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颤抖:题材要引人入胜,故事高潮迭起,亦或惊心动魄,让我为之惊奇或惊吓。影片要一次次击中观众的内心深处,让其随之不由得战栗。

无法自拔:亦或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生活的一角,亦或让人有强烈的共鸣或很深的代入感,似乎堕入影片的某种境界内。

久久难忘:故事的内里深刻,让人深思,难以抽离,亦或精妙无比,让人久久回味。

这是我对题目的理解。

其实一部好电影,大致也能碰触到一两条。

为方便梳理,以此粗糙地总结我认为三项都满足的电影,方便大家阅读。

基本都不是什么小众冷门,按我自己的理解写了。

《蝙蝠侠:黑暗骑士》 The Dark Knight (2008)

为什么第一部就是《黑暗骑士》?因为《黑暗骑士》是我心中的第一部神作,也让我对诺兰路人转粉。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再看一遍。

我在另一个回答里阐述了我认为的蝙蝠侠的核心魅力,而这是第一部将蝙蝠侠的内核阐释得面面俱到的电影。

DC和漫威两个巨头的所有漫画改编电影我基本全都看过,而这是我看到的第一部、也是目前最好的将商业和艺术完美结合的超级英雄电影。

这是第一部让我对“演技”这两个字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的电影,这部电影里的希斯莱杰饰演的Joker(小丑)是我第二个有如此强烈的赞赏的反派(第一个是《越狱》里的T-bag)。

这是一部从开场的抢劫戏开始,让我反复把玩,全程高潮不断,包含着动作、场面、哲思的电影。

《黑暗骑士崛起》虽然比不过《黑暗骑士》,但在国内有上映,当时我那个兴奋啊,影片放映结束时,我在影院里傻傻地起立鼓掌,身边的人都仿佛在看一个傻逼,但我知道我是在被什么打动。

《无间道》 無間道 (2002)

无间地狱这个词出自佛教经书,音译即“阿鼻地狱”,梵文“Avicinar Aka”,阿者言无,鼻者名间,“阿鼻”的意思就是无间。八大地狱之第八,也是最苦的一个。

《无间道》这个片名正是寓意两个身份都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人,生活在一个类似无间地狱的环境里,做梦都怕别人拆穿自己的身份。进入无间地狱是没有轮回的,只有永远受苦,但片中的两位主角却在寻求轮回。

2002年,2003年,《无间道》三部曲,对我来说,是曾欣欣向荣的港片最后的绝唱。

无论怎么样,这都是我心中的最好的港片。

其中,无论是几位影帝齐聚一堂的演技爆发,还是游走黑白的剧情走向,都精彩得让人颤抖。

港版在我的心中的地位太高,以至于我看完美版,狠狠在豆瓣上只给了两颗星(多的一颗还是给尼科尔森的)。

我曾在高中与同学在课堂上演过陈永仁与刘建明的天台对话。

我永远都会记得那句“对不起,我是警察”和梁朝伟最后无助和愤怒的眼神。

还有那段粤语歌词:

明明我已昼夜无间踏尽面前路

梦想中的彼岸为何还未到

明明我已奋力无间天天上路

我不死也为活得好

快到终点 才能知道

又再 回到起点 从头上路《荒野生存》 Into the Wild (2007)

我看最近好多人都在说《爆裂鼓手》,那我不得不提这部电影了。

《荒野生存》表现的,是绝对不输给爆裂鼓手的炽烈的爱。

你说《爆裂故事》是可以为了理想祭出自己的一切的故事,那《荒野生存》就是将信念融入在生命里的故事。

影志说:

当你终于厌倦了用惩罚自己来惩罚爱你的人,也许应该明白活着并不需要一种主义,不需要一种世界观,只需要找到你的方法论。

每个人生而为人的信念不同,有些人看电影的一个诉求就是在电影中找到与自己契合的人生观。这注定不是所有人都渴望的自由。

因此这不是一部所有人都会喜欢的电影,和《爆裂鼓手》一样,也许还会遭到一些人的嗤之以鼻。

也许《荒野生存》和《爆裂鼓手》都是生活中的“极端分子”的表现,但正是这种极端才让它那么精彩。

我们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归于平凡,却又对这样的某种“理想”心生向往。

就算这不是生活,也让我看到,生活到底还有什么可能性。

《香水:一个杀人犯的故事》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2006)

同样的偏执成魔,还有这部不同角度表达的《香水》。

十八世纪,让-马普蒂斯特•格雷诺耶出生在巴黎最肮脏、最恶臭不堪的地方——鱼市场上。格雷诺耶天生对气味有着惊人的天赋:无论恶臭还芳香,他都一一记住,并能轻易分辨各种气味。

机缘巧合,格雷诺耶在香水巴尔蒂尼面前展露了其过人的天赋,进入了香水铺工作。但格雷诺耶并不仅仅满足于制作出世界上最芳香的香水,他梦想学得如何保存万物气味的方法…

这是一部极其坏的电影,但是也是一部无法评价其善恶是非的电影。

因为这是事关一个人的故事,无他,焦点只应聚焦在男主人公上。

走火入魔的“走火”是“过头”的意思,形容对某种事物迷恋到失去理智的地步,而片中的主人公,早已走火入魔。客观来看,这让我感到害怕,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走向自我毁灭。主观来看,我又觉得感同身受,在没有绝对善恶观的主人公脑海里,只有目的,没有其他,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单纯。

让我震惊的,还有片尾那段群X戏,震撼得无以复加。

《失常》 Anomalisa (2015)

我想写一部因为孤独引起共鸣而让人颤抖的电影,本来想写《海上钢琴师》,但是这两天刚看了这部《失常》,觉得有必要写上来。这是一部新片,豆瓣上看过的人还不到1000个,并且目前只有一个目测四级都没过的家伙瞎编的字幕。(英语过四级的同学们可以选择不看字幕,亲测)

鸡汤书籍《我该如何帮你去帮助他人》作者迈克尔·斯通(Michael Stone)来到辛辛那提,准备在一场大会上发表励志演说。这个面临中年危机的已婚男人邂逅了一位不善言辞的销售代理丽莎(Lisa),两人碰出了火花,由此展开了一段婚外情。

这是一部考夫曼导演的动画片,还是R级的动画片。

片中的人物都是一张脸,听说这部片子的配音就三个人,除了女主其他都是男声。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毛姆 《月亮和六便士》《暖暖内含光》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2004)

编剧同样是考夫曼。

看过最好的爱情电影,并且也是我觉得为数不多能符合这个题目的爱情电影。

金凯瑞主演,挺让人意外。

整部电影带给我的感觉一定要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妙不可言。

因为你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会有种“不明觉厉”的感受——似乎好像知道了什么,又好像没有思考清楚。

直到剧情层层推进,到了结尾,你的思路突然间明了,一下知道了你一直在思考的是什么。

这就是我眼中的这部电影的魔力。

片子的设定很奇幻,有一个“忘情诊所”,可以帮你把你不想要的记忆删除得一干二净。

由此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

爱情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一见钟情的意义是什么?

爱情是否有阶段性或完整性?如果缺失了一部分的爱情,还是原来的爱情吗?

爱情和记忆的关系是什么?如果失去了一部分爱情的记忆,爱情本身有变化吗?

看完这部电影,你会想要知道更多的答案。

这就是爱情里的哲学。

《十二怒汉》 12 Angry Men (1957)

“我们会来这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肩负着重责大任。我一直觉得这就是民主社会的优点。我们收到信,被通知要来这里,决定一个跟我们素昧平生的人到底有没有罪,不论做出什么样的判决,我们都拿不到好处,也没有损失,那就是我们的国家能这么强大的原因。”

将法律带给人类的进步简单微缩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

一部电影里大部分都是十二个人之间的对话,看似简单,却处处有矛盾,处处让人拍案叫绝。

给人心灵最大的震撼莫过于怀疑带来的力量了吧。

激烈的戏剧冲突让观众很难不浑身发颤。

15年中国据此改编带来的《十二公民》也许更符合中国的环境,但作为前作,《十二怒汉》里蕴含的思辨,实在太难以超越。

《偷拐抢骗》 Snatch (2000)

我发现我真是太喜欢盖里奇的风格了,主要是爽啊,爽得你发颤的那种爽。

对了15年盖里奇还有一部《秘密特工》,也挺好看的。

酷炫的英伦范、高速的镜头剪接,配上一抹黑色喜剧的幽默,最后将影片的所有细节点串成面,让本身就精彩绝伦的故事飞上了一个更高的层面。

把多线叙事玩转得如此美妙,导致后来无数的导演争相模仿,其中就包括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

并且给我个人的感觉,如果让我拍一个视频短片,我也极可能会根据盖里奇的叙事风格来,由此我在想一定有很多年轻人受到盖里奇的风格影响想搞个大新闻。

说回正题,比起那部震惊四座的处女座《两杆大烟枪》来说,可能我会更喜欢这部《偷抢拐骗》一些,但两者总体上保持了高度一致,《偷》只不过是把《枪》的技艺磨砺得更娴熟了。

既然要浑身颤抖,那浑身high得颤抖,也算吧?(笑)

《喜剧之王》 喜劇之王 (1999)

也许有人会觉得《喜剧之王》放在这里有点奇怪。

好多人同我一样,《喜剧之王》早已看了几遍,我敢说,跟我差不多年纪的这群人,大部分人看到这部片的历程都与我一致。第一次看还是少年时,屁都不懂,光被尹天仇那一副有点欠扁又十分真诚的样子逗得直乐。再过了几年,笑点早就烂熟于心,再看起,已经笑不出声了。再过了几年,看着看着,就哭了。周星驰最大的魅力大家都知道,对市井小人物的内心演绎,符合生活中芸芸众生的部分loser心态,在那么多戏里,他总是那么丢人,那么傻逼,那么loser,但是他又那么积极,那么执着,那么不怕输、不怕死。周星驰说他的很多电影都是像演成正戏的,不知道为什么大家会笑。我们笑的,是一种认同,一种支持,对我们自己的支持。

因此回头看《喜剧之王》,我会看得那么激动。

当我们郁郁不得志,无法站上我们想要的大舞台时,也许那个小小的戏台,也可以让我们很发光。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最美丽的情话,不过一句“我养你啊”。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Dallas Buyers Club (2013)

2014的奥斯卡,当时我还在微博上盲目跟风地说小李不封帝天理不容。

直到我看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我才知道最佳男主角如果不颁给马修麦康纳、最佳男配不给莱托少爷,那才叫真正的天理难容。

首先这部片聚焦的是最沉重的艾滋题材,讲的是患艾滋的男主角开设地下俱乐部非法走私艾滋药物的故事,并与病魔、与药管局、与制药商进行艰苦的斗争。

这部片子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对艾滋病病人的某种好奇,同时视野放宽到了LGBT群体。

光看几位主演的表演已经非常过瘾了,同时看似简单的故事底下是一个维权故事,给了当时的政府医疗制度一记响亮的耳光。

在艾滋面前,原本讨厌的人最后相互依偎。

在艾滋面前,原本行尸走肉的人找到了自己活下去的方式。

又好看,又难忘。

《搏击俱乐部》 Fight Club (1999)

同样是俱乐部,《搏击俱乐部》可是一部被说烂了的电影。

同样类型的电影有那么那么多,但《搏击俱乐部》一直都牛逼闪闪、熠熠生辉。

对我来说,这部电影的重点在于:你很难分清当中传递给你的、牛逼的、看似生活真相的价值观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

你对自己过往的人生产生怀疑,毕竟生活里没有人会拿着一把手枪指着你的脑门问你你的内心他妈到底想做什么。没有人。

因此你看完电影之后变得无法忘怀,一方面你觉得自己被精神、被物质、被这个操蛋的世界束缚了,但另一方面,你又无能为力、无计可施。

想象的美好只是变成了现实的烦恼。

豆瓣@Lan~die:现代人的精神悲剧就是,当他们自我搏斗、脱离了一种精神上的奴役的时候,不知不觉又进入了另一种奴役。

《致命魔术》 The Prestige (2006)

19世纪末,人们对科学文明还不是认识得太过清楚,于是,两位魔术师成为了伦敦城内的神奇人物,一位出身贵族,魔术手段华丽丰富,是富人圈子里的表演常客,一位则即使出身平平,争强好胜的心智和充满创造力的魔术技巧,却也令他有了名气。

两人自小本是要好的伙伴,然而,现在因为各有成为音乐大厅里的顶级魔术师的野心而分裂和竞争。

不仅拍的是魔术之争,其中包含的更是爱迪生和特斯拉的直流电和交流电之争。

双雄对决的电影本来就很精彩,何况魔术本身的魅力,就是让观众无法猜透,如同这部电影要抖的包袱。

在这里我突然发现,满足这个题目的电影有许多都是这四个字:偏执成魔。

同样地,这部电影里的两位主人公,都愿意为魔术事业奉献一切的偏执狂,他们付出的代价,甚至远远不是生命那么简单。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