠阳性,建议及时就医;3个月以上的小朋友,无其他基础病的,如果仅是发热、咳嗽等症状,可以居家休息、补充营养,对症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物,如果持续三天都高热不退,或是有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症状,则需要就医。
网络流传的“新冠第二波自救手册”
医师回应:“非常不靠谱”
4月24日,“新冠第二波自救手册”在社交平台流传。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这一手册“非常不靠谱”。
网传“新冠第二波自救手册”
该“自救手册”对新冠症状进行了用药指导。例如,小孩体温超过38.5℃时,交替服用布洛芬、乙酰氨基酚两种退烧药;出现眼睛痒、发炎症状时,可能是感染了新毒株引起的结膜炎,可以滴一些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缓解不适;腹泻不止时,可以服用蒙脱石散,短期内能够缓解症状;胸闷喘不过气,可以吃一点维C……
网传“新冠第二波自救手册”
李侗曾指出,不建议交替使用退热药;利巴韦林和阿昔洛韦对新冠病毒、流感病毒都无作用;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喘憋症状都需要及时就医。目前也没有真正能够提高免疫力的药物或保健品,“重症高风险人群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评估是否尽早抗病毒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副主任医师李冉表示,这一手册并不科学。“不建议交替服用退烧药,发热时多饮水,避免脱水。此外,这个季节,出现眼睛痒的症状需要鉴别是不是过敏所致。而病毒性腹泻不建议使用止泻药,可以使用调节肠道菌群类的药物,口服补液盐。”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
2022年1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此外,世界卫生组织也曾就新冠肺炎发布《康复指导手册》,为大众提供可供参考的应对方案。
如果感染了新冠怎么办?
来源:海南疾控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