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白道口李营村
吠天石狗的传说村名来历据传,大明初年,张、碗、李三姓氏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辗转迁徙,来到此地。当时,这里有大片的河水冲积而成的平整土地,于是,他们在此地安家落户,村落名字取名为滩上村。明朝的移民政策,多有负责看管移民的官吏随同移民一起入住村庄。当时,有一周姓官吏,带领兵役在此地安营扎寨,看护这一带的移民百姓。后来,兵丁们娶妻生子,繁衍生息,成了村庄部落的一部分。周家因出身官吏,地位显赫,宅多地广,生活富裕,人丁兴旺,成了村里的大户人家,周家又是朝庭命定的官军户籍,有权有势,滩上村村名后来改成了周家营。再后来,河水泛滥,天降大雨,周家营多次被水漫淹,至清朝时期,周姓人氏大部份已经迁出。清末民初,天灾人祸,战乱四起,剩余的周姓人氏因家史原因,逃荒去了陕西、山西,剩下的村中大姓李氏人家,便将村名改为李家营,后称李营,一直沿袭至今。村情概述李营村,位于白道口镇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11公里,北邻冯村,南望八里营乡北史庄村,东临四万路,西与李虎寺接壤。村内地势平坦,中间高四周低。南北长500米,东西长800米,村庄面积550亩。全村现有人口3000人,均是汉族。主要有李、张、碗、杜、邓、贾、孙、秦、王、赵、温等11个姓氏。其中李姓200户1000余人,张姓120户600余人,碗姓 150 户700余人,杜姓50 户250余人,邓姓20户80余人,贾姓20户80余人。张、碗、李三姓是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而杜、赵、温、孙、秦、王、刘姓则是从其他地方迁来的。李营村,位于金堤河以南3公里处,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优好。自明朝建村以来,全村人口呈上升趋势,期间因为特大灾荒和战乱,人口略有减少,总体呈递增趋势。村里主要作物有高粱、谷子、绿豆、红萝卜,以高粱、谷子等杂粮为主食。目前全村有耕地5000亩,常年种植小麦5000亩,玉米4800亩,花生150亩,瓜菜50。常年外出打工人员500人,经商50人。养殖场10个,从业人员40人。村内有水泥预制厂2家,年产值100万元, 2015年人均收入9000多元。李营村,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了私塾,解放前有了洋学堂,解放后有了小学和初中。现在全村3000人中,有小学文化的600人,初中文化400人,高中文化150人,大专100人,本科49人,研究生8人。村内有幼儿院2所,收纳学龄前儿童150人。有小学1所,收纳小学生500人, 在外就读学生共180人。
李营村的风土人情颇具特色。春节期间,特色食物主要有饺子、年糕等,元宵节期间,家家户户准备的有汤圆和粘面灯盏等,中秋节期间,特色美食主要有月饼、烩菜等。村中的娱乐活动有中年舞蹈、扭秧歌等。春节拜访四邻,走亲访友,除夕早上拜年、贴花门门神。元宵节游泊明儿、打秋千、拾金柴银柴等活动,丰富多彩,雅俗共赏,一片祥和之气。。农历6月9日至11日是该村的古会,赶会人数多达10000余人。主要文体节目有剧团唱大戏、各种棋类比赛。先前是村中会首出资唱戏,现在是全民出资,同喜同乐。村中庙宇玉皇大帝庙,其中菩萨庙、南顶老爷庙、关爷庙,现在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迹遗址。 古今名人碗振山,上世纪30年代人,自学成才,曾任八路军129师下属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族长。曾参加豫北对日战役、黄淮海战役、随二野赴大西南巢匪,解放后,落户西安。张金山,上世纪40年代人,曾担任安阳市总工会主席。村中特产百年杜氏乌龙乾坤膏据传,杜氏祖上曾走南闯北做药材生意,因搭救青云观道长,获其相授秘方,对跌打损伤有神效,始为杜氏药膏之雏形,但一直家传自用。后来,族人杜逢田参军,在焦作一带抗战,将该杜氏膏药用于战友疗伤,效果甚佳,部队官兵众人称赞。后来,八路军军医在原组方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蜈蚣、土元等八味药材,除对跌打损伤有独特疗效外,对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关节炎等颈肩腰腿疼性骨骼病亦有奇效。因组方以乌梢蛇为主,故被战友称之为乌龙乾坤膏。杜氏乌龙乾坤膏,经久验证,疗效神奇,秘笈组方也已日臻炉火纯青。杜逢田之孙杜晓光,多年来,对乌龙乾坤膏进行了更多优化改良,于2012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村中故事一 碗永毓痛打武官话说清朝末年,李营村村民碗永毓,年过六旬,膝下无子,贫穷难艰,生活穷困潦倒。碗永毓耕种有几亩薄地,丰收年景时勉强可以度日,灾荒年就去外逃荒要饭。1905年春,上年的庄稼欠收,碗永毓的家里早已断了炊食,大长春天,饥饿难耐,日子过得狼狈不堪。村里像他这样的贫苦农户不在少数,当时官府的捐税丝毫不减,而且催收得紧。碗永毓欠下官府的捐税没办法按时缴纳,他要求来年秋后再交,官家不应,而且三天来催,五天来要,碗永毓被逼得怒火中烧。于是,碗永毓就联络村中有类似情况的村民,计划在县武官再次来村中催逼捐税时,拿起铁锨、棍棒等劳动工具,暴力反抗,要求延期交纳田税或灾年减收。一天,县里的武官,骑着高头大马,趾高气扬,一进村就大声嚷嚷着:“限三日内交清,拒交者,交县衙论处”。就在这时,碗永毓一个冲步,冷不防把这个武官拉下了马,众人蜂拥而上,将武官按倒在地,痛打一番,武官迫于村民众多,伏地求饶,连声应允。武官骑的高头大马,脱缰而逃,奔县衙而去。武官先是猪般嚎啕,后哀求碗永毓等人罢手,众人怕把事情闹大,方才住手。武官从地上爬起来,一脸狰狞,狼狈不堪,趁势逃窜而回。李家营征收捐税,武官未归,马自先回,县令料定武官在李家营出了状况,便派众兵急速驰往,包围了李家营。碗永毓为不连累众人,主动自首,把事情全部揽在自己身上。县令遂将他逮捕入狱,碗永毓后来病毙于狱中。直到现在,李营村的村民,一直还深深怀念着碗永毓,他痛打逼税官吏的事迹,一度成了李营村村中故事经典美谈,后人一直传颂不绝。二吠天石狗的传说话说大清皇帝乾隆,有一次出宫到江南巡视,当行至晋豫交界时,时值月半十五,皓月当空,星河鹭起,月朗星稀。龙船上,歌舞升平,对酒当歌,众臣举杯邀明月,盛赞乾隆盛世,君臣畅饮;石砌的渡口处,街市繁华,小桥流水人家,湖光斑斓,水天一色,人群庭市,熙熙攘攘。龙船泊岸而驻,众朝臣前呼后拥,船头伫立,赏玩月半十五月明,众臣称赞天下盛世太平,一船的君臣同乐,精诚凝聚。忽然,一奴才近前奏报:龙船上的一只御狗窜下龙船,即刻不见踪影,众随从即要下船寻觅。正在这时,晴朗的夜空里,皓月顿现蚀象,天地之间,立现灰茫。乾隆帝与众臣赏月,忽闻听一只御犬脱船而去,仰天大笑曰:“各位爱卿,各路人等,且勿寻找,御犬下船,乃天狗下界,或今日尘缘已满,上天复命去也”。说罢,君臣对饮,吟锦绣文章,诗词歌赋,信口拈来。众随从遂不再寻犬,便各自持敲击发音物件,一齐敲打,欲撵走天狗,恢复皓月凌空,月朗星明。乾隆船上,此一番敲击声响,撵天狗,避月亏,盼月圆,暂不在话下。且说滑县城东,45里的李营村,和乾隆帝的龙舟上,情形不差一二,全村的男女老少,妇孺童叟,仰一轮明月突现灰暗光芒,深恐天狗吃掉月亮,李营村大难临头,纷纷拿出家中的铜盆、铜罐、铜铃铛以及所有敲击发音的物品,一齐敲打起来。可是,无论李营村的村民怎样敲打,天狗还是毫不理会,照吃不误,月亏仍在持续。不一会,一轮满月,变成了周围如同镶着灰暗光圈的黑石,天地之间,只剩下繁星点点,只剩下农户人家的煤油灯头,隔窗而昏明。李营村,夜色苍茫里,敲击盆罄声,众人跪拜声,街道里,糟杂一片,人们的心里,忐忑不安。月半十五,本该是月明星灿,乾隆南巡,御狗窜下龙船,乾隆帝金口一开,说了“御狗尘缘已满,上天复命去也”,遂现天狗吞月,天地混茫。李营村,村民与龙舟上众臣隔着时空两地,一同叩击响物,撵天狗佑保月明,此两处臣民,皆悉心敲打,如同阴历年岁首,敲击声、跪拜声、坐禅声、放炮声,声声震响,灰暗的夜色里,李营村吠天石狗的传说,也已拉开了故事情节的序幕……李彦和,李营村村民,自幼绝了双亲,靠乡邻施舍长大成人。待及年长,为人家佣,得微薄佣资,悉心报效众乡亲曾经幼年时给予的鞠养之恩,然佣酬有限,除去吃穿用度,所剩无几,报恩之心,时常念记,挂心在怀。就在村民敲打铜器撵天狗吃月之时,李彦和正在回家的路上,途经一庄廓(庄廓,乃传说中一个曾经被黄河水冲走的村落遗址)时,见庄廓东南方向荧光闪耀,明亮异常。李彦和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石狗,虎踞昂首,张着大口,朝向月亮,呈吠犬吞月状。李彦和先前几番经过此地,都未曾见过如此模样的石狗,甚感诧异,想要看个仔细。这时,石狗竟然张开大口吐出一硕大元宝,叮当落地。李彦和非贪念外财之人,在此等候了两个多时辰,石狗无有动静,也无人来讨要元宝,于是,他拾了元宝,奔回家中。一晃到了年底,无人知晓李彦和家中藏有一元宝。这期间,李彦和每次回家路过庄廓,都要去看看石狗是否还在,可是,自那次石狗吐元宝之后,石狗再无现身。为感恩石狗接济他贫穷苦艰,年三十夜晚,李彦和携精食美味来到石狗曾经吐元宝的地方,摆好食物,点燃三路祭香,正要跪拜时,突然,石狗现身,如初见时模样。李彦和便将携带的精食美味献上,石狗一眨眼功夫复活过来,将精美食物顿时吃了个净光,又一眨眼的功夫变成了石盘大坐的石狗,虎踞昂首,端卧在地。稍顷,石狗又吐出一个金灿灿的大元宝,叮当坠地。李彦和思之良久,觉得这元宝或非不义之财,乃上天垂怜他的殷殷之心,要他还报乡邻对他的幼年养育之恩,于是,他再次捡起元宝,回到家中。李彦和把两个元宝拿到了钱庄,兑换成了碎银,之后,不断接济村里的鳏寡孤独和招了天灾人祸的人家,众人称赞。如此的岁月时光,荏苒流年,不知过了几许春秋,几许岁年,李彦和常捡得石狗吐的元宝,但凡村里有饥荒困苦人家,皆得到了李彦和的接济帮贫。李彦和此一腔报恩心情,济弱扶贫,暂不在话下。当时的李营村,村中的首富李祥祜,见李彦和家徒四壁,却时常援济全村贫弱人家,甚是疑之。于是,许内侄女做了李彦和的妻子,欲探究竟。内侄女生性娴静温雅,德貌双全,与李彦和结婚后,夫唱妇随,对贫穷的邻里相亲周济有加。李祥祜夫妇愈加嫉恨,李彦和的元宝究竟从何而得,钱财又从何而来?李祥祜夫妇百思不得其解。姑母姑丈的尖酸刻薄,李彦和的妻子早已心知肚明,她从没将官人遇石狗吐元宝之事对外泄露分毫,这越发引起了姑母姑丈的疑心。李祥祜夫妇不时地来到侄女家中,希望探听出元宝钱财从何而来的蛛丝马迹些许端倪。无巧不成书,独木不成林。说来也巧,年三十晚上,夜深时,姑母借给孩子奉压岁钱之名,突然造访李彦和家中。李彦和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都会去石狗处拾得元宝。姑母进门时,还没来得及把元宝藏起,姑母一脚踏进门来,看了个清楚。姑母见了元宝,眼冒金星,像疯婆一般,一把抢了过去,夺走元宝,冷面呵斥道:“你俩穷家薄业,竟私藏元宝,这元宝,非偷即抢,你俩还有何辩解?”因事发突然,仓促间,李彦和夫妇支支唔唔,欲辩无词,姑母抱起元宝,奔自己家而去。其夫见了元宝,疾步入了内室,自家的元宝,一一细数,不见缺少,姑母姑丈仍迷惑不解:李彦和,不过是村中穷小刁顽之徒,哪里会有元宝?定是暗中勾结寇匪,劫掠元宝,分脏而得。李祥祜欲要报官,其妇狡猾,说等问明匪众悉数,再报官不迟。随后,她又来到侄女家中,侄女夫妇正彷徨无计间,闻听姑母前来追问匪众确数,哭笑不得,遂将庄廓石狗吐元宝之事的始末告之于姑母。姑母将信将疑,回了家里,然后又把这前前后后,一一告之于夫,其夫素信神助鬼罚之事,内侄女家里发生如此的怪诞之事,虽甚是蹊跷,想必是事出有因,决定暂不告官,至来年再做长远打算。又一年,年末岁尾,李祥祜筹谋已久,想出了一奇招妙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除夕这天下午,姑丈姑母邀李彦和夫妇来家中做客,一家人围桌而坐,辞旧迎新,共祝新年,酒宴间,推杯把盏,甚是热情。李祥祜频频劝酒,李彦和夫妇盛情难却,连饮了数杯下了蒙酣药的酒。不一会,众人连同李祥祜夫妇皆酩酊大醉。李祥祜家中的小厮拿出了解药,灌了李祥祜夫妇,二人须臾酒醒,而李彦和夫妇两人,歪卧席间,沉睡不起。除夕夜,家家户户,一片祥和,花灯初上。庄廓石狗处,深夜冬寒,一片阴冷。凄沥的风,呼啸而来,树梢里,风凛冽,嘶嘶作响,孤鸦啼鸣;金堤河畔,黑影斑驳;白马坡里,依稀坟冢,四周凄惶,李祥祜乍来此处,毛骨肃然,脊梁骨已生冷汗。他壮了壮胆,按照内侄女所述,把所带酒肉,精食美味,香案香台,一一拿出,叩拜石狗,期待石狗能吐出元宝。石狗见美食如期而至,一眨眼功夫吃了个净光,欲将元宝吐出。忽然,石狗发现面前之人,非往年模样,元宝吐至喉咙处,不再外吐,又咽之不下。李祥祜急不可待,寻觅近处得一石碑底座之断块,吃力抱将起来,向石狗头部猛然砸去,狗头碎裂,元宝落地。顷刻间,石狗腹中酒肉散淌一地,石狗魂归天宫,又稍后,石狗的血肠内脏化作了碎石一片,叮叮当当的发出碰撞声响,李祥祜慌忙地捡了元宝,一路战战兢兢,踉踉跄跄,回到了家中。遗憾的是,李祥祜自从砸碎石狗,得了元宝,回家后,就抱病在床,次年的元宵月夜,李祥祜病入膏肓,命丧黄泉。有关这吠天石狗的传说,在李营村,妇孺皆知,关于故事的情节,笔者及编辑们没有添枝加叶,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传说,为什么会传承不绝?读完故事的人们,也许会和笔者一样,禁不住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草稿提供 : 王金丁修改整理 : 朱英盛责任编辑 : 刘红粉非网络配图: 朱英盛、齐莲英【编后语】:每一个村庄,都有一段令人回味的历史。我们的先人,从沧桑的历史中,走出了五千年帝夏的文明。金堤河畔、白马坡里,演绎过多少旧年轶事,历史的烽烟,在许多个时代的夹缝中,川流不息,悠悠过往。我们有理由讴歌,一切真善的心念。我们的《一村一故事》正在打造美丽滑州以及滑州的美丽。白道口镇《一村一故事》编辑组,竭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故事素材,挖掘和发现村庄历史,传承文化!白道口,这方历史文化厚重的热土,通过编辑组的不懈努力,通过滑县百事通网络平台的故事展示以及政协《一村一故事》编纂出书的文史记载,白道口镇,定会再现历史繁华的风采,精彩故事,精彩纷呈!欢迎关注,欢迎提供故事线索……(责任编辑:刘红粉)
手机人人都有,有人用它聊天,有人用它上网,有人却用手机赚到了钱!概帮,我县最具影响力的微营销体系。加入概帮,让你原本空闲时间,产生价值。现诚招各村~~庄主
(有实体店优先)
概帮,专注微营销 电话:15565702626
长按二维码关注~~~
报名点击阅读原文
推 广联系我们微信:huazhouweixin电话:15565702626
滑州在线业务电话:
15737201988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