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国家疾控局发布2023年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5月1日0时至5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727645例、死亡2465人。值得注意的是,在甲类传染病报告中,有3例为霍乱弧菌感染。

此次霍乱病例报告是自2022年10月我国出现3例霍乱弧菌感染病例后,时隔6个月再次出现霍乱弧菌感染病例。

对此,6月27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向记者表示,“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的霍乱感染基本都是一些散发病例,多出现在夏秋季的高发期内,且我国国民的公共卫生习惯已经基本建立,不必过于担心。”

蔡卫平表示,霍乱是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经过粪-口传播,人们大多是在误食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或水后发病。在自然界无法彻底消除霍乱弧菌时,人类要与其共存,只能做好自我保护,除了保护好易感人群外,生活中主要切断传染途径的方法就是注重个人卫生。

蔡卫平提示,“不仅是霍乱弧菌,夏、秋季我们还要注意如诺如病毒、小孩手足口病等消化道慢病。生活中不要吃或尽量少吃生食或放置时间较长的熟食,尤其夏天在大量喝水或喝冰冻水后,尽量不要再吃生食或放置时间较长的熟食。另外,在进食时,也要格外注意不要让苍蝇直接接触到饭菜,从而减少感染风险。”

霍乱弧菌怎么致病

霍乱是由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

霍乱弧菌会分泌霍乱毒素,不但使得肠道无法正常吸收营养,还会从组织中“吸出”水和电解质,造成大量的水分排泄物“夺门而出”,引发严重的腹泻。有近半霍乱患者就这样被活活“吸干”,脱水而死。随着器官逐渐衰竭,患者看上去就像一具浑身泛蓝的干尸,因此霍乱又被称为“蓝死病”。

霍乱的潜伏期为数小时至5天,通常为2—3天。霍乱患者以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水或血水样)为主要症状(严重者每天腹泻可达十多次),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可迅速发展为循环衰竭,并导致死亡。

霍乱怎么传播

霍乱的传染源主要是霍乱病人或带菌者(没有临床表现,但其粪便中能检出霍乱弧菌)。

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①通过饮用或食用被霍乱弧菌污染而又未经消毒处理的水或食物传播;②通过接触被霍乱病人、带菌者排泄物污染的手和物品传播;③通过食用经苍蝇携带霍乱弧菌污染过的食物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胃酸缺乏者尤其易感霍乱。如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感染了霍乱:1.如果出现腹泻症状,尤其是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应马上到医院就诊,并做霍乱弧菌的培养检查;2.与霍乱感染者一起就餐或密切接触的人也应采集粪便或接受肛拭检查,以确定是否感染;3.在霍乱疫区内或近日去过霍乱疫区,出现腹泻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留粪便作霍乱细菌学检查。

霍乱和鼠疫属我国法定的两种甲类传染病,也是《国际卫生检疫条例》规定的三种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19世纪初至今已引起7次世界性大流行。

感染霍乱应隔离治疗

霍乱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现感染霍乱,无论是轻型还是带菌者,均应隔离治疗。

霍乱症状消失,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2天粪便培养未检出霍乱弧菌者才可解除隔离。感染霍乱后,不接受隔离治疗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另外病人和带菌者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采样、家里疫点的消毒等工作。

霍乱治疗最主要是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采用口服补液治疗或静脉补液,治疗用药涉及抗菌药物,主要目的是缩短病程、减少腹泻次数和迅速从粪便中清除病原菌。因此只要及早发现,及时补充水分与电解质溶液,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霍乱并不困难。目前,口服补液、静脉输液和抗生素的治疗体系已能有效医治霍乱,可把霍乱的死亡率控制在1%以下。

预防做到“五要”“五不要”

市疾控中心提醒:预防霍乱主要是“把好一张口”,预防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店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可能被污染且未消毒的物品不要碰。

此外,接种疫苗也是预防霍乱的有效措施。目前已有口服霍乱疫苗获批使用,其在霍乱暴发高风险地区的保护效力可达60%—80%,主要用于即将前往霍乱流行地区旅行和工作的高危人群,如口岸人员、水路人员以及从事餐饮行业的人员等。如果旅行目的地处于霍乱流行季节,建议提前4周口服霍乱疫苗。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泉州网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