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近期,四川大学的一起所谓“偷拍”事件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并导致该校的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遭遇不公平待遇。一些企业对该校学生进行了全面拒聘,将个别学生的错误行为归咎于整个学校教育水平,这种过度概括和歧视性的做法,不仅对求职者造成了伤害,也影响了企业自身的招聘效果。
人民日报微博截图
从法律角度来看,用人单位享有自主用人的权利,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求职者的学历、专业等提出要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门槛或公然表达歧视。教育部在过去明确表示,校园招聘活动不得以毕业院校等作为限制性条件。因此,拒聘川大学生的行为不仅突破了自主用人的范畴,也侵犯了相关学生的平等就业权。
将个别学生问题归咎于整体学校教育是一种偏见和错误的逻辑推理。虽然不同高校存在层次、类型和特色等差异,但这种差异不能成为企业歧视或拒绝招聘的理由。优秀的人才应该不问出处,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应该择才不拘一格,更加注重能力、态度和岗位匹配情况。只有在关注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企业才能更好地选拔到适合的人才,实现企业用人和学生求职的双赢。
当下,2023届高校毕业生即将离校,就业问题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企业的用人态度和行为直接关系到就业大局和学生的发展。因此,任何企业都不能将招聘看作儿戏。忽视社会评价和客观标准,以个人好恶为导向设置招聘门槛,只会导致更多优秀的求职者被排除在外,使人才流失成为现实。
公正招聘是建立良好就业环境的基础。它应该基于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原则,遵循能力为本的导向,充分考察求职者的知识、技能和潜力,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个别事件或学校背景来做出判断。一个企业如果只根据社会评价或主观喜好设定招聘门槛,就会失去更多潜在的人才资源,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通过将个别案例与整体群体划等号,企业忽视了个体差异和个人能力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应该以自己的能力和表现来评判,而不是被贴上学校或事件的标签。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应该基于他们的努力和能力,而不是基于学校的声誉或某一事件的影响。只有给予每个人公平的机会,才能发现更多潜力和才华,真正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更重要的是,企业应该重视招聘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将个人好恶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会导致偏见和歧视的产生。这种做法不仅违背道德伦理,也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背道而驰。优秀的求职者可能因为个人特点或背景与招聘者不符合预设标准而被排除在外,这种人才的浪费是对社会资源和人才潜力的不负责任行为。
企业应该更多关注求职者的实际能力,而不是仅仅看重他们的学历或背景。实现公正招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发现更多的优秀人才!
我就知道你“在看”·END·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我们一起愉快的玩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