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追来的吗?

听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感情是不需要追的。两个人的默契,是两颗心慢慢地缩短彼此的距离,在无意识中逐渐靠近对方。从好友到情人,真正的感情花不了多长的时间。从你爱上他的那刻起,可能他已经爱上了你。”

其实,真正纯粹、美好的爱情,是不需要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相互靠近。

苦苦追来的爱情,有可能就会成为畸形的恋爱关系。

反观重庆姐弟坠亡案的杀子父亲与其女友叶某,二人的情感就如同一段畸形的恋爱关系,彼此给予的只有突破人伦、道德、法律底线的价值观,令人脊背发凉。

近日,这起故意杀人上诉案二审庭审,历时13个小时后告一段落。

4月6日上午9点30分,在重庆市高院开庭审理了张某、叶某故意杀人上诉案。

2020年11月2日,重庆南岸区某小区内发生两名幼童从15楼坠楼身亡的惨案。

一个女童,2岁,当场死亡。

一个男童仅1岁,被送到医院抢救无效,也走了。

在大家以为是一场意外时,警方给出的通报,震惊了所有人。

这是一场谋杀,杀人的还是孩子的亲生父亲张某,还有其女友叶某。

此次是二审庭审。

据参加该案的旁听人员反馈,张某、叶某当庭翻供。

张某表示孩子坠楼是意外。“我没有将孩子摔下楼。”

张某的辩护人说,“张某前几次讯问都未作有罪供述,是因为警方逼供、诱供后,才作了有罪供述。”

而张某的女友叶某称,“我有精神疾病。在与他交往初期,是被他强奸,受他欺骗。”

面对警方恢复的17557条微信记录里,从2020年5月28日11时21分至2020年11月2日18时15分,叶某以自己和家人不能接受张某有小孩的事实为理由,多次催促张某杀死两个小孩。

其中,不乏两人讨论如何杀死两个无辜的孩子的内容。

叶某说这只是两人冲动的商讨,并没有想去实施,更是表示自己有精神病,是在精神混乱下所为。

叶某的家人更是在案发后做了精神病鉴定报告,以此证明家族有精神病史。

庭审现场,出庭检察官通过出示公安机关侦查阶段的同步录音、录像予以驳斥。

再一组组证据、视频资料,对两人的翻供及辩护人的辩解进行了回应。

检方认为,事发当天,张某前后多次进入出事房间,在看见孩子窗边玩耍时,没有关闭窗户,更没有将孩子带离危险区域,这本身不符合常理。

对于叶某精神病一说,公诉机关出示一审阶段对她的精神病鉴定报告予以答辩并表示否认。

其中,张某面对出庭检察官的两个质问。

“既然你没有杀害孩子,那你为什么要删除聊天记录逃避侦查?”

“为什么要给孩子母亲写忏悔信,希望求得谅解?”

现场,哑口无言。

当晚10点30分许,法庭宣布休庭,表示该案将择期宣判。

网络上有法律界人士对此案进行了分析。

在二审中没有出现对张某、叶某有利的新证据,二人如果想改判,恐怕只能得到孩子母亲的谅解书,这样法院才有可能对被告人酌情从轻处理。

《“杀子父亲连写三封信求原谅”:儿女被扔下楼27个月后,那个重庆妈妈还在“复仇”》文中,当时母亲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为了两个孩子,她不会出具谅解书,只想看到两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正如罗翔在《法治的细节》里谈及,“对于谋杀这样最恶劣的罪行,只有剥夺生命才能体现对被害人生命的尊重。同时,或许只有死刑才能让罪犯真正悔过自新。到黄河边不死,见棺材不哭。”

对于张某、叶某的行为已突破人伦、道德和法律底线,法院从维系社会正义,预防犯罪的角度,遵循一审死刑应该并无争议,改判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此外,有律师分析,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的危害,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是可以不负刑事责任。

针对此次叶某提出的精神疾病之说,因在一审阶段的精神病鉴定报告中并没有确认这一事实。

单说家族有精神病史来说,是不能证明在犯罪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在叶某声称自己患有精神疾病的消息一出,网友纷纷表示,“她不是精神病,这样的人太邪恶、阴暗和狠毒,无论如何狡辩,都是死有余辜的。”

更有网友说,“说张某强暴她,说的好像张某这个恶魔威胁她这个小白兔,自己只是精神不正常,所在所为都是胡言乱语、胡说八道,不要负法律责任。”

“叶某这个状况,像不像劳荣枝,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别人,是男人太坏,自己只是弱女子,都是被男人强迫的,不是自己改变不了,只能适应,罪不至死。”

“看到他们的表演和言论,只会感觉更加愤怒,他们毫无悔意。”

“难道精神病就是免死金牌吗?精神混乱之下发的信息,能有这样的条理?不会只是将这个当成免死的挡箭牌吧?”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焦虑症的鉴别上,如今仪器已经越来越先进了,不是简单一句话就能说明和证明自己有精神疾病的。”

“故意杀人就是故意杀人,用反社会人格或精神病来辩驳,大可不必。”

“一段不正当的爱情注定会走向悲剧,不正当的爱情会形成畸恋,佛曰畸恋正如利刃上黏蜜能不慎乎!”

“人没了底线,陷入“畸形”恋爱,到底有多可怕。”

想起另一桩网络上的旧闻,母子和同一男子恋爱近5年,被骗14万。

这位母亲张某从网络上与宋某相识,因为对方的温柔体贴,深深陷入爱河。

在此期间,以付工钱,还贷款利息等理由,从张某这骗取了7万余元。

身怀异心的宋某,因为贪欲只想从张某这骗取更多的钱财。

以张某儿子已到了适婚年龄,谎称给其儿子介绍对象。

最后,宋某一人饰两角,与母子二人谈起了恋爱,这一谈就是五年。

在此期间,以父亲重病,朋友孩子生病等理由,相继从张某儿子那骗取6万余元。

直到张某有一天看到儿子手机微信里的女友,才恍然大悟,他们母子二人都被宋某骗了。

这一奇葩的案件,网友们直呼太蠢时,深深提出质疑。

“五年时间,谈个恋爱都不要见面的吗?这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吗?”

其实,深陷爱情骗子的人,因为有了爱情这个甜蜜的外壳,就会忽略一些本质的细节。

《有毒的逻辑》一书中这样写道,“我们都有情感的需要:被爱的需要、感到被人需要的需要、获取其他人眼中相应地位的需要……只要有人懂得如何诉诸我们的感情,就能欺骗我们,操纵我们,并且让我们把谬误当作真理来接受。”

对于爱情,我们可以追求,但不要强求。

爱是祝福,是快乐,不是撒野,也不是放肆。

在爱情来临之际,应该好好珍惜与把握,如果爱情产生不了,也应该好好祝福与成全。

通过重庆姐弟坠亡这个泯灭人性的案件,我们可以看出被告人法律意识的缺失。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我们必须以敬畏之心去严格遵守法律,不要心存侥幸心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对于挑战法律和伦理底线的犯罪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同时,如果你在一段感情中总能感觉到被支配,甚至感觉到自己的个人价值变得廉价,甚至产生了疲惫、焦虑、无助,那么就需要及时止损。

在亲密关系里,我们不要害怕冲突,对于“不良平衡”,没有必要维持,更不需要对冲突负有全部责任,不用退缩,可以试着依赖你信任的朋友和家人,远离暗示性的操纵。

只有我们自己保持生活和人格的独立,才能成为一个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人。

我们需要遵守底线,为自己而活,爱自己更多一点,才能更好地爱家人、朋友,爱你爱的那个人。

-END-

本文编辑:黑小灰

本文审核:Wen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联系后台删除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开白,未经允许转载者必究

我是灰姐,爱生活爱码字,以文会友,期待遇见相似的灵魂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