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一则#江西省教育厅介入鸭脖事件#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为持续发酵多天的“江西一高校饭菜中疑吃出老鼠头”事件带来新变化。

6月1日,一段“食堂吃出疑似老鼠头”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传播。在视频中的饭菜内,可以看到体积较大的黑色异物,异物还有类似动物“牙齿”的东西。

(图片来源:极目新闻)

针对此段视频,6月3日晚,涉事方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官方微博发布一则情况通报。通报称,事发时,拍摄视频的学生本人和同学对“异物”进行了比对,确认“异物”为鸭脖。这位学生已现场作出说明,对视频内容进行澄清。

通报还称,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情况报告后,第一时间派出执法人员到该校开展调查,问询学校工作人员、食堂负责人、当事学生及相关知情人,对食品留样进行采样检测。

随后,南昌市高新区市监局工作人员表示,分局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反复对比确认“异物”就是鸭脖。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但让学校没想到的是,这则通报不仅没有平息网友们的议论纷纷,反而激起了更多人的反感与厌恶。因为从网络上公开的相关视频和图片来看,大家感觉并不像鸭脖,更像是啮齿类动物(有牙齿和胡须),而学校的通报则有自欺欺人、推卸责任的嫌疑。

按理说,拍摄视频的当事人、学校工作人员、市场监管部门全部给出同一个答案,即该“异物”确实为鸭脖,如此多角度的澄清应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网友们不仅不买账,还加大了对学校处理问题方式的不满,导致事件由食品安全问题转变为公共舆论应对问题。

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泺源君认为,可以从学校几个不恰当举措中窥见一二。

首先,回应视频中出现“老鼠头”嫌疑,没有给出一条客观、详实又令人信服的检验结果。

这种认知也可以从网友们的留言中看到:“视频中像老鼠‘牙齿’的‘白刺’是什么?”“为什么鸭脖上有胡须之类的东西?”“判定是鸭脖的依据是什么?”“不能凭一张图片来判定真相,但学校的解释也过于苍白无力”……

无论是拍摄视频的同学进行澄清,还是市场监管部门的第一时间回应,给人留下的是“口说无凭”之感。

这样一个能让大众清晰看到有像老鼠“牙齿”东西的视频,涉事方却没有出具任何更为详细的检验报告或疑点说明,仅让学生和相关部门“简单一说”,显然无法得到公众的理解,甚至让大家产生了被欺骗、被冒犯的感觉。

其次,为了尽快平息公共舆论,涉事高校居然要求学生在其官微下刷屏控评,按照已经拟好的话语模板去新闻评论区留言,严重破坏了公众对学校的信任度,让人不禁猜想该举措背后的“深层原因”。

根据网友爆料,在一个名为“2022级新媒体中心……”的群聊中,群主备注为新媒体中心主任何莹的人称,“现在官方微博发了声明,大家积极点赞和评论对学校有效的,发评论可加自己的表情包更真实。”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学校发布的澄清微博下,点赞前几位的话语均和上述文案参考话语高度重合。

(图片来源:极目新闻)

以上看似聪明的做法,其实是名副其实的“昏招”。公众本就对通报内容存在猜疑、颇有不满,此时又出现刻意“制造”留言的情况,岂不是扬汤止沸、火上浇油。

果然,公众已然由“是不是老鼠头”的现实问题转向了对学校操作手法、处事思维与公信力的声讨。由不信任感所带来的负面认识,强烈地冲击着涉事学校的名誉、形象等。

最后,随着网友的不断关注,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之前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被大家拿来讨论,让公众对此次事件进一步产生联想。

据悉,早在2021年,南昌市监局就曝光过该校后厨进老鼠的问题。如今,虽然学校食堂及涉事窗口依旧正常营业,但是那个出事的窗口几乎没人去吃,这几天去食堂的人也少了。

到底是“鸭脖”还是“鼠头”,这是一个本就该认真严肃对待的问题,需要的是一个严谨的答复。但由于校方处理方式的简单化,导致问题变得复杂化。随着江西省教育厅介入,相信会有更多消息情况公布,这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极目新闻、澎湃新闻、大众日报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