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称自己有“门路”
能帮考分不够的孩子读大学
为了获取被害人的信任
竟然离谱到把自己儿子
也算计了进去
先后诈骗
两名被害人上百万元
5月30日,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以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伪造身份证件罪对强某某提起公诉。
临开学
父亲失踪了?
“怎么还是查不到我俩的名字?爸爸的电话也打不通!”按照原计划,小鹏和同学李旭年后就会前往“已就读两年”的大学重新报道,可现在,两人在学信网和学校官网都查不到自己的信息,连父亲强某某也失踪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事情还要回到两年前。2021年,强某某的儿子小鹏和朋友李先生的儿子李旭迎来了高考,两个孩子的平时成绩都不太理想,但李先生很淡定,因为高考前,强某某就声称能搞定两个孩子的入学问题。
强某某称,自己的朋友“有门路”,花点钱就可以内定某警官学院针对江苏的委培生名额,毕业之后还包分配。不过,按照原计划,这个“委培生”仅有一个名额,强某某打算留给自己儿子。李先生一听十分心动,多次托强某某帮忙争取,先后花费60万,终于帮儿子李旭也拿到了名额。高考出分后,两个孩子均只考了400多分,没有达到学校招录的分数线。“但他说靠关系进去的分数无所谓,一定能上学的。”李先生回忆,直到开学前,两个孩子都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他们一家和强某某的妻子都质疑过,但强某某每一次都肯定答复“没问题”,并表示会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报道。
2021年8月底,小鹏和李旭临出发的当天,强某某突然向大家宣布了一个“坏消息”:因为委培生的名额多争取了一个,被举报了!为了处理举报的事,强某某先后又问李先生要了37万余元的经费。直到2022年1月,强某某称已经摆平此事,两个孩子可以继续上学,但是“因为当地疫情严重,这一学期需在家自学。”随后,他上网找了一些高校使用的数学、思政、英语等课程书本,自行网购后称是“学校邮寄来的教材”交给两个孩子,令两家人都未再怀疑高校录取的真实性。在这期间,强某某又以宴请领导、拜年、托关系照顾孩子学业、交学费等诸多借口,从李先生那陆续诈骗了百万余元。
弥天大谎
靠“运作入学”骗了470万元
转眼又过了半年,两个孩子即将“升大二”,为了打消家人和李先生的顾虑,强某某趁着暑假把两个孩子带到学校“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在学校门口留影之后,他又以疫情为借口,称只能由他一人入校办理手续。回家后,强某某在学校官网下载了一张转专业的表格,分别给小鹏和李旭填写,并称回传给校方后,即默认升为大二学生了。这一顿操作,又把两家人都忽悠了过去。
这两年期间,强某某展现的“能力”骗住了李先生一家,也把自己的家人蒙在了鼓里。2022年,张先生一家通过强某某的妻子了解到“运作入学”的事,先后转账70多万元,委托其帮女儿就读省内的一所高校;而李先生一家因为相信强某某的“能耐”,又陆续被其虚构的“买低价房”和“运作升职”骗了200多万元。
直到2023年寒假,因无法再用“疫情”做借口让孩子在家自学,强某某只得答应年后带着两个孩子去学校报道入学,于是有了开篇的一幕:小鹏和李旭临行的前一天,强某某突然失踪了,两个孩子在官网反复查询自己的学籍信息,却始终“查无此人”。强某某的妻子拨通了丈夫所谓的“好友”和“帮忙的领导”,才得到“从未答应入学”“没有低价房销售”“没有答应帮忙升职”等回复。此时,大家才恍然大悟,高校的“内定名额”竟是一场弥天大谎,李先生和张先生两家共计被骗470余万元,小鹏、李旭和张先生的女儿三个孩子,也因此被耽误学业。“按照孩子的分数,原本至少可以上个大专,现在只能歇在家里。”张先生懊悔的说。
别信!
警惕“高考骗局”!
2023年6月28日,武进区检察院以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伪造身份证件罪对强某某提起公诉。经审查查明,被告人强某某虚构其可以通过走关系帮助被害人李先生的儿子和张先生的女儿录取相关高校、帮助被害人李先生职务提拔,又虚构优惠团购房屋的事实,长期多次骗取两名被害人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472万余元。所骗得款项均被强某某用于偿还个人债务、日常消费及挥霍。另查明,2019年期间,强某某曾受他人请托,承诺帮助外来务工人员的三名子女入学,因不符入学条件,强某某指使他人伪造了该学区所属范围内的居民户口簿和房屋产权证。
6月28日,该案开庭审理,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
检察官认为,被告人强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又伙同他人伪造国家机关证件、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伪造身份证件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且应数罪并罚。经法庭审理,强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一万元。
检察官提醒
各地高校已进入录取阶段,广大考生和家长要警惕各种“招生”骗局,所谓的“内部指标”、“计划外招生”,大多是抓住了考生和家长“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而精心设计的骗局。要知道,高考作为法律规定的国家教育考试,从报名考试、志愿填报到招生录取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纪律规范和严密的监控措施,不可能出现“天上掉馅饼”的情况。考生和家长要擦亮眼睛,保持正确的心态,从官方权威渠道查询招生录取信息,避免落入各类“招生骗局”。
综合:常州市检察院、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
作者:武检轩
来源: 江苏检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