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写了《格力董明珠王自如事件是怎么回事》一文,分析了格力董明珠王自如绯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得出了这件事大概率是炒作的结论。但说这件是绯闻或炒作并没有太大意义,我是想通过对事件的复盘,让大家了解一个事件营销活动从策划到实施的基本操作手法及其得失,以便对自己企业的宣传推广工作有所借鉴。

我今天又抽了点时间,通过百度指数,对格力及竞争主要竞争对手美的、海尔近期的关注度指数变化进行了研究。结论是格力百度搜索指数的变化与格力话题营销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本次舆论发酵,为格力带来的巨大传播流量(股价上下浮动是另一码事)。这也算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大众传播学案例。

事件前:品牌搜索量(关注度)严重不足 

从搜索结果看,在本次舆情发酵前,美的和海尔百度指数,都是3200以上,格力百度搜索指数则低至美的海尔的一半,日均仅1700左右。格力品牌关注度严重不足。见图1。

图1:格力、美的、海尔百度搜索指数(10月20日-11月5日)

更恐怖的是,作为空调为主营业务的格力,在百度搜索指数上,相比于海尔空调的,居然低到看都看不见(海尔空调是格力空调搜索量的14倍),格力面临的潜在危机可想而知。说明消费者对格力一点不关心,都不愿意去搜索它了。

图2:格力空调、美的空调、海尔空调的百度搜索指数图(近30天)

这种囧境应该是董明珠突然之间,主动谈及王自如绯闻的初衷,要不然她又不是闲得蛋疼,为何无缘无故地主动扯这个蛋!也是在这之前,她与王自如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主持人为何那么唐突地公开谈论坊间她与王自如“绯闻”的根本原因。无利不起早,都是提前策划好的。

事件后:品牌曝光量大大提升(搜索量)

继续检索,从11月8日开始,格力搜索指数开始强力向上拉升,超过海尔,接近美的。见图3 。

图3:格力、美的、海尔百度搜索指数图(11月6日-11月21日)

也正是这一天,即11月8日,董明珠主动回应她和王自如的绯闻,这一天格力的百度指数猛然向上拉起,让格力赚足了眼球,品牌搜索量大大提升。

这也是前面我提到的,谁在这件事上获益,谁就大概率有推动这件事有动力的原因。可惜后续增加不大。我认为是圈子问题,商业圈里人关注,商业圈外的人并不关注,所谓并没有破圈。    

学习格力事件营销的勇气

将时间轴,从30天拉长到90天,图4是90天内格力、美的、海尔的百度搜索量变化图(蓝色线条为格力),我们发现这90天时间内,格力有两次超越或接近超载海尔,前面提到,最近一次(11月初)是董明珠王自如绯闻事件,那么,另一次直接远超美的和海尔的8月底,格力又搞了什么幺蛾子呢?

图4:格力、美的、海尔百度搜索指数图(90天)

于是我做了新闻检索,找到了答案,原来是8月28日晚间,“董明珠怒斥员工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网友激烈讨论。    

当天董明珠在直播访谈中表示,她曾找员工谈话,让他们持有格力股票,有的可能认为买这个没什么用,也许过两年就走了;有的买了,捞一把,最后还是走了。“有的人吃着碗里还看着锅里的,绝对不会允许他在格力待下去。”应该是这个原因。

我觉得从事件营销方面来看,很多企业确实应该向董明珠学习。为了格力的热度,她可以代言格力,可以与雷军打赌,可以一月只花几千块钱聘请孟羽童又辞退保持了近一年的热度,可以天天叫造车实际没有造,天天叫做手机至于手机做得怎么样但是却炒得沸沸扬扬,说给员工发住房到底发了没有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把这事当作美谈,让格力品牌始终处于舆论潮头,不被遗忘。

我建议企业向格力学习的,当然不是学习它的恶俗炒作,而是利用新闻媒体的技巧,毕竟单纯广告是要花大量的本钱,而有些媒体事件公关甚至不需要一分钱,但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比如上面提到的雷军打赌,代言格力,聘请孟羽童等等,都是比较经典的公关成功案例,对格力保持品牌热度和品牌形象的不断刷新功不可没。

孙自伟

2023年11月20日于广州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