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 60 Pro是华为今年推出的旗舰手机,搭载了自家研发的麒麟9000S芯片,号称是中国半导体技术的再一次突破。这款芯片在各大平台上的跑分成绩也遥遥领先,让不少消费者和业内人士感到惊讶和敬佩。
然而,就在大家还沉浸在国产芯片的喜悦中时,一则来自日本的消息却打破了这种美好的氛围。据称,日本一家知名的技术咨询公司TechInsights对华为Mate 60 Pro进行了拆解分析,发现了麒麟9000S芯片的秘密。这个秘密究竟是什么?会不会影响华为和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声誉和前景?
一、麒麟9000S芯片到底是谁造的?
根据TechInsights的报告,他们在拆解华为Mate 60 Pro时,发现了应用处理器即海思麒麟9000S芯片。这颗芯片有以下标记:
注意标记“2035”表明它是在2020年第35周包装的。这最初看起来并不是很有希望找到中芯国际7nm N+2的变化。然而,GFCV120标记对TechInsights来说是新的。尽管如此,他们的团队仍继续进行分析,并将芯片从包装中取出。
麒麟9000S型模具的尺寸为107平方毫米,比麒麟9000型模具 (105平方毫米)大2%。根据芯片上的各种识别特征,该团队得出结论,该处理器是由中芯国际制造的。
二、麒麟9000S芯片采用了什么工艺?
在确定了制造商之后,TechInsights团队进一步探索了这颗芯片采用了什么工艺。最初的实验室结果表明,这种管芯肯定比中芯国际的14nm工艺节点更先进,但比Techinsights观察到的5nm工艺具有更大的临界尺寸 (CD)。在对芯片上的CD进行额外测量后,包括逻辑栅极间距、鳍片间距和下后端(BEOL)金属化间距,分析团队得出结论,芯片具有7nm特性。
在这一点上,TechInsights团队非常有信心地确认,发现了中芯国际最先进工艺制程水平为7nm N+2。与其它7nm工艺节点相比,逻辑栅极间距CD略宽,但与中芯国际的N+1版本相比仍有所缩小。这表明,与市场上其他7nm器件相比,栅极密度更低。
但通过在此芯片上实现其他设计技术协同优化(DTCO)功能,如单扩散中断(SDB),栅极密度差距减小。较低的金属层具有与中芯国际N+1版本相似的布线策略,但与更小的CD使这个中芯国际的N+2工艺更接近7nm节点。与N+1相比,这些增强功能使中芯国际缩小了标准单元高度(-5%)和标准单元面积(~10%)。
三、麒麟9000S芯片的性能如何?
麒麟9000S芯片是第一款支持超线程的移动端ARM芯片,所以它是8颗物理核心,12线程。由1颗超大核心 + 3颗大核心 + 4颗小核心组成,而并非之前通常的架构是由大中小三种核心组成的,麒麟9000S并没有类似A78,A710,A715这样的中核心。大核和中核均为华为自研的泰山架构,小核则是cortex-A510。GPU则是马良910单元,拥有4个核心,主频频率750MHz。
麒麟9000S芯片的综合性能跟苹果的A13芯片差不多,要好于经常与之比较的骁龙888。这个性能表现,使得搭载麒麟9000S的华为Mate 60系列,在日常使用场景下完全够用,使用体验也很流畅。不过在原神之类的高负债场景表现就比较一般。
在王者荣耀这类低负载的游戏里,这颗麒麟9000S的表现还是非常优秀的,可以贴着120帧满帧跑,帧率表现甚至比搭载骁龙8+处理器的机型还好。
经过日本拆解后,我们发现了麒麟9000S芯片的秘密:它是由中芯国际采用7nm N+2工艺制造的。这一发现证明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在没有EUV光刻工具的情况下也能取得技术进步和突破。这对于华为和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和挑战,也显示了他们在面对美国制裁时的韧性和创新力。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麒麟9000S芯片与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5nm或3nm工艺制造的芯片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意味着华为和中国半导体产业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投入,才能缩小这种差距,并实现真正的自主创新和自给自足。同时,我们也要警惕美国可能会采取更严厉的限制措施,阻碍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结语
总之,麒麟9000S芯片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它展示了中国半导体技术的实力和潜力。我们期待着麒麟9000S芯片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好的智能手机体验,也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您对麒麟9000S芯片有什么看法?您觉得它能否与其他国家的芯片竞争?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