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罗刹海市》旋律好听吗?歌词高雅吗?
《罗刹海市》迄今为止播放量已经超过80亿,成为一个现象级的存在。但笔者始终不太理解《罗刹海市》凭啥这么火?一首歌曲发布出来后,成功或者失败肯定都有其背后的原因。
但是,笔者听了《罗刹海市》后并没有像网友反映地那样表现出一种热烈情绪,相反令人沉思。
理由主要在于:
第一,这首歌的旋律谈不上多么好听
当然,每个人的欣赏水平不同,有人喜欢这样,有人喜欢那样,这一点无可厚非。还记得多年前刀郎的歌流行时,经常有听众说:“刀郎的歌曲实在太好听了。”那时候笔者也找来一听,果然好听。比如《情人》、《2002年的第一场雪》、《驼铃》等。刀郎苍凉的声音很有穿透力。
但这首《罗刹海市》的旋律与刀郎以前的歌曲相比有很大不同。给人的感觉是演唱起来不太流畅,这也是有很多听众反映的:“这首歌不好唱。”就算刀郎唱起来也需要拿捏着。当然也说不上难听,只能说作为一位享誉中外的老歌手,他创作歌曲的水平还是很专业,很在线的。
第二,关于《罗刹海市》的歌词
平心而论,《罗刹海市》的歌词是很有争议的。按照一般的艺术创作规律,一件艺术品创作出来,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目的都是为了给人一种美感,传达出一种愉悦。比如很多经典歌曲,不但旋律优美,歌词也是诗情画意,二者相得益彰,共同铸就了经典。但是,《罗刹海市》即便与刀郎以前的创作相比也有太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歌词太通俗,甚至是太鄙俗了。
试看下面的歌词。
鸡、驴、勾栏、猪狗、腚等词汇都出来了。笔者的阅读经验有限,但在一首歌曲里看到如此多鄙俗的词汇还是第一次。因为的确在我印象里,没有听过哪首经典歌曲的歌词是这样的。
这难免给听众一种错觉:
刀郎写这首歌是在“骂人”吗?
02
《罗刹海市》在骂谁?网友们在狂欢什么?
毫无疑问,刀郎写这首歌肯定不是在“骂人”,否则的话他的格局就太低了。但歌词传达出来的意味,似乎给人的感觉就是在“骂人”。也难怪会引起网友们的狂欢了,在某音或某博上,众多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们跑到那英的评论区里,阴阳怪气地评论。
真是令人大跌眼镜。
网友们的举动很奇怪:怎么会把刀郎这首歌与那英等人联系起来呢?从逻辑上来说不通:假如你问刀郎:“你写这首歌是在骂某人吗?”刀郎会承认吗?假如你去问某歌手:“刀郎这首歌是在骂你吗?”人家同样不会承认。谁会对号入座?歌曲就是歌曲,作者肯定表达了某种意思,但绝不是在“骂大街”!创作一首歌曲“骂人”是天大的笑话,网友们怎么想的?
只能说,网友们的联想太丰富。
甚至有人还逐字逐句地进行解读。
这完全没有必要,就是一首歌嘛,哪有那么多哑谜等你破解?
如果你愿意对号入座,就像杨坤表达的意思:
也许骂的就是你!
03
《罗刹海市》很有文学深度吗?
《罗刹海市》的歌词写得很通俗,又很隐晦,它没有具体指向,都是写的一些很宽泛的话。这就给网友们提供了宽阔的联想空间,因此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一定的解读。
《罗刹海市》是刀郎专辑《山歌寥哉》里的一首。与刀郎别的专辑不同,这个系列很有文学意味。里面的歌曲大多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聊斋志异》,并结合了很多民歌调子。因此,从创作角度说,刀郎确实很有创意,把歌曲与中国古典名著联系起来,让歌曲有了文学深度。
在小说《罗刹海市》里,年轻人马骥因为在海上遇到大风而被刮到遥远的罗刹国。这个地方很奇怪,以丑为美。罗刹人见了马骥都害怕地躲开,后来渐渐熟悉了,马骥才了解了罗刹国。
可以说,如果不是有人进行解读,尤其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不熟悉的人,在听《罗刹海市》这首歌时确实是很难听懂的。更为关键的是,刀郎把西方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引入歌词,既有文学意味又有哲学意味,从这个角度来说,《罗刹海市》就更显得有一定深度,并且显得很时髦。
维特根斯坦是欧洲著名哲学家,波特兰·罗素的学生。他的哲学隐晦难懂,甚至掺杂了很多中国道家、禅宗的哲学理念,主要表现在形式逻辑上。维特根斯坦与蒲松龄不搭界,刀郎把二者联系起来,我想,可能主要为了表达这样一个理念:词语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矛盾和差距。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语言经常与客观事实不符,就像《罗刹海市》里唱的那样:
马户驴又鸟鸡,到底那马户是驴还是驴是又鸟鸡,那驴是鸡那个鸡是驴,那鸡是驴那个驴是鸡,那马户又鸟。
维特根斯坦与蒲松龄的《罗刹海市》风马牛不相及,刀郎能把二者联系起来,其实就在于二者的哲学和文学具有一定的共通性:
罗刹国里以丑为美,就在于语言、词语与现实之间产生了错位!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刀郎的《罗刹海市》确实很有文学和哲学深度。
04
歌词有深度,并不能表明它是一首优秀歌曲
但即便如此,笔者仍然不能说它是一首优秀歌曲。原因上文已经说过,主要在于歌词太俗了。换言之,《罗刹海市》引起热议,很大原因在于歌词具有争议。刀郎没有具体指称什么事,但每个听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联想和理解,通过传唱这阙歌词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某种情绪。
经过上面的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罗刹海市》的旋律说不上好听,也说不上难听,因人而异。
第二,《罗刹海市》的歌词非常通俗。
第三,《罗刹海市》引起热议,主要在于它的歌词具有争议性、话题性,而不是这首歌多么优秀、好听。
第四,《罗刹海市》的歌词与旋律不匹配。旋律是抒情带有民歌甚至美声唱法,歌词应该匹配地高雅一点,但《罗刹海市》的歌词非常鄙俗,这就造成旋律与歌词的错位。而当网友们追捧它的歌词时,就给人一种感觉:网友们的审美水平不高,认为只有鄙俗的东西才受欢迎。
第五,从文学上来说,《罗刹海市》的歌词是一首具有深度和批判意味的诗歌。这样的歌词应该配上摇滚乐的曲子才合适,但刀郎用的是民歌和抒情唱法,不但给人配错曲子的感觉,还给人一种歌词格调不高雅的感觉。假如用崔健、黑豹、二手玫瑰等人的摇滚唱法,比用现在的唱法要热烈很多,会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因为摇滚乐的热烈旋律匹配通俗的歌词才是合适的。
总结
通过刀郎的《罗刹海市》,让我们看到很多有趣现象,就是一部作品出来后,成功与否除了艺术性外,还取决于是否具有话题性、争议性。
我们上面的分析已经说得很明白,《罗刹海市》的火爆不在于它多么优秀和好听,也不表明中国音乐是否进步,而在于它的话题性、争议性。
听众可以通过自己不同的联想和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人认为这首歌指称某些具体的人。这种认识是很不专业的,艺术工作者不会为了“骂人”而创作,这不是很可笑吗?
《罗刹海市》歌词的指向性很宽泛,没有指称具体事务,而是通过蒲松龄小说里描写的罗刹国以及维特根斯坦的形式逻辑——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表达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这些现象具有全球性,甚至很多人可以对号入座。换言之,人类的很多问题其实就在于语言与现实之间的错位、脱节,以黑为白,以丑为美,所以刀郎才说:“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
因此,网友们认为刀郎这首歌在“骂人”,甚至指向某些具体的人,这种幼稚的狂欢完全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