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灿(中国人民大学)
近日,董明珠在格力电器2023届大学生入职仪式上对网红员工孟羽童的去留作出回应,称孟羽童“借助我们平台成为一个网红,不过今天挣的钱多一点而已。”并对台下新入职的大学生进行教育:“钱不是梦想,而是奋斗的结果。只想着挣更多钱跟行尸走肉没差别。”然而,以奉献和梦想为主题的企业文化只利企业不利员工,已然不能为今日的青年人才所信服。当打工只是打工,员工便不会变成董事长,奋斗便不再是奋斗。那么在打工人眼里,虽然打工的出路不止一条,但目的只有一个——钱。
我不知道台下刚刚毕业进入格力电器工作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博士们对这样的训导有什么反应,是欣然接受还是嗤之以鼻,但作为一个还未毕业便几乎注定低薪高产的大三文科学生,我的感受是难以接受,又无可奈何的。在我看来,董明珠对员工的鞭策实在缺乏说服力。孟羽童从格力离职改变赛道,不论是做网红还是出国读研深造都不应该受到嘲讽。
浙大毕业不久的孟羽童在互联网上曾经光彩照人。2021年初,孟羽童通过参加职场综艺《初入职场的我们》受到嘉宾董明珠的赏识,直接入职成为董事长秘书。董明珠更是扬言“希望她能在我身边,把她培养成未来第二个董明珠。”为孟羽童赚足了流量和羡慕的眼光。作为一个22岁的年轻人,初入职场便可以在大公司接触到董事长级别的人脉,属实颇为幸运。然而在格力电器这样的大公司工作两年,董事长的另眼相待并没有给她换来更优异的薪资。据她所说,她每月的薪资在五千到一万左右,和其他应届大学生一样。
董明珠所宣称的对孟羽童的培养是值得期待的:“成为第二个董明珠。”但现代企业不是封建王朝,企业高管的更替不是董明珠一人说了算。因此,董明珠所谓的“接班人”,实际上并不意味着成为格力的董事长,而是具有与她一样的品质和工作能力。2021年11月,董明珠做出了相似的澄清:“大家认为好像第二个董明珠未来就是董事长、总裁,其实不是。格力需要无数个董明珠。我们要建立这样一个文化。”董明珠想建立坚韧、奋斗、敢于尝试的企业文化,但这样充满心灵鸡汤风味的企业文化,还能够说服现在的打工人吗?
企业高管希望以奉献为底色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励员工为企业加倍工作、艰苦奋斗,然而工作量与薪资并不能做到匹配,未来也并不光明,这样的企业文化便失去了服人的基础。董明珠希望企业里出现“无数个董明珠”,但并不是每一个“董明珠”都能成为董事长、有董事长的权力和薪资。努力工作,孟羽童只会从普通员工成为努力的普通员工。然而同样的工作量,在另一个赛道上可能有着更多的回报。据界面新闻报道,孟羽童的合作报价为图文15万元/条,视频17万元/条。而知情人士称目前她在小红书平台有几个月报价则在18万元到22万元之间。如果按18万元到22万元每条计算,孟羽童一年半来仅小红书广告收入或许就能达到400万元。400万对于月薪一万的年轻人来说是什么概念呢?假如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一个月花销3000,一个月攒下7000,要攒47年。在这样的社会经济情况下,董明珠作为大公司的董事长,居高临下地教育年轻人“只想着挣更多钱跟行尸走肉没差别”实在缺乏说服力,也令人反感这样的“爹味”。
要想让人接受一种文化,就必然需要先提供接受这种文化的好处。企业文化只利己不利员工,便失去了服人的力量。钱权兼备的高层希望员工有匹敌董事长的能力和品质,又忠心耿耿,即使薪资低也对公司不离不弃,这无疑是不公平、不现实的。
我们能从董明珠对孟羽童的指责中看到许多年轻职场打工人的现状:疲劳,窘迫,想改变现状为钱工作,便被指责没有梦想,被嘲讽眼中只有钱。可是如果连养活自己都做不到,还怎么谈梦想呢?社会阶层的固化让年轻人的自我效能感下降,既然再多的工作也不能为自己换来阶级提升的机会,于是不如干一分事赚一分钱。孟羽童的选择是千千万万面对艰难职场路的年轻人中的一种,是多元化生存手段中的分母之一。为了钱打工并不可耻,我们只是想活下去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