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博物馆内,收藏着一块刻着“中央人民政府”六个大字的匾额,据说这是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中央办公厅主任齐燕铭专门为中南海制作的,毛主席和周总理看到之后却直呼:“不能挂!”

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政机关大多都挂了牌子,为什么中南海不挂呢?为什么毛主席和周总理极力反对呢?

1949年,平津战役胜利之后,新中国的曙光就在眼前,当时整个华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已经基本扫除,北方初定,毛主席就带领中央机关和众多领导同志迁移到北平,为后续建国大业以及统筹全国做好准备。

还没进入北平市区,有个问题首先难倒了大家——这么多领导人进城,住在哪里呢?

北平的国民党虽然被打跑了,但这里城中还分布着四个臭名昭著的恶霸,还有清朝的遗老遗少,北洋军阀的后代,局势相当复杂,这也给了蒋介石机会,浑水摸鱼安插间谍,据说当时一座北平成潜伏的国民党特务达到上万人,让即将就任北京市长的叶剑英非常头疼。

这么多领导人要是进了城,只怕国民党搞暗杀的特务们要一拥而上了。

毛主席也考虑到这个问题,毕竟已经到了新中国的筹备阶段,每一步都不难马虎大意,不只是他,任何一个同志都不能冒这个风险。

毛主席在北平城看了一圈,最后敲定了郊外的香山别墅。

香山这地方距离市区还有段距离,没有什么聚集的人家,相对而言环境清幽私密,不容易被人打扰。

而且借助地形优势,也有利于警卫员们展开工作,怎么看这都是个风清水秀的好地方,毛主席看了一圈非常满意,于是就决定和一些重要领导人在这里住下,这样他们讨论政治协商和建国问题的时候也能不受外界的干扰。

与此同时,也是给北京市委的同志们一段时间,赶紧整顿北京市的治安,清扫反动势力,可谓一举多得。

毛主席想的非常周到,然而在香山没住多久,尤其是当北京的内部局势得到了进一步稳定之后,新的问题出现了。

太不方便,也太不安全了。

香山就那么大的地方,国家领导人可以住在这里,但是国家机关北京市委以及所有工作人员不能都住在这里。

随着政治协商的逐渐深入,毛主席慢慢发现,有关建国的一系列事情琐碎又繁重,每天千头万绪,时时刻刻都要找各种不同的人商量,而且这些人住在北京的各个角落。

要是见一个两个人,无论是毛主席去北京还是同志们来香山都无妨,可是见的人多了,每天来往太不方便。

而且还有个非常要命的问题——不安全。

虽然说如今叶剑英已经能够基本掌控北京的局势,但国民党的特务不仅多,隐藏得也深,要是每天开车带着毛主席两头跑,谁也不敢保证万无一失。

于是思来想去,叶剑英建议主席回城里住。

可是城里哪里找一个环境清幽僻静,私密性又好的地方呢?

叶剑英第一时间想到了中南海。

中南海元明清三代应该都是皇家园林的一部分,在清中期以前是专门供皇帝和后妃消暑赏玩的地方,直到光绪年间开始走入大众视野,被赋予了政治色彩。

当年光绪皇帝就是在中南海主持了百日维新,政变失败之后,和慈禧太后母子反目,被慈禧夺权之后囚禁在中南海,到死都没有离开这里。

抛开这些政治因素不谈,中南海作为皇家园林,环境清幽,景色怡人,宫殿建筑相当美观,一石一瓦无不彰显着皇家审美的恢弘大气。

不仅如此,中南海也足够僻静,保密性也好,当年皇帝住在这里,守卫都可以万无一失,也有利于警卫工作的安排。

叶剑英对自己这个选址非常满意,兴高采烈的告诉毛主席,结果毛主席听过之后连连摆手,义正言辞的拒绝道:“那是封建王朝皇帝住的地方,我们共产党人以民为本,不能搞封建独裁者那一套,更不能住在皇家园林里高高在上。”

叶剑英表示自己没有这个意思,他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苦口婆心的劝说毛主席,结果两个人谁也没有说服谁,不欢而散。

之后叶剑英不肯放弃,又再次找到了周总理,周总理直接提议召集香山的这些同志们开会,大家一起商讨到底住哪里比较好。

在大会上,毛主席重申了他的观点。

皇家园林实在太过奢侈了,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这和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作风相违背,不仅如此,皇家园林代表着皇帝,代表着权威,这样就从人民中间抽离出来,毛主席认为自己是人民的儿子不能做这样的事。

叶剑英很快反驳了毛主席的观点。

“主席,中南海虽然是封建王朝的皇家园林,但是我相信共产党人可以赋予这里新的意义,这不正是我们共产党人革命的意义吗?”

把一切封建的,上层社会的,都变成民主的,人民的。

毛主席很快被叶剑英说动了,周总理听了之后都连连点头,最后大会投票通过,党中央的重要领导同志们把住处迁移到了中南海。

收到这个消息之后,中央办公厅主任齐燕铭非常高兴,再加上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党政军群政府机关正在到处选址做办公楼,为了和民房区别,大家都会在大院门口挂个匾额,齐燕铭也准备在中南海门口挂上中央人民政府的牌匾。

但是在彼时中国正处于贫困之中,所以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齐燕铭直接用中南海的木料做成了个大匾,在上边工工整整的写下了中央人民政府几个大字。

这几个大字是挂在新华门进门的影壁上的,而后又被转移到了新华门大门口正上方。

而这块匾也就这样挂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南海因为需要休整,这才将其取了下来。

而考虑到这里是我党的要地,自然要精心筹备,因此齐燕铭经过几番努力,才找来了一块比较好的木头,制成了新的匾额。并且因为做工精良,所以这块匾额自然要比原来的那块要好上很多。

可没想到,这件事被周总理知道后,看到这么大一个匾额,连连摇了摇头道:“这个东西不能挂。”

齐燕铭有些不解地问道:“为什么?”

刚开始齐燕铭还以为,毛主席和周总理是嫌弃这个匾额不好,如果是这样还是可以再换,但是在这之前也挂过匾额,为什么如今周总理会说不能挂了呢?

结果他想岔了。

周总理指着富丽堂皇的匾额说道:“挂上这个东西不就是高人一等吗?这和封建官僚的官僚有什么区别?”

周总理一语惊醒梦中人,齐燕铭瞬间明白过来,他又想起来毛主席三令五申反复强调自己是人民的儿子,要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

人民的儿子怎么能高高在上呢?人民的儿子要做人民的公仆。

他立刻拍了拍自己的大腿激动地说道:“的确不该挂!”

虽然这块匾额没有挂到中南海去,但也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毕竟这背后蕴含着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共产党员的殷切期盼,有着相当高的教育和警示意义,所以后台这块匾额被送到博物馆珍藏了起来。

在中南海居住的日子里,毛主席无时无刻不在告诫自己,自己的一生都是要为人民服务的,并不能重蹈封建官僚和封建王朝的覆辙,因此他常怀谨慎之心,时刻告诫自己。

毛主席的衣食住行也相当朴素,每天只吃两个素菜,偶尔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朋友来客人才会吃点肉,而且主席家中的陈设也非常的简单。

曾经有中南海的工作人员感到差异,毛主席日理万机,书房里却只有一张书案和一堆书架,房间里面除了床和简单的桌子之外,更是没有别的东西,完全不像一个国家领导人的样子。

毛主席也经常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有的衣服洗的发白掉色还在穿。

而且毛主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他不是中南海的主人,只是暂时住在这里,他甚至从自己的工资和稿费中拿出一部分每年给中南海交房租,这一行为也感染并且带动了很多领导同志。

1967年,毛主席亲自题写“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专门摆放在中南海新华门的门口,这块匾比“中央人民政府”更加掷地有声,里面蕴含着毛主席和无数共产党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承诺。

中南海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住所,从毛主席之后,一代又一代延续了下来,而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毛主席正在时刻告诫他们,共产党人离不开四个字——以民为本。

不得不感慨毛主席那一代领导人的睿智和格局,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领导人,中国的发展才能蒸蒸日上。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