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母亲私自拆开女儿档案袋封条,女儿看后崩溃大哭”的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个人档案能不能私自拆封,私自拆封后该怎么补救?6月30日,记者拨打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对此进行了详细解答。
■个人档案里都有啥?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个人档案在校时称为学生档案,包含毕业生登记表、成绩单等个人学习材料,入党志愿书等党团材料以及其他可供参考的材料。毕业后,高校将学生档案转递至就业单位,就业单位在学生档案基础上增加就业经历等工作材料,形成人事档案。
档案除了供用人单位考察录用人员之外,也是维护个人权益和福利的凭证,无论是工作调动、考研、公务员招考,还是职称评审、考资格证、工龄认定、社保办理、住房补贴发放、入党、办理退休等,都要用到它。
■个人档案为啥不能私拆?
“按照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人事档案不能交由个人保管,更不能打开密封的档案,毕业生档案应由学校邮寄至毕业生户籍或就业所在地的人才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介绍,毕业生档案里主要有高校毕业生登记表、学习成绩单、在校期间的一切奖惩材料等。档案一旦拆封以后,就不能确认档案里面的东西是不是材料形成机构最初形成的东西。相关单位拒收,那么档案就会变成“废”档或 “死”档。
“重建档案流程复杂、麻烦,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好奇去拆封档案。我国对此是有相关规定的。”工作人员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2021年专门印发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规定》,其中第二十一条明确: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本人、配偶、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人员的人事档案。工作人员表示,毕业前学校会登记学生的毕业去向,做了去向登记后,学校就知道其档案应该转到哪个机构,进而按规定进行公对公邮寄。
记者了解到,为了使毕业生档案邮寄顺畅,在6月26日,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就发出了毕业生档案邮寄小贴士,里面附有各人才服务机构的信息。
■档案被私拆后如何补救?
如果像视频中那样,不小心误拆了档案该怎么办?工作人员说,档案转递是以公对公的方式进行的,且需要单位出具调档函。即使是自己的档案,也不允许个人持有,更不允许将档案上的封条私自拆开。当事人如果需要查询相关档案,也需由档案管理人员操作进行拆封。如果不小心误拆,也不要慌,可以回学校咨询相应的档案负责人了解如何解决。
但是,对已经拆开的档案袋重贴封条并不容易,因为档案里的内容有没有更换、文件是否缺失都需要进行核查。如果个人档案是由毕业院校拿出的,那么就需要联系原毕业院校重新对档案进行审核,确认档案材料真实、无涂改,由原毕业院校重新进行密封、盖章,使档案重新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审查发现被拆封档案里存在材料丢失,则需要找出具材料的相关单位补办,如果无法补齐原件,则需要相关单位补充出具证明,然后审核、密封、盖章。
■毕业后能自己携带档案吗?
据工作人员介绍,2023年起,组织人事部门和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在审核和管理人事档案时,就业报到证不再作为必需的存档材料,之前档案材料中的就业报到证应继续保存,缺失的无需补办。高校要及时将高校毕业生登记表、成绩单等重要材料归入学生档案,按规定有序转递。到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或定向招生就业的,转递至就业单位或定向单位;到非公单位就业、灵活就业及自主创业的,转递至就业创业地或户籍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其中转递至就业创业地的,应提供相关就业创业信息;暂未就业的,可根据本人意愿转递至户籍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或按规定在高校保留两年。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档案是严禁自行携带转递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有部分地方和学校存在违规将档案交给本人,让其自行携带的做法。如个人手中持有档案,应第一时间联系户籍地人才中心,如实说明情况,或联系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完善相关手续及时归档,保护好自己的个人档案。 本报记者 王嘉
来源: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