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的内容有了变化。近日,一则“为什么好多人都消失在朋友圈”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产生共鸣的原因出奇一致:一打开朋友圈,不是“打广告”就是“工作动态”,真正分享生活日常的寥寥无几。肉眼可见,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发朋友圈了。

图源:东方IC

微信已经成为现代数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个线上社交主阵地,为何“消失在朋友圈”的现象愈演愈烈?

“消失在朋友圈”,一部分原因是微信的属性所决定的。作为圈层传播的主要阵地,微信好友数量呈现倍数增长,有的作为“点赞之交”登场,有的只是见过几次面的陌生人,这直接导致亲密朋友交流的空间发生了质变。比如,发布的内容被别人截图,如果流传到公共社交平台,再加持个人身份,一些原本私人化的想法或者观点,容易被放大或断章取义。出于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消失在朋友圈”便显得情有可原了。

“千人千面”,怕信息被误读,或许是不少人“消失在朋友圈”的关键原因——把快乐分享错了人,就成了显摆;把难过分享错了人,就成了笑话。

此外,微信的工作属性越来越强,因工作关系等加上的好友不少,这些人成为朋友圈“最熟悉的陌生人”。固然,可以对朋友圈设置分组、标签,但既然发朋友圈这么麻烦,有的人索性不发,也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更多人放弃朋友圈,则是因为朋友圈已成为广告阵地,“格格不入”感让他们渐渐“冷落”朋友圈。与其天天盯着手机刷广告,不如享受当下。

“消失在朋友圈”之所以让不少网友心有戚戚焉,是因为折射出了公众对数字时代人际关系的重新审视。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网络空间个体表达的渠道、深度与定位本来就在不断变化。为自己减负,发或不发朋友圈,人们有权利为自己选择表达方式。

厉苒苒/文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