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地震,反腐风暴开始了!
截止目前,已有超过150位院长级别的领导被调查。
媒体曝光,一台医疗设备,仅回扣就高达1600万,不少网友惊呼:“贪污的金额,已经超过想象力的极限。”
更普遍的是,几乎所有的医院物资采购,都比市价高出至少一倍。
随着史上最强医疗反腐行动的展开,深藏多年的行业黑幕渐渐浮出水面。
而要说起医疗“揭黑”第一人,非张煜医生莫属。
2021年,张煜发文揭露肿瘤治疗的黑幕,引发了医疗行业的巨震。
随后,他被所在医院开除。
这两年,他辗转多地却始终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被录用,上岗不到20天,又被逼主动离职。
张煜到底挡了谁的财路?敢说实话的“揭黑医生”又何以连工作都找不到?
从小,张煜见惯了穷人治病难。
他农村出身,16岁考上了北京大学医学系。
村里人都说,张煜要去大城市当大夫,他成了全村人的骄傲。
家里穷,为了省100多块的火车票,他坐着远房亲戚的运输车,一路颠簸来到北京。
张煜从一入校,就立志做一名帮助穷人治病的医生。
张煜一直记得,一起长大的泥娃子,父亲得了癌症,到上海的大医院治病,不到两个月,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十几万的外债。
小学时的体育老师,为治疗胃癌倾家荡产,可手术后没多久,人就去世了。
而村里好多老人,听说癌症治不好,干脆不去医院,在家等死。
大学毕业以后,张煜顺利进入北京某医院肿瘤内科,怀揣着理想和满腔热忱,一路顺风顺水,成了院里最年轻的主治医师。
那时候的他,远比现在更纯粹。
有一次,在给一位肿瘤患者看病时,他当时的上级医生,明知道患者家境贫困,还是坚持给病人推荐了价格高昂的药物,理由是“药效”会更好。
张煜不解:“为什么不用便宜的药?明明生存期只差一个月,可价格却差了十几倍。”
还有几次,他发现有些癌症晚期的患者,已经没有手术的必要,但某些同事还是给出手术治疗方案,这就意味着,病人即使花了钱,也救不了命。
张煜心里不是滋味,他不愿眼睁睁看着病人白花钱,他偷偷跟病人说出真相。
但他这种做法,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张煜得罪了领导,晋升高职的机会泡汤了。导师和他反目,他考博的努力也全都白费了。
张煜不服,他的想法很简单,为医者,应该坚持给病人最合理的医治,而不是从病人身上捞钱。
起初,他坚信自己是对的,可后来发生的事,才让他渐渐明白:聪明的医生不会惹火烧身,只有他这样的“蠢人”,才会。
2021年4月,张煜公开发文指责部分同行为钱,诱骗患者过度治疗,张煜揭露的“肿瘤治疗黑幕”,在互联网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文中,他质疑上海某医院陆医生“恶意诱骗”。
他认为,陆医生在给胃癌患者治疗时,故意引导病人选择“疗效更好”的诊疗方案。结果,钱花了,病情却没有好转,患者不久就去世了。
他甚至在文中大胆地将陆医生的行为,称之为“肿瘤治疗黑幕中的冰山一角”。
此文一经发表,医疗界内外一片哗然,张煜因为“揭黑”出了名。
国家卫健委关注此事后,组织专家展开调研、评议,最终判定“陆医生的行医治疗基本符合规范”。
但陆医生随即收到了上海市卫健委的警告处罚,罚款三万元,暂停执业6个月。
官方公示的处罚理由是,陆医生没按规定填写病历,没有履行告知义务。
背后的真相,不得而知。
对这一处罚结果,张煜十分不满。
他一再发声,想和专家面对面“理论”,却再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揭黑”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陆医生很快选择了离职,远走他乡另谋出路。反过头来,陆医生以名誉侵权把张煜告上了法庭。
网络论战持续发酵下,有人质疑张煜诋毁同行,有人骂他一心想当网红。
铺天盖地的恶意投诉,搅得他所在的医院不得安宁,也压得张煜喘不过气来。
即便是调回病房,不出门诊,投诉还是源源不断。
有的投诉信,连张煜所在的科室都填错了,投诉人也压根不是他的患者,明眼人都看出这是诽谤,但都被医院记录。
那段时间,张煜只能不停地写说明材料。
医院的各部门领导陆续找张煜约谈,一边劝他停手,一边劝他删帖,“三天之内,删除揭黑的全部言论,清空所有的媒体账号,否则,一切后果,由个人承担。”
压力接踵而来,妻子劝张煜服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母亲劝他不要硬刚,别惹不该惹的人。
但张煜坚持自己是对的,他要抵制“过度医疗”,下定决心死扛到底。
没过多久,聊城“假药门”事件发生,面对服药2个月后去世的癌症病人,张煜在网络上再次公开发声,炮轰陈宗祥医生给病人推荐不对症的药品。
此事引发行业内激烈讨论和专业调查,最后陈宗祥医生被判定无罪。
而张煜不得不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先是迫于压力“违心”道歉,而后又改口,继续“揭黑”。
这一波操作下来,关于张煜负面的声音越来越多,甚至波及到医院的声誉。
于是,他的老东家北医三院拿出一纸解聘书,张煜离开了供职17年的医院。
临走的那天,张煜骑着车,围着北京四环绕圈,累到骑不动了,就瘫在路边的草地上嚎啕大哭。
晚上,他没有回家,躲在一位老同学家里,一连四五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站在窗前发愣。
他不明白,揭露过度医疗的黑幕,这是一件好事,为何自己会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张煜被医院解聘之后,全家人生活的担子都压在了妻子身上,张煜心里不是滋味,也一直在四处寻找机会。
只是他没想到,再找工作,竟会这么难。
北京的医院,简历投了不少,很多领导看过之后非常满意,可一听说他的“故事”,就直接拒绝了。
他主动找老朋友帮忙、托熟人关系:“哪怕自降身份,不要求医院的级别,甚至小规模的私立医院,我都能接受。”
然而,每次面试都是悻悻而归。
无奈之下,他只好退而求其次,想先找个药企过渡一下,就算不是正经八百的医生,但始终是没有脱离老本行。
可结果还是屡屡碰壁了。
失业整整一年,张煜慢慢意识到,或许整个医疗系统,都没有他的容身之地。
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位老家的朋友,帮他介绍了浙江衢州柯城区的一家小医院。
张煜马不停蹄赶过去,跟医院的领导见了面,这一次,谈成了。
尽管年薪还不到北医三院的四分之一,但张煜已经非常满足。
为了避免以后的麻烦,他思来想去,还是把自己“揭黑”的往事说了出来,也一再提醒院方,很可能会遭到恶意投诉。
出乎意料的是,院方领导对此并不介意:“我们知道你的故事,也相信你,身正不怕影子斜。”
院领导的态度,让张煜又活了过来。
工作环境艰苦,他不怕;远离爱人孩子,他也能忍。只要能够继续从医,他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然而,好不容易重新燃起的希望之火,很快又被熄灭了。
2023年2月25日,张煜在个人微博发文:“时隔一年之后,终于重新穿上了白大褂。”
他的本意,不过是想告诉大家“我回来了”,想让更多的病人能够看到。
可微博发出后不久,一位多次和张煜公开辩论的大V隔空发文,控诉他多次违规,非法行医。
起初,张煜并没在意。
后来,投诉电话和信件越来越多,还有人直接闹到他的诊室,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接诊秩序。
院方随即出面调研,一上来就问他有没有“非法接诊”的不良记录。
可还没等他缓过神来,院方就直言相告,“网上的东西,领导都看了,主管部门非常在意。”
从那天开始,一切都变了。
“他们强逼着我离开门诊,调到最底层慢慢做,就像刚毕业进来的实习生一样。”
“你知道从零开始意味着什么吗?”
“所有的医生都成了我的上级,原来承诺的薪水、待遇,完全推翻重来,除非我全盘接受,否则,没办法继续待下去。”
深思熟虑之后,张煜选择了离开,这份得来不易的新工作,仅仅维持了三周。
与前一次不同,汹汹舆情之下,是北医三院抛弃了他;而现在,是他就主动提出分手。
走出医院的大门,他裹了裹身上的棉服。
连续失眠了好几天,疲惫和焦虑挂在脸上。此刻,张煜的心情,和这早春傍晚的寒风阴雨一样,冷到了冰点。
生活,又一次将他抛回了原点。
对于张煜来说,想要重回公立医院,几乎不可能。
好在,他没有被击垮。
虽然丢了工作,但他没有忘了自己的初心,他开了直播,帮助素不相识的人,解决肿瘤治疗的难题,在互联网空间探索更大的价值。
无论经历过什么,张煜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反对“过度医疗”,他要给普通人提供最合适的诊疗方案。
刚刚过去的两年,张煜的生活在两极之间来回反转。
每每困顿之时,就能看到希望,又在峰回路转之际,迎来沉重的打击。
几近不惑之年,昔日的鲁莽,已从他身上一丝丝被抽走,如今的他,多了几分对生活的无奈、妥协与苟且。
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行业的黑暗,张煜输得一败涂地。
张煜说,他“认命”,但绝不认输。
近期,国家大力度整顿医疗腐败,让张煜再次看到了曙光。
8月16日中午,张煜公开发文,请求公众声援,帮他重回最初供职的医院。
文章发出不到3个小时,超过1.3万条热评,网友直呼:力挺揭黑英雄,还他清白名誉!
可没想到,这篇文章迅速被删帖。
8月17日,张煜做客凤凰网直播间,面对镜头,他说:“我还想继续当医生,也需要养家糊口和支撑家庭。”
“那你还会继续揭露黑幕吗?”
“我会专心治病救人,并科普肿瘤治疗方面的知识。”
但截止目前,张煜所在的北医三院,未对张煜的请求,做出任何回应。
或许,前路漫漫,荆棘丛生,但张煜自始至终坚守医德,不忘执业理想。
正如他在文中所说:“医疗的黑暗正在被阳光驱散,他在默默地等待。”
不知道,属于他的公平与正义,这一次能否真的到来?
-END-
参考资料:
新华社《谁在逼张煜医生删帖?》
钱江晚报《肿瘤医生张煜:我来自衢州农村,我不后悔发文》
凤凰周刊2023年第12期:《“揭黑医生”张煜的第二次离职》
潇湘晨报《“揭露肿瘤治疗黑幕”网红医生张煜被解聘!院方回应》
华夏时报《肿瘤门张煜被解聘后,舆论众说纷纭,烧伤超人阿宝发文论成败》
中国青年网《反映“肿瘤治疗黑幕”医生再就业3周离职,准备起诉造谣者》
微博账号:肿瘤内科张煜医生
作者:言若曦
编辑:柳叶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