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药材价格暴涨”的话题冲上了热搜,并且迅速引发关注。

大家的关注点有两个:

一个是中药材其实也属于农产品领域,只不过它不像玉米、小麦这种大田作物,而是属于一个相对小众化的市场。

另一个是中药材价格涨速惊人。

比如大家都熟知的黄连吧,从几十元每公斤涨到了400元/公斤,具有解表散寒作用的细辛也从40元/公斤涨到了400元/公斤,一下翻了10倍,再比如当归在4月份的时候还是70元/公斤,到7月份时也涨到了240元/公斤……

中药材为啥会价格暴涨呢?

通常来说,价格的波动离不开供需。难道吃药的人突然变多了吗?

显然不是。

这个所谓的供需更多是人为的操控和炒作。

比如,有记者走访了我国最重要中药材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的安徽亳州,却发现中药材不仅不短缺,而且当地冷库里存放的中药材却异常爆满,甚至冷库投资生意也变得很热门。

根据业内人士称,除了贸易商外,有很多外行人也加入到这一领域,不少人囤积了很多中药材,正在坐等涨价,伺机牟利。

也正是这部分游资的进入,扰动了市场,推升了价格。

不过,这种行情并非是首次出现,或者说也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据业内人士介绍,中药材行情基本是3年一小涨,5年一大涨。

再举个例子大家就更明白了,像一度被市场炒得很热的“向钱葱”“姜你军”和“蒜你狠”,也是这个套路。

3年一小涨,5年一大涨,并且涨起来惊人。

记得有一年春节,大葱价格暴涨,人们调侃,过节送礼拎上一捆大葱都是贵重礼品了,这并非是夸张。

那么,这类小众农产品为啥频频暴涨呢?

首先,它们之所以暴涨就是由于小众。

因为没有成批量的大规模种植,所以在市场的占有份额也相对不大,并且产地也相对集中。这就有一个好处,就是行情波动规律相对简单,并且容易掌握和操控。只要把货源把控住,也就意味着控制了市场大部分供应。

这就导致了这类产品的波动往往很有规律,以大葱为例,2007年时大葱价格只有0.5元/斤,而到2008年时就涨到了6块/斤;2011年时大葱价格为0.7元/斤,第二年就涨到了5元/斤;2019年葱价为0.9元/斤,而到2020年直接涨到了10元/斤……

从规律来看,大概每4年左右就会经历一次大涨价,而涨幅基本能达到10倍左右。其他的品种其实也大同小异。

造成这种波动规律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跟风种植。

虽然大家都知道供需决定着价格的波动,但价格信息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当大家都发现某个品种价格上涨的时候,其实已经晚了。而这时大家再去跟风种植,就会造成产量过度,价格下跌。

而当价格下跌时,大家又会减少种植,可能又会出现减产,价格就会上涨。

还有就是扶持,也就是我们说的补贴。

其实中药材的储备一直是短缺的,再加上有补贴扶持,很多人就看到了这个机会,开始种植中药材,往往也是看什么价格高、补贴高就种什么。

再有就是炒作。

与粮食不同,这种小众的农产品往往没有储备调控,完全是市场化的。但是它的需求又很特殊。

比如就拿葱姜蒜来说,虽然是小众,但却是必需品,价格波动对消费来说影响不是特别大,比如很少有人会因为葱涨价了做饭就不放了。

而中药材更是刚需,而这些资本看中的正是这一点,通过囤积炒作把价格推高,当价格涨了10倍以后,其中的利润是非常巨大的。

为什么说中药材价格暴涨这件事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呢?

因为这种价格的扭曲会向上下游两端继续传导。

比如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增加产量可能会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增加种植密度,增加了病虫害风险,而为了减少病虫害可能又会过度使用农药、抗生素等,最终影响了药材品质。

而下游市场价格走高以后,很多药物就会选择替代品,其药效也会降低。

长此以往,不仅市场乱了,药材的品质也乱了,当治病救人的药材都“病”了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本文完,感谢阅读!随手点赞,给个支持。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