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0分钟,做自己的家庭教育顾问!作者丨 可乐妈来源|男孩派(ID:boy666dj)当父母彻底放弃自己的权威时,孩子得到的不是自由,而是失控。——虎妈

几天前,我无意中看到了一篇@澎湃新闻的采访。

点开一看,主人公竟是一个熟悉的名字:

梁攀龙。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18年前,这个名字曾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

那一年,是2004年。

13岁的梁攀龙离家出走,从老家湖南怀化扒上火车,来到了云南昆明。

被警察送到昆明市救助管理站后,梁攀龙遇到了一个跟自己年龄相仿,看起来干干净净的男孩束清。

两个人趁工作人员不注意,偷偷逃出了救助站。

几天后,四处游荡的他们溜进了昆明机场,并躲在停机坪茂盛的草丛中过夜。

早上醒来时,一架飞机出现在了两个男孩的眼前,感到无比新奇的他们踩着轮胎,爬进了舱内玩耍。

(事发前,梁攀龙与束清所藏匿的飞机。来源于@重庆晚报)

可没想到,几分钟后,飞机突然加速、起飞。

梁攀龙本能地抓住舱内的一截金属杆,随后,被卡在了起降舱内。

一个半小时后,飞机从昆明抵达重庆,工作人员才通过一件挂在轮胎上的衣服,发现了已经奄奄一息的梁攀龙。

万米高空,一个半小时左右的飞行时间,再加上飞行途中的低温、低氧、低压。

梁攀龙还活着,几乎可以说是个奇迹。

然而,同行的束清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飞机起飞时,束清因什么都没能抓住,坠亡在机场的跑道上……

记得这起事件刚发生时,我就曾关注过。

但由于后续信息错综复杂,最终对事件的前因后果也没有太深的了解。

直到最近,我看到了这篇采访,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比起备受关注的梁攀龙,他背后那危险却几乎被忽略的家庭教育,或许更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01

据梁攀龙的母亲左君回忆,扒机前,儿子就曾多次离家出走。

事情要从儿子上五年级时说起,当时,儿子嫌家里的早饭难吃,每天都管父母要五块钱去外面吃。

可后来,父母才知道,儿子是迷上了一款名叫《传奇》的游戏。

那些钱,都被他用来上网了。

为了打游戏,儿子经常彻夜不归,甚至连续三四天都泡在网吧里。

父母为了找他,几乎跑遍了当地所有的网吧。

不仅如此,在学校的要求下,母亲还曾陪读过很长一段时间:“冬天很冷,老师硬让我去把他守着。他们在教室里,我在门口守他。”

但即便如此,也依旧拦不住梁攀龙想要逃离的心。

2004年3月底,梁攀龙第一次扒车。

他躲在一列装煤的火车里,从怀化一路到了张家界。

玩了几天后,又扒车回家。

见到儿子的那一刻,母亲不敢打,也不敢骂,生怕自己一句话没说对,又把儿子气跑了。

只能忙不迭为儿子烧水洗澡、给他做饭。

而这个习惯,也一直被母亲保留了下来。

后来,每当儿子离家出走、找不到人时,母亲都会在睡前把炉子里的煤加满。

想着万一儿子半夜突然回家,也好给他烧水洗澡。

但事实证明:

这份爱与宽容,不仅没能感化儿子,反而给了他再次离家出走的底气。

还不到半年,梁攀龙就又一次扒车,去了贵阳。

直到在贵阳出了车祸,警方联系到家属,他才被母亲接回了家。

后来,他再次扒车去了昆明。

正是那一次,他在救助站碰到束清,随后,发生了轰动全国的“扒机事件”。

然而,在新闻发布会上,梁攀龙却试图卖惨。

他说,从自己记事起,父母关系就不好,感受不到家的温暖。

还说,升初中后父母就离婚了,除了给书杂费外,对他不管不问,他经常挨饿,所以“死都不愿意回家”。

(来源于@重庆晚报)

可事实上,后来梁攀龙自己都承认:

他是由于过度惊恐,怕受到处罚,所以才编造了这些事。

真相大白后,不少人谴责梁攀龙叛逆、说谎,也有不少人对他的父母感同身受,颇为同情。

但非常抱歉,在我看来:

梁攀龙的确是个逆子,可他的父母也很难让人同情起来。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父母一再的容忍和退让,才让儿子一步步失控,直至卷入这场荒唐极端的悲剧。

02

这篇采访中,有个细节让人无比唏嘘:

梁攀龙的家境不好,在他小时候,全家都指着父亲一个人的收入过活。

为此,父亲打零工、修房子、在铁路公司帮忙架线。

等他大一点,父亲又独自前往佛山南海一家陶瓷厂打工,换取每个月一千出头的工资。

可即便如此,父母依旧对儿子有求必应:

看到儿子喜欢画画,母亲就给他报了美术班,哪怕一个月的学费都赶上了父亲的生活费;

儿子喜欢宠物,父母也尽量满足,一只斑点狗养到五六十斤,被人偷了,父亲又专门坐火车带了条萨摩回去。

鹦鹉、八哥、兔子之类的,也给儿子买了不少……

可父亲自己呢?

他节衣缩食,努力将自己每月的开销控制在百元内。

连过生日,都只舍得买一瓶矿泉水庆祝。

然而,梁攀龙始终看不到父母的不容易,反而觉得父母文化有限,给不了自己什么建议,所以很多事,自己“想做就去做了”:

大三时,梁攀龙想退学,父母专程赶到学校,恳求他至少拿到毕业证再说。

可梁攀龙却连学校的电话也不接,一直拖到自己被开除。

离婚后,梁攀龙也是没跟父母商量一句,就卖掉了父母给他买的婚房,随后将女儿交给父母,自己就天南海北地打工去了。

在这段亲子关系中,父母永远小心翼翼,儿子却始终随心所欲。

这种对比,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孩子对父母的态度,都是父母允许的。

一直以来,面对顽劣不堪的儿子,梁攀龙的父母都将姿态放得很低,甚至在以一种近乎讨好的心态,试图感化儿子。

可结果,儿子还是一如少年时期那么叛逆、自我:

不开心了就离家出走,不想念书就辍学。

人到中年,换了无数份工作,却没有哪一份能干太长时间。

问题到底出在哪?

我想,或许就是梁攀龙的父母什么都做到了,却独独丢失了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样东西:

父母的权威。

03

这几年,伴随着对民主型父母的推崇,还有各种对原生家庭的讨伐,越来越多的父母只敢给孩子爱和自由、空间和权利。

一旦孩子不开心了,就下意识觉得是不是自己太严厉、太专制,赶忙反省自己的问题。

生怕自己哪句话没说对,哪件事没做妥,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创伤。

可事实上,我们的孩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

而真正合格的父母,在某种程度上,都要有“说一不二”的一面。

记得几年前,我刚当妈妈的时候,读了无数育儿宝典,看了不少专家讲座,我一再告诉自己:

不能吼孩子,要接纳孩子,给他充分的爱和自由。

在家里,我甚至允许儿子直呼我的大名。

我也一度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很民主,把儿子处成了“好哥们”。

然而,“打脸”来得很快:

经常有老师跟我反应,说儿子没规矩、没礼貌,不仅经常扰乱课堂秩序,还喊一个年过半百的老教师“李老太婆”。

更让我崩溃的是:

有一回,儿子嘲笑班里的一个女同学长得像巫婆。

女同学的妈妈找上门来,我忙不迭替儿子道歉,谁知他却翻了个白眼,打断了我:

“有什么可道歉的?她本来就长得很奇怪……”

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置信,我用爱养出来的儿子怎么成了这副讨人嫌的模样?

后来,我才渐渐意识到:

如果为了当一个“好妈妈”或“好爸爸”,一次又一次放弃作为父母的权威,不要求孩子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承担责任。

孩子或许表面上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会变得更加迷茫。

就像叛逆的粱攀龙,他不断逃离,不断突破父母的底线。

看似无拘无束,可最终,却因为任性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学业和前途。

人到中年,只能蜗居在一家空调都吹不散、始终飘散着呛鼻动物体味的宠物店里,重复着他最憎恶的单调生活。

04

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老教授,他17岁的儿子整天管他要东西。

只要不答应,儿子就扒着窗户,扬言要跳楼。

老教授百般无奈,只能一次次妥协,今天买手机,明天买电脑,后天买游戏……

后来,实在没办法的他找到李玫瑾教授求助。

然而,李玫瑾教授给出的回答是:

“晚了,孩子3到6岁的时候你不管,现在想管也管不了,不给也不行了。你就给吧,给不起的话只能熬了。”  

类似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

它们都在用惨痛的结局提醒着那些放弃了权威,任由孩子一步步突破底线的父母:

某种程度上,父母是注定无法跟孩子成为朋友的。

因为朋友的前提是平等、友好,是互相不为对方过多地承担责任。

而作为父母,我们天生就对孩子怀有教导的责任,需要对孩子的言行举止给予规范、约束和指引。

所以,比起放弃自己的责任,将“爱和自由”变成一种讨好孩子的手段。

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给孩子明晰边界、定好规矩,同时,态度坚决地坚持自己的权威。

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安稳的后方。

让孩子在探索的路上,遇见那个有原则、有底线的自己。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男子18年前扒飞机万米高空飞1.5小时生还,劫后患高空后遗症,大学辍学后闪婚又离婚》

本文来源于男孩派(ID: boy666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关注男孩派。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编辑:陈说

欢迎来稿分享你的家庭教育故事、家庭教育实践、家庭教育活动、家书等。投稿邮箱:1356542547@qq.com

往期微课

1: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品质

2:如何让青春期的孩子学会道歉?

3:家长怎么说,孩子愿意听

4:家庭教育系列微课——亲子阅读,助力孩子成长

5:如何提升孩子专注力,助力好成绩?

6:怎样夸奖孩子最有效?

7:疫情下与中学生分享十点思考

8:学做宽容适度的家长

9:提升逆商,让孩子不再输不起

10: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11:家庭教育系列微课:劳动教育从做家务开始,家务让生活更有趣!

12:遇到孩子撒谎,家长该怎么办?

13:父母必修课:如何替代惩罚,促使孩子成长

14:家庭教育系列微课:幼小衔接,不是赢在起跑线

15:如何使用“暂停键”来避免冲突升级?

16:考前心理调适 助力梦想成真

17: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上)

18:一致性表达促进家校沟通

19: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下)–实践篇

20:怎样帮助孩子识别自己的感受?

21:家庭教育微课:学着放手,让孩子自立

22:帮助孩子撕开角色标签

23:不吼不叫,让孩子变得更有合作力

24:人人都有“灰色地带”,如何帮助孩子走过“灰色地带”?推荐你看看诸暨本土拍摄的一部心理微电影

25:家教微课丨缓解焦虑,善待自己

26:如何帮助孩子应对网络欺凌?

27:怎样道歉才能打动人?

28:孩子的良好习惯是怎样养成的

29:如何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力

30:父母总是发火怎么办?

31:家庭教育微课:亲子沟通技巧之积极倾听

32:家庭教育微课:亲子沟通技巧之“我—信息”

33:家庭教育微课:亲子沟通技巧之共赢法

34:怎么让孩子学会倾听?

35:爱孩子,那就让我们远离冷暴力 !

36:家庭教育微课——如何促进0-3岁宝宝语言的发展

37:家庭教育微课——隔代教育之孩子的三个叛逆期

38:家庭教育微课——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家长该怎么办

39:学会接纳和欣赏,孩子变得更靠谱

40:家庭教育微课——做小初衔接的好帮手

41:家庭教育微课——自我保护,预防性侵

42:如何给孩子的心理“补钙”?

43:孩子为何突然变得爱照镜子?

44:面对自作主张的孩子,家长怎么办?

更多文章与资源

请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和美家长学堂

和美家教平台(和美家长学堂)服务千万家长,打造一流的家长学习交流平台。 

咨询热线:拨打0575-89000720可咨询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生涯规划、志愿填报、学业指导等问题。

课程资源:家教课程,有和美家长学堂创作的家庭教育系列微课,内容涵盖成长素养、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家庭教育促进法》系列解读一、二帮你全面深入了解《家庭教育促进法》。

历史消息:进入历史消息方便查看以前推送的文章,在上方空格输入关键词可查看相关内容有关文章。3000多篇文章中总有你需要的内容。

直播课堂:和美直播课堂已经举行10场家庭教育直播讲座,法润直播课堂链接8场家庭教育直播讲座。其中有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边玉芳教授的读懂孩子系列讲座5场,有浙江省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陈国杨、楼秀萍和绍兴市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赵国红、陈高悦主讲的多场讲座,进入和美家教平台公众号页面点击直播课堂可收看往期直播讲座视频回放,2021年12月30日的“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国事”—《家庭教育促进法》解读”,由陈国杨老师主讲,观看量超46.2万;2022年3月17日的诸暨市家庭教育云课堂“理解孩子,让亲子沟通更顺畅”,由楼秀萍老师主讲,观看量超5.3万;2022年8月10日的诸暨市家庭教育云课堂“如何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络沉迷”,由陈国杨老师主讲,观看量达1.3万;2022年8月30日的“幸福家庭密码——与孩子有效沟通,让爱时时都在”家庭教育直播,由陈高悦老师主讲,观看量达10.75万。进入和美家教平台公众号页面点击直播课堂可以进入和美直播课堂与法润直播课堂,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进入和美直播课堂。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