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字”关注我们
会昌第三季度
22位好人以平凡大爱感动大众
光荣上榜
他们均是来自群众身边的
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好人
他们坚持立德修身、弘扬美德、释放大爱
所彰显的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生动、最真实的写照
孝老爱亲类
(共7人)
1 何成荣 洞头乡下东坑村村民
“我没觉得自己多做了些什么,孝敬老人,天经地义。”今年59岁的下东坑村人何成荣这样淡淡的说。
何成荣脚有残疾,家境贫寒、晚婚、无儿无女,早年妻子和父亲相继去世、留下一个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悲惨的命运并没有动摇他孝敬母亲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忙完农活回来,他总是第一时间陪母亲聊聊天解解闷,老人想吃啥,他从来都不嫌麻烦,总是尽量满足,把老人身上打理得干干净净,照顾得舒舒服服。
孝顺老人最大的挑战就是“耐心”、“恒心”,千难万难难不过给老人一个好脸色,若在照顾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不安心,但这样的情况在何成荣脸上从来看不到的,有时候何成荣也会遇到烦心事,但他从不会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来。
去年,何成荣母亲意外跌倒,造成行动不便,他更是悉心照料、端茶送饭。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有时候性情暴躁,对何成荣无理谩骂,但他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老母亲哄开心。就这样,来来往往,他依旧坚持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用何成荣“她养我小、我陪她老”这句话来说,虽是人间常情,说说容易,但做起来很难。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华丽的辞藻,但他朴实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这种“你养我小、我陪你老”的孝敬结亲的做法,让美德的光辉洒满了下东坑村的天空!
2.刘长春 周田镇小田村村民
刘长春,男,1985年12月生,刚出生就不幸患有天生视力残疾,视力低下,13岁那年,父亲因车祸去世,与母亲和奶奶相依为命。
2012年3月在周田镇村干部帮助下,刘长春参加了赣州市残联按摩技术培训班,他认真学习钻研,培训结业后因为成绩优秀很快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正怀着春春和梦想的他,想大干一场,规划自己的人生美好图景。谁想天有不测风云,刚工作不到二个月,家中传来噩耗,电话那头说“长春!你妈中风了”。接到电话的他,没来的及多想就连夜赶回家中照料卧床的母亲。母亲张连娇,57岁,半身不遂,瘫痪在床,从那时起刘长春每天都陪在母亲身边,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他身上,照顾母亲从来没有懈怠过。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句话用在刘长春身上并不合适,日复一日的精心照料使得他母亲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原来满是皱纹和苦恼的脸上也总是挂满了笑容。
“百善孝为先”,“事父母能竭其力”,刘长春在五年多的漫长时光里,始终无怨无悔地侍奉多病的母亲,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如今母亲病情有明显好转,她逢人就夸儿勤劳、孝顺,她说:“我能活到现在,全靠这个儿子了,有他这么个儿子真是我的福气!”
而家里,还有老迈的老奶奶何秀兰,今年92岁一直居住老土坯房,作为孙子的他,主动承担做“儿子”义务照顾生活起居,并不离不弃将老奶奶从老土坯房接到和自己一起居住,平日里给奶奶的被褥衣服都定时拆洗,始终保持洁净,每天起床后就帮奶奶倒洗脸水、梳头、整理衣服。晚上陪睡奶奶的身旁,老人起夜他就搀扶奶奶,以防奶奶摔倒;如果奶奶有病,按时倒上开水,让奶奶定时服药;老人想吃什么就给她做什么菜;刘长春为了不让奶奶寂寞,经常跟奶奶拉家常,讲笑话,讲故事,让奶奶开心,刘长春对奶奶精心照料无微不至。
3.李红英 富城乡板坑村委会妇联主席
李红英跟吴江海结婚以来,一直住在永隆乡长谭,夫妻和睦,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夫妻,虽丈夫兄妹众多,公公早年已逝,婆婆体弱,家庭的重担都落到他们的身上,但李红英从无怨言,主动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担任起了又当嫂又当娘的角色。夫妻俩“里应外合”,把这个大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条。老公弟弟的婚事她忙前忙后,婆婆身体弱她经常赶圩时买些有营养的东西给婆婆,婆婆经常感到有这样的儿媳妇很幸福,经常在人前人后夸赞儿媳。弟弟结婚后,便分了家,她主动把房子让给了弟弟和弟媳。自己一家搬到几十公里以外的板坑村。一住便是几十年,逢年过节她都会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去看望婆婆。每年换季都会给婆婆添置几件新衣裳,隔三差五都会打话给远方的婆婆嘘寒问暖,生怕婆婆会冻着饿着,一回家她就会劝婆婆搬过去跟她们住,可婆婆总是舍不得老家。妯娌间的关系也如亲姐妹。她就是这样一个难得的好儿媳,都说人世间的关系婆媳的关系最难处,可她用自己的行动否定了这一说法,她就是这样一个有孝心的人,用她的孝心、爱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的儿女也是非常懂事,上进,有爱心。子女们个个成绩优异,考上了大学;侄子侄女相继也都考上了大学。正因有了“滴灌”式的培育,个个孩子都有孝心,逢年过节都会买营养品看望奶奶,帮奶奶捶背,一家人其乐融融,让人羡慕不已。
在村里她既是村妇联主席,又是县人大代表,她处处为村民着想,为村民办事,年初有一户烟农想种烟,可自己的烟田连种了几年会烂烟,想轮种,可以换不到田,这时他找到了李红英,李红英想了想,找到了钟某让其更换,钟某不太乐意,说自己的是好田不愿换,李红英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换。这样的小事她办理的有很多很多……,有时为了别人的事她饭也顾不上吃。她就是这样一个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好人。
4.张文峰 周田镇半岗村村民
张文峰,男,1990年4月出生在周田镇半岗村,初中文化,会修车,现在开水泥搅拌车,是一个诚实守信,地道老实的普通人。
张文峰的父亲是一名矿工,老实本分。由于长期矿下做业,身体落下了多种疾病。在2008年病情恶化,检查患上矽肺病,生活难自理,从此瘫痪在床九年。这一年父亲生病后,他毅然的辞去在外收入不错的工作,回家照顾父亲,主动承担“顶梁柱”的角色。堂堂男儿开始担负起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的日常护理他都是亲自动手,为了让父亲呼吸新鲜空气,他买来轮椅推着父亲外出晒太阳,怕父亲生褥疮,他买来气垫床并亲自为父亲做按摩;他爱父亲,只要父亲活着,他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精心照料父亲,陪伴他四处寻医,耐心的聆听父亲的烦恼,安慰父亲积极面对生活。然而在这样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中,最终还是没能挽留住父亲的生命,2017年5月,父亲病逝。
2010年,老天爷再一次给他开了个玩笑,他的大女儿被县人民医院检查出“白血病”。 “白血病”三个字,像一座山压在了这个苦难的男人肩上,更是压垮了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步步艰辛,孩子终因条件不允许而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离开了人世,年仅三岁。 2012年,他有了第二个女儿,小女孩活泼开朗好动。可是在四岁时,因蚊虫叮咬导致连续高烧不退,四处求医还是不幸夭折。幸运的是 后面又生了一儿一女,女儿七岁,儿子四岁。活泼可爱,惹人喜爱。
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爱他的妻子。家庭中的重活、脏活包括家务活,他都抢在妻子前面干了。夫妻俩互敬互爱,相敬如宾,让家里时时有笑声,处处有温情。夫妻俩勤劳和谐,积极搞好农牧业,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惹得乡邻羡慕有加。
在张文峰心里看来,虽然眼下的生活无法弥补他对过世的父亲和女儿的缺憾,也无法给予儿女物质上的富足,但他愿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儿女健康成长。让他们在苦难和现实中学会坚强,学会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努力学习,认真做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告诉女儿,虽然你无法选择出身,但你可以选择将来的路,路就在你脚下,所有困苦都是暂时的,只要积极面对生活,就一定能得到幸福。
5.肖周智 市场和质量监管局机关后勤中心主任
肖周智,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市场和质量监管局机关后勤中心主任。在单位,他是个热心肠,上班时间他总是早早来到单位,检查单位的执法车辆车况是否良好,安排好食堂一天的物资采买,尽心尽力做好每一次公务接待;下班以后,他又要巡视单位的水电是否有跑冒滴漏……在家里,他更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2006年12月,他父亲突发脑溢血入住会昌县人民医院抢救。抢救之后,却一直昏迷不醒,成了植物人。两个月后,根据院方建议,肖周智接老父亲出院回右水老家观察治疗。面对家庭的重担和不幸,有着14年军旅生涯的他坦然面对。为方便服侍老父亲,他买了一辆便宜的二手车,每天傍晚一下班,他就风雨无阻赶到40里外的老父亲床前,为老人家按摩,擦洗身子,晚上就与不能说话的老父亲同睡在一张床上,从不不嫌脏、嫌臭。一到双休日,他就带上老婆孩子到老家,陪伴年迈的父母。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直到2011年7月老父亲去世,肖周智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了6个年头。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2年冬,肖周智的老母亲又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2016年又查出腰椎病理性骨折。再次面对家庭不幸,他没有怨天尤人。他带着老母亲辗转多地求医问药,待病情稳定后,他又虚心向医护人员请教护理知识,为老母亲加强营养。酷暑天,他用碘伏为母亲擦洗身子;寒冷天,他就每天为老母亲换纸尿裤。在他的精心护理下,他老母亲没有生过一天褥疮,血色也一天天好起来了,人也更精神了。
肖周智的孝老故事感动了周边的同事和左邻右舍,2016年他还光荣入选了会昌肖氏族谱《会昌肖姓》的“现代孝亲佳话”。
6.王祖林 西江镇钦龙村土地湾小组村民
在会昌县西江镇钦龙村,有这样一对夫妇常年照顾着残疾的弟弟王祖彬,对其不离不弃、有求必应。从60年代至今长达50多年的时间里,他们顶着揭不开锅的家境,毅然让弟弟吃住在家里,当弟弟患重病时更是细心呵护,他们的无私坚守,也感召自己的子女主动加入到照顾叔叔的行列中。他就是王祖林夫妇,一对50年如一日呵护诠释“兄弟”情义的八旬老夫妇。
在西江镇钦龙村王祖林老人并不算大的房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在房子西侧祠堂里,一位老人正坐在竹椅上仔仔细细的编织竹笼。他叫王祖林,今年已83岁高龄,正是王祖彬的哥哥。
50多年前,年轻的王祖彬就发现腰椎骨质增生,由于当时家中经济条件所限,耽误诊疗,最终导致终身残疾。失去劳动能力的王祖彬,一直跟随父母和哥哥王祖林居住在同一屋檐下。一家人生活虽然过得挺“紧巴”,但也安贫乐道。年轻的王祖林夫妻心里清楚,残疾的弟弟,更需要亲人的关心和尊重,生活上,他们已经形成一种默契,有好吃的先给弟弟,发生矛盾总是先从自己身上挑错。
王氏兄弟的父母相继去世后,临终时最大的牵挂,就是失去劳动能力的王祖彬。而此时王家的生活日渐窘迫,王祖林夫妇自己都揭不开锅,又添上一张嘴,日子愈发难以为继。然而,王祖林夫妇毅然接过照料弟弟的重担。“父母去世时最放不下的就是我弟弟,当时我就对父亲说,有我吃的,就有弟弟吃的,不管弟弟以后怎么样,我都陪在他身边。”一句承诺,王祖林夫妇坚守了整整半个多世纪。王祖林说“作为一生一世的兄弟,应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在王祖林夫妇的带动下,他的子女们也非常孝敬王祖彬。只要回家看望父母,礼物都是备的双份。有时给王祖彬的还多些。抽空还会带他去置办新衣服。王祖林今年已83岁,身体不算太好,照料王祖彬的精力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孩子们说:“哪天父母照顾不动了,还有我们,我们会好好孝敬叔叔的。”
7.廖上辉 江西九洲种业办公室主任
廖上辉,男,1982年9月出生,会昌县文武坝勤建村居民,大专毕业后,在县城工业园区九洲种业上班,一边上班,一边照顾着家庭。家里有一位89岁的老奶奶,每天早晚要靠注射胰岛素降血糖,不管是服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是很繁琐的事。奶奶虽然有三个儿子,但二儿子已在外居住,长子和三子都是地道的农民,健康意识淡薄,这份责任就落到了孙子廖上辉身上。
一天、两天端水送药是孝心,常年坚持更是责任。奶奶没读过书,从小做人家童养媳,记忆也不好,而奶奶的病有降压药和降血糖两种,并分饭前和饭后服用,麻烦的服药方法根本记不住。于是廖上辉每天饭前先拿好药给奶奶服用,再扶奶奶上桌面吃饭,饭后第一时间端好开水、拿好药放到奶奶桌前,这样一坚持就是10多年。后来病情加重后,廖上辉又挑起了注射胰岛素的重任,不仅每天早、晚饭前要注射,而且每月得上医院取药,药物一天不能停,哪怕刮风下雨、逢年过节,只要药物快用完就得立即上医院买,他的身影连医生都被感动了。
奶奶因常年患病,加上岁数增大,体质下降,一碰到变天,没有及时预防,病情加重,就得住院治疗,又加重了上辉的负担。因为白天要上班,只能是奶奶的儿媳等人轮着照顾,晚上廖上辉主动上医院照顾奶奶,每次一照顾就是两三个月。有一次,老奶奶中风了,连续住了两个多月,他就在医院睡了两个多月,回来整个人又黑又瘦,饭都吃不下,自己也累病了。
由于老奶奶渐渐年迈,病情虽得到控制,但大小便只能在床上。他每天下班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挽起袖子帮奶奶处理秽物,儿女、儿媳都做不到的事情,而一个大男人每天无微不致地照顾着。这一切一切,他从不在亲戚面前诉苦或请功,他总是说:“自己家的老人,总要自己去照顾,因为我们也会有变老的那一天,也需要人照顾。”
助人为乐类
(共4人)
1.梁宗兰 站塘乡社山坝村村民
梁宗兰,男,67岁,站塘乡社山坝村黄瓜塅小组人。
一直以来,梁宗兰就是一位“活雷锋”,他团结邻里、热心助人,还经常帮助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王大妈行动不便,作为邻居的梁宗兰就每天跑去王大妈家帮她做饭、打扫卫生,村里人都夸他是村里的“活雷锋”。他不仅热于助人,还团结邻里。
有一次,邻居家吵架,家里人劝了好久并没有什么好转,直到梁宗兰来到邻居家中,为他们做思想工作并耐心的告诉他们怎样化解矛盾和误会这才和好。
村里人都纷纷的夸赞他是一个“劝架好能手”,有一次邻居们都去忙农活了,眼看天就要下大雨,梁宗兰急忙从屋里跑出帮邻居们收衣服、收稻谷,邻居们赶回来时发现自己家的衣服和稻谷都完好无损,这是邻居们才发现原来是梁宗兰把这些东西全都收起来了。
看似简单的事情,可是谁又能够每天都这样重复着不计任何回报,梁宗兰对邻居们说“帮助大家我非常开心,我的父亲从小就告诉我要懂得热与助人,不要与他人斤斤计较,俗话说的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就这样梁宗兰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对他赞不绝口,有什么好事也总要想到他一起参加。他的一个眼神、一个举动都会让你留意和感动。
2.汪振辉 周田镇新圩村关工委主任、教育理事会会长
汪振辉,69岁,中共党员,曾任右水乡乡长、林业局副局长。现任周田镇新圩村关工委主任、教育理事会会长,退休后一门心思服务村里的建设,积极主动配合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用他的余生继续谱写着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敬佩。
作为关工委主任、教育理事会会长,他关心关注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热心慈善事业,汪振辉老人退休后的收入微薄,生活简朴,但他依然为村里的教育捐资捐物;十多年来对村上的一些民事纠纷进行讲解说服,积极帮助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邻里和睦做出了大量贡献;汪振辉老人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看到村里管理人手少,就主动担当起了村里的义工。我们总能在田间小路看到汪振辉老人的身影,十几年来,他把村里的卫生、绿化、美化管理作为份内的事,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不求索取、乐于奉献的精神。他坚持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及时反映各种不同信息和治安情况,坚持与邪教做斗争,抵制非法传销活动,为净化社会空气发挥了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
3 董发秀 站塘乡社山坝村村民
董发秀,女,54岁,站塘乡社山坝村塘坊背小组人。
她就是助人为乐的其中之一的人,有一位住在她隔壁的老人家,儿女外出务工,只有老人家一人在家里,当老人缺什么东西或有什么事情的时候,她都会去帮助老人。
老人身体不好,热心的她每天经过老人家门口时,都会去看看老人家身体是否健康,也会去和她聊天说话。
有时候还会去请老人家去她家吃顿饭,聊聊家常,让老人不会觉得那么孤单,有时菜地里种了些蔬菜,董发秀也会摘一些给老人。
有一天,老人家的门没打开,她敲老人家的门没有反应,她便把门推开。突然发现老人晕倒在地,董发秀马上打电话给她家人以及叫救护车,经过治疗,老人已脱离生命危险,医生说,多亏董发秀及时发现,要不然后果很严重。
老人康复出院后还是像往常一样一人独自在家中,董发秀还是像往常一样每天去照顾着这位老人家,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理,老人完全恢复了身体,能下床走路了,邻居看见都纷纷对董发秀竖起了大姆子。
当黑暗的时候,一盏明灯照亮了世界,当寒冷的时候,一件棉袄温暖了我们,当饥饿的时候,一块面包满足了我们的饥饿。如果没有这些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国家就不会兴旺,民族就不会富强,哪怕是一块小小的面包片也能让人充饥,让贫穷的人得到帮助。
人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游有余香。董发秀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什么是乐于助人,她是一个平凡的人,却在做着一件伟大的事!
4 习朝波 公安局洞头派出所所长助理
习朝波,男,1993年5月出生,现任会昌县公安局洞头派出所所长助理。2015年入警,从警以来一直虚心好学,忠诚履职,始终怀着为民之心,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016年获会昌县公安局嘉奖。
2018年8月23日上午10时许,会昌县公安局洞头派出所接到在外工作的黄某电话求助,报警人黄某万分焦急的称其独具在洞头乡洞头村的岳母刘某被黄蜂严重蜇伤,情况十分危急!获悉情况后,习朝波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带领辅警驱车火速赶往现场。当民警赶到现场附近,警车尚未停下,就远远看见公路旁边的菜地上有一名妇女发出痛苦的呼喊,颤颤巍巍沿着田埂向公路走来。习朝波见状立即上前搀扶住这名妇女,将其送上警车。经过确认,这名妇女就是被黄蜂蜇伤的刘某。只见她满脸肿胀,表情十分痛苦。在警车上,民警大声询问刘某被蜇伤的情况,但刘某的回应却越来越慢,声音十分微弱,意识已经渐渐模糊。考虑到时间十分紧迫,习朝波一边安排辅警拨打卫生院电话,告知好抢救准备,同时驾驶警车加大油门向洞头卫生院疾驰而去。
赶到卫生院门口时,刘某显得十分虚弱,完全无法站立。为争取抢救时间,习朝波立即弯腰将刘某背起,飞奔至卫生院急救室内让医生对其进行救治,并在医生的建议下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经过先期救治,刘某的伤情暂时得到缓解。经过检查发现,刘某头部、脸部、手部及脚部等多处部位被黄蜂蜇伤,如果没有及时送医,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为防止突发状况,习朝波守候在病床边关注刘某的伤情,直到120急救车将刘某接往会昌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习朝波才放心离开。习朝波同志迅速救助遇险群众的事迹一经报道,获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其实这也不是习朝波第一次助人为乐了。热心救助遭遇交通事故的务工返乡探亲群众、送摔迷路老人回家、深夜前往山村救助突发疾病老人,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见义勇为类
(共1人)
1.肖永红 会昌县筠门岭小照村妇联主席
暴雨来袭,哇…..哇…..!雷雨中田角的水坝里传出一阵小孩们急促惊恐的哭声,在离村道百米左右的田间小溪里,只见两个幼童在混浊的小河陂里挣扎扑腾,死死地拉着岸边的荒草,水陂上方的独木桥上还有一个小女孩吓的惊恐发抖啼哭,一时间,山洪发出的咆哮与幼童惊恐的啼哭汇成恐怖的杂音。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辆路过的白色女式摩托车紧急停下,身材娇小的女子甩掉披在身上的雨衣,不顾水田里禾苗和河边带刺荆棘的阻挡,离开田梗从水田中央急速直冲奔向落水儿童,将他们一一从溪水里抱起,四个人影在岸上短暂停留后,救人者抱起最小的幼童,牵着另两个小孩的手走向雨幕下不远的村庄……。
救人女子名叫肖永红,1989年12月出生,住筠门岭镇小照村,任该村妇联主席。时钟拨回到2018年8月15日下午三点,做完村级乡风文明资料的肖永红听到雷声大作,发现乌云大片大片从东面黑压过来,这是要下大雨的迹象,想起在幼儿园的儿子要接回,她赶紧收拾好东西往回赶,因为小照村委会离家要半小时的车程呢,只是初秋的雨说到就到,刚出村口大雨就倾盆而来,村道路面低洼处迅速出现一个个小水潭,道路两旁的山上出现条条水流,如百川入海汇般聚于水渠中,山脚平时涓涓细流的小溪水量急剧上涨,这是农村下雨天常见的现象。肖永红只好放慢车速小心行驶着,路经黄陂村圆岭组时,突然听到田间的小溪里传来小孩的哭叫声音,透过蒙胧的雨幕,发现有人正在一个小水坝里挣扎。危险!这是肖永红脑海里闪过的第一预感,于是赶紧停车,从而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遇险的小孩是黄陂村的宋晓涵,宋晓月,宋相明姐弟三人,姐姐宋晓涵8岁,宋晓月6岁 ,最小的弟弟宋相明不足2岁,事发当日由于天气热,三小孩偷偷跑去玩水,碰上突如其来的暴雨而涉险,过程中其父母全程未察觉。当肖永红带着三个浑身湿透的小孩找到其母亲蓝春艳,告诉其事情原尾,叮嘱她以后要看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危险再次发生时,蓝春艳当场吓呆了,眼睛直直地看着肖永红说不出话来。
“其实那个小溪水并不宽也不太深,我们大人只要一个纵跳就能过去,只是对于身高不足两尺的幼童来说,暴雨中混浊暴涨的溪流无疑似滚滚黄河,小孩落水处五米之隔是一个灌溉用的小水坝,落差近1.5米,若幼童被冲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我也是有孩子的母亲,我只是做了普通人看到都会去做的事情,在此我要说的是,小孩子假期的安全需要家长的用心呵护,让孩子远离危险,才是体现父母养育责任的关键”采访中,肖永红如是说。
敬业奉献类
(共10人)
1.池涛 演艺公司干部 、演艺公司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
池涛 ,男,25岁,演艺公司干部。狗年之春,他怀着对党的一片赤诚,对扶贫工作的满腔热情,带领工作队,全身心投入到文武坝南坑村这个典型的“十三五”贫困村进行扶贫攻坚工作。吃苦在前,一个月跑遍了全村55户贫困户,吃住在村里,工作在田间地头。节假日不休息,加晚班成为他的家常便饭。有一次,后背皮肤疖肿,他坚持一个星期,白天住院打点滴,晚上进村上户做工作。由于多次赶任务加通宵,造成咽喉肿痛嘶哑不止,无法正常饮食,他喝着面汤水、稀粥,坚持在村里查访问询,完善数据,实在痛得不行,才回城打点滴诊治。
池涛家里有一个刚满周岁的小孩,爱人又怀二胎,在家的时间极少,他内疚地对老婆说:“请原谅我,没把心思放在家里,我是扶贫工作队长,应该拿出其它扶贫干部多一倍两倍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南坑村村支书深深地为池涛的工作作风所感动,他说:“核查情况,解决难题,产业帮扶,他比我们村干部想得多,做的多。”广开门路,牵线搭桥,为解决村道整修和村民出行不便问题,他跑上跑下,四处谋划,落实资金,说服客运公司开通便民客运路线。他多次邀请会昌和外地客商到南坑考察洽谈,发展龙虾养殖,大棚蔬菜、药材种植等多种产业项目,池涛不知花了多少心血。为南坑村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他绞尽脑汁,亲自为贫困户办了20多件实事,受到干部村民的一致好评。他心系村民,不辞劳苦,和南坑贫困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插秧、割禾、分拣烟叶、清理污沟,一个从没有做过农活的90后,和村民打成了一片。一有空,他就在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协同劳作,掌握情况、了解诉求,谋划脱贫致富,已经成为南坑村民的贴心人。池涛办事认真,精通电脑,团结同事,友善待人,谦逊好学的品德和作风受到镇、村干部和本单位扶贫工作队员的一致好评。南坑村的扶贫工作一直处于文武坝镇先进行列。
2.何垂元 洞头乡下东坑村乡村医生
何垂元,男,现年70岁,从1978年起至今在洞头乡下东坑村从事乡村医生,如今已有40余年,他的足迹踏遍下东坑村及周边村庄。几十年以来,他不辞辛苦筑起乡亲们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每月都有百来人前来看病,至今累计已有3万多人次。古稀之年的他原本可以申请退休,与老伴一起去广东带孙子,但他依旧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守。
何垂元从小便跟随祖父学医,从小祖父便教他做一行、履一行,先学医德,后学医,做人要有诚信,他把祖父的教导铭记于心并且身体力行。为了救死扶伤、践行祖父教诲,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一名乡村医生的工作,后来多次参加了县局、卫生院的培训,技术上有所长进,他精通中医妇科、慢性病治疗,很多外村外乡甚至外县外省的人慕名而来找他看病。
下东坑村是洞头乡一个偏远山村,山路蜿蜒崎岖,交通不便,步行得走2个小时,近几年才开通村组公路,驾车得35分钟。全村现有人口288 户1308人,也正因为偏远,村民基本上都不去卫生院看病,都去何垂元的乡村诊所看病。下东坑村屋场分散,且有的山间小道只能步行,但只要村民有需要,不论是白天黑夜还是风吹日晒,也阻挡不论他出诊的步伐。
二十多年前,洞头乡上东坑村上黄屋小组一名妇女在家生小孩,产妇、婴儿都发烧,情况危急,下午六点多钟家属去请何垂元医生,当时天下着下着大雨,何垂元二话不说打着伞走了一个半小时山路赶到病人家中。此时,产妇已经昏迷不醒,何垂元满身湿透,他换掉衣服,马上给产妇、婴儿打针吃药,最终母子平安。还有一次上东坑村一名妇女患崩血盆在家晕倒,丈夫发现她时床上床下血迹漫延,立马去请何垂元医生,那时是十一月份,下午五点多钟,天气非常冷,何垂元医生听到后马上背起药箱飞奔过去,马上给病人诊治、打针输液,她半小时就醒过来了。何垂元满手鲜血,但他心中只想着救人,什么都顾不上,看到救活了病人,他觉得做一切都是值得的。十几年前,河头村巨峰小组的李仁祥患胰腺炎疼痛不止,何垂元给他诊治后打了止痛针,山区医疗条件有限,建议他立马去县人民医院治疗。当时李仁祥身无分文,何垂元掏出八百块钱给了李仁祥,让他马上去医院看病。还有几次,病人病情不稳定,何垂元也是细心给病人诊治甚至驻守在病人身边一整个晚上,确定病人病情稳定后才离去。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经过他的耐心治疗,这些病人至今身体健康,如果不是何垂元医生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以前的条件差,每年给村民看病的钱,到年底了有些患者也付不起,签章不计其数,何垂元知道村民的难处,也很少去催他们。四十年何垂元医生这样一路走了下来,从不怕苦、怕累,治疗了不少奇病怪病。除了下东坑村,他还治疗了肥岭村岽背、太平段及上东坑村上黄屋、大龙巷、坪山等等多处的病人,再偏远的地方,他也是随叫随到,甚至有县城、外县的病人专门找他看病。他能医治好一个病人,解决一病人的痛苦,钱财多少他都不在乎,可以给人治病,看到村民康复,他感到很开心、幸福。
乡村医生60岁时可申请退休,但今年70岁的何垂元,依旧孤守在山村之中,仍然坚持出诊。“如果我走掉的话,老人要买点药都很困难,所以现在我身体还吃得消,我就再干下去。”何垂元如是说道。
3.朱伟凌 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民警
朱伟凌,男,1970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会昌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民警。自1995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先后在基层派出所和一线大队等五个单位工作过,多次获评县优秀公务员,获得上级嘉奖,是公认的调解行家、办案能手。
在文武坝派出所工作十余年期间,他所负责的辖区民警人数少、工作任务重,各项要求严,但他始终没有给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尽心尽职的带领小组人员做好工作。进村入户,排除隐患,对管辖的7个村、三个居委会、共2万余人口进行了合理、有效的管理,未发生民转刑、暴力刑事案件,各项考核指标都名列前茅、年年先进,确保了辖区治安稳定。
2018年2月初,朱伟凌同志调入治安大队案件中队后,与同事一道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半年来共办理各类刑事案件16起、刑拘30人、逮捕9人、起诉3人;办理各类治安案件18起,行政处罚34人,有力的打击了违法犯罪,彰显了法律的公平正义,为会昌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2018年4月,大队接群众反映:在小密乡境内有人非法贩卖柴油,其柴油且有一股异味,都是用小油桶配送,价格大大低于市场正常价格。接报后,朱伟凌带领民警蹲坑守候多天却未发现蛛丝马迹。但他没有放弃,调取了治安及高速路出口的监控,抽丝剥茧,发现多辆油罐车驶出高速路出口一会儿就消失了,未经过500米外的治安监控卡点。于是,办案小组分析存储柴油的仓库应该就在附近。这个判断为案件的排查大大缩小了范围,经过摸排在游某后院找到为劣质过滤的加工点,当场发现用于过滤劣质柴油的三个油罐、一个过滤器。经过大量调查取证工作,掌握精准线索后,办案民警赶赴福建省泉州市对涉案人员吴某进行劝投。吴某等多名涉案人员迫于压力陆续前来我局投案自首或被抓获归案。
根据工作需要,朱伟凌同志还是庄口镇、庄埠乡、白鹅乡的挂点民警。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下到挂点乡镇派出所联系工作,深入村组走访群众,对十几个村的社情民情了解到位,对重点人员熟记在心,他所挂点的庄口镇在2018年上半年的综合考评中荣获第一。“工作不分份内份外”,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完成自身繁重的工作外,全力协助西江镇派出所查处一起妨碍公务案,尽心帮助庄口镇派出所查处一起阻碍民警执行职务案、白鹅乡派出所协力查处一起赌博案件,有效的打击了违法犯罪,确保了社会稳定和谐。朱伟凌就是这样一位尽心尽职,为社会平安保驾护航的人民警察。
4.丁赟 县人民医院 儿科医生
丁赟,女,1985年6月出生,从事儿科工作10余年来,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一直秉承“患儿至上”的准则,时刻践行着“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精神,深受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并多次荣获医院“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记得2014年10月的一个忙碌的晚班,急诊来了一个1岁左右的高热患儿,在测量体温时患儿突然出现呕吐、面色发绀、呼吸、心跳骤停,丁赟紧急组织抢救,清理呼吸道,为了给患儿争取抢救时间,她也顾不上脏,直接给予患儿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历经10余分钟的抢救,成功的把患儿从死亡线上拉回。有人问她,那么脏,不觉得恶心吗?她只说了一句,如果是平时,看到那么多的呕吐物,肯定会恶心,但是在死神面前,时间就是生命,没有脏臭而言。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多年来她一直以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掌握儿科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儿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并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在空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不抱怨,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品质,此外,她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患儿看病时,关注患儿的心理变化,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从点滴做起,在平凡的工作中做不平凡的事。2015年5月一个中午,连续值班24小时的丁赟正要下班,急诊来了一个早产的患儿,面色、口唇发绀,无心跳、无呼吸,丁赟立即实施抢救治疗,成功的挽救了患儿的生命,经过5-6周的精心治疗,患儿渡过了呼吸关、感染关、黄疸关、喂养关,并成功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并发症,患儿恢复良好,出院的时候患儿的父亲带着锦旗满怀感恩的握着丁赟的双手说:“多亏了你们,我孩子才捡回了一条命。”后来有人和她提起这个事情,她说:其实医生都会这么做的,我只是做好了分内的工作。
从医10余年来,在平凡的医疗岗位上,丁赟同志默默的奉献着,忘我的工作着,用平凡的事迹诠释了一名儿科医生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
5.许德群 市场服务中心干部、右水乡大庆村第一书记
许德群,男,198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2017年6月派驻为右水乡大庆村第一书记。大庆村是“十三五”贫困村,为了尽快进入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他每天吃住在村里,挨家挨户走访,大庆的田间地头都能看见他的身影,深入了解全村42户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以及存在问题等,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制定完成了贫困村帮扶规划计划,以及根据每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制定了帮扶政策措施。经常上户走访过程中,由于村庄出路弯多路窄,骑摩托车多次摔倒受伤,有一次左脚小腿处被摩托车排气管严重烫伤,他因工作业务繁重未及时接受治疗,导致伤口发炎,迫不得已才去了医院医治,但是他没有放下自己的工作,他选择一边工作一边治疗,没有耽误一天工作。他家住西江镇,爱人是镇卫生院医务工作人员,两人一南一北工作,由于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经常大半个月没有回家一次,由于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陪伴自己父母和小孩,将照顾老人和培养孩子的重担扔给了妻子,对此爱人颇有怨言,情绪很大,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沟通,他爱人渐渐的理解了难处和肩负的职责,并且全力支持。
群众对“第一书记”期望值很高,看到群众那期待的眼神,他就下定决心要多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他先从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小事琐事做起,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村民邓检富老人年近九旬,是老共产党员,平时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人虽然不是他的帮扶挂点户,但是他还是经常买糕点、牛奶等物品去探望老人,陪他聊天、嘘寒问暖,老人逢人便夸“第一书记后生仔真是蛮好的”。挂点户张兴贵夫妻俩已年近六旬,儿子儿媳还闲赋在家,儿子由于身体不好,不能干重体力活,不宜到外省务工。得知这一情况后,他主动联系会昌人才交流中心,介绍张兴贵的儿子儿媳到县工业园做服装加工。解决了就业问题,又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增加了经济收入,令张兴贵一家人深为感动,也为其家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始终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时时以身作则,处处率先垂范,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认真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下足“绣花”功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2018年7月被县委表彰为“优秀驻村队员”。
6.杨聪 县公安局文武坝派出所辅警
杨聪,男,1998年8月出生,现任会昌县公安局文武坝派出所辅警。杨聪同志入警不满三个月,就成功处置一起突发事件,其英勇无畏的表现令人敬佩。
5月23日上午9时53分,会昌县公安局文武坝派出所接110派警称:家住文武坝镇文家塘市场的曾女士报警,其儿子在向其要零花钱未果后,跑进厨房拿起菜刀架在脖子上扬言要自杀,并拧开了液化气瓶,手里攥着一个打火机声称要点燃液化气。事发地点位于熙熙攘攘的市场内,周围楼房店铺林立,万一其点燃液化气瓶导致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情况万分紧急,接报后,文武坝派出所高度重视,所长严泽森立即亲率辅警杨聪等人前往处置。
现场位于一旧居民楼的二楼。在楼下,处警民警迅速劝离了围观群众并设置警戒线。至报警人曾某套房门口,民警听到了室内一少年的阵阵咆哮声,伴随着的是一股刺鼻的液化气味。进入室内,看到了狭小的厨房里左手拿着打火机,右手拿著菜刀抵着自己脖子的少年坐在角落,他身边是一个正在往外泄漏液化气的液化气罐。看到民警进入,少年迅速站起,挥舞着菜刀叫吼着要民警都退出去。民警边好言相劝并试图靠近,但少年情绪完全失控且更加暴躁,突然,他操起菜刀一把将手里的打火机砸烂,咆哮着要民警退出厨房,不然,他马上挥刀自杀。面对少年的全然失去理智,民警不敢贸然行动,答应其“要求”,暂且退出了厨房。所长严泽森与大家商议,一定要确保不出事,确保少年的人身安全,伺机进行营救。民警保持一定距离通过言语对少年进行劝导,但少年置若罔闻,一直都把菜刀死死架在自己的脖子上。若强攻,厨房狭窄,在控制过程中少年肯定会反抗,极易导致民警或少年受伤。这时,参与处置的杨聪沉着冷静地说:“所长,待他有所疲倦时,让我上。” “好,就在这找突破口,伺机夺刀!”所长严泽森肯定了杨聪的想法。
时间一分分过去,大家都保持着克制。一个小时过去了,安抚与劝说依然未见效。这时,少年兴许是累了,将菜刀从颈脖子上拿了下来。杨聪给了所长一个眼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厨房,一把摁住了少年拿刀的手,将其手中的菜刀夺下,其余人员跟进将少年控制住。至此,该起突发性事件在杨聪的奋勇果断出手下,零伤亡得到处置。考虑到少年精神上有所疾病,应少年母亲的要求,当天中午杨聪等人又护送少年至赣州市第三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危难之时见身手!杨聪同志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挽救危难于无形,彰显了公安辅警的英勇与担当,是公安辅警队伍里的楷模!
7.陈玉莲 县委政法委矛调室主任、政法委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
陈玉莲,女,196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政法委矛调室主任,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一直担任县委政法委精准扶贫工作队的队长,并坚持“入村户、访民情、排民忧、解民难”,充当脱贫攻坚信息员、调解员、消防员、宣传员,因此陈玉莲同志也被小坝村干部群众称为“陈大姐”。
政法委结对帮扶挂点的小坝村位于会昌县月亮湾新区东部、文武坝镇政府南部,距县城500米、文武坝镇政府2公里处,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村,群众收入来源主要靠务工收入,房屋出租为主,缺乏有效的致富良策。陈玉莲同志担任帮扶队队长以来,始终心系挂点村社情民意、产业发展,走村串户,了解调查社情民意,多次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与村干部、党员代表座谈交流,进村入户调查走访,实地查看了解,在充分掌握全村实际的基础上,立足全村实际,充分发挥养殖等产业优势,制定了切实可行高标准鱼塘、稻虾共养计划,为挂点村的强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陈玉莲同志自2010年抽调月亮湾征地拆迁指挥部负责征地拆迁工作开始就与小坝村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前,其一直在小密乡、白鹅乡、庄埠乡等乡任职,充分发挥联系妇女干部、贴近家庭的优势,准确把握妇女干部的自身优势和鲜明特点,对矛盾纠纷化解有独特的方法和技巧。2017年5月在小坝村保障房的建设现场,欧招秀自建房与李裕福保障房建设迟迟未动工,经初步了解是因两家人土地问题未协商好,导致安全住房建设一直未见进度,得知这一情况后,陈玉莲同志多次深入两人家中做解释调解工作,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确保了安全住房建设如期完成。
陈玉莲同志始终心系帮扶户,坚持以“输血的同时重在造血”为前提,搭建为民“连心桥”。2015年5月,刚开始开展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陈玉莲同志就带领结对帮扶干部深入联系户家中,与农户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工作日志上做了详细的记录,对于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农户做出解答,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回到单位后及时向单位主要领导进行汇报,研究制定解决方案为农户解决。2015年,了解到扶贫户李洪胜的家庭情况后,奔走于县妇联、民政局等单位,着力帮助李洪胜妻子申请“两癌”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保洁员工作,让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坚定了其脱贫的信心也更加。截止2017年底,李洪胜家从土坯房搬入了楼房,并于2017年顺利脱贫。
脱贫攻坚路上有很多惠农政策,让贫困户知晓熟悉政策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陈玉莲同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还扮演了政策宣传员的角色。她深入全村建档立卡户家中都会对扶贫政策进行宣讲,每次开户长会都会把产业扶贫政策、保障扶贫政策及健康扶贫政策等逐一讲解。自己吃不透的精神,及时到相关职能部门咨询,确保各项扶贫政策精神能深入每一贫困户,确保所有贫困户能按期脱贫。
8.刘源 组织部信息调研科科长、高排乡云雷村第一书记
刘源,男,1987年7月出生,组织部信息调研科科长,高排乡云雷村第一书记。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扶贫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刘源对农村工作并不陌生,从2017年初接受组织选派到挂点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他就暗下决心,要从解决群众身边的一个个小难题、小诉求、小事情入手,下好“绣花”功夫,换取村庄面貌的大转变。
云雷村有19个村民小组1032户4638人,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村,如何尽快熟悉村里的情况,他选择了一条最笨却卓有成效的方法。他白天忙活着到各个小组开户长会(每户人家来一个人),晚上就在村委会门口摆“龙门阵”,村委会小广场的“乡村夜话”也由此而来。同时,他在村干部的指引下一户户走访贫困户。通过小规模的恳谈会、户长会和入户走访,不仅尽快熟悉了村情,还了解了每一户贫困户家中的真实情况、理清了村民们的诉求,也解决了一些小问题,调解一些小纠纷,办好了一批小事情。一个月跑下来,他画出了全村各小组贫困户的分布居住图。同时了解到云雷村产业发展乏力,是实实在在的穷村。没有产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限,村两委在群众中没有威信,前几年,村委会连召集党员群众开个会都难。为了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他及时把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向单位领导作了汇报,在县委组织部主要领导的指引下,他逐渐认识到,要让云雷这么大的一个“穷村”实现“蝶变”,没有产业是不可能的。于是他把目光从解决小问题到发展大产业上来。
云雷村周围群山环抱、中间地势平坦,村子中央更是有上千亩的良田。为了利用好这一优势,2018年初,云雷村成功引进山东潍坊宏源果蔬农业发展公司,在全村规划一千亩左右的大棚蔬菜,做强脱贫产业,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了确保第一期大棚380亩能顺利开工,必须在20天内完成土地流转才能建成高标准良田,刘源协同村两委组织人员一起深入村组开展工作。一开始,村民们并不理解,认为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要把原来的田埂全部清除,到时就认不出那块地是自己家的了,况且土地出租出去了,自己家里人就没事情干了,也就没有收入了。要马上转变村民的观念并不容易,他和村干部们从党员、小组长入手,一户一户上户宣传政策、签订协议,打消群众的顾虑,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规定时间内把380余亩土地全部流转到位。开工那天,宏源果蔬负责人高兴地说:“我们在很多地方承包了蔬菜大棚项目,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流转这么多土地你们村算是第一个”。目前,该项目已建成第一期蔬菜大棚380余亩,冷库500余平方,办公区150余平方。今年6月份,第一茬贝贝小南瓜一上市便被香港客商订购一空,后期的小南瓜也被提前预定,贝贝小南瓜不仅销量好而且效益可观,这极大地激发了蔬菜基地生产方的积极性。8月份,第二期蔬菜大棚500亩土地流转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除了蔬菜大棚基地,村里还引进200亩桃李基地,鼓励村民发展了一批脐橙产业基地,为确保这些产业基地有充足的劳动力供应,村里成立了云雷村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全村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既保证了村级产业基地的劳务用工,又为贫困户实现充分就业提供了便利,促进了贫困户增收。现在仅蔬菜基地每天就需要60个左右工人,根据不同的工种,日工资在60元到220元不等,让更多的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民们不仅有土地流转的收入还有在产业基地的务工收入,贫困户还能享受到产业分红。同时,产业发展还激活了村级集体经济“一池春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能达到近二十万元,彻底解决了村里没钱办事的尴尬局面。
现在的云雷村,村两委班子干事更有劲头了,扶贫产业兴旺起来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村民们的笑容更多了,云雷的“脱贫大树”正越长越大、越长越好。
9.谢发桂 筠门岭镇赣信民族希望小学教师
谢发桂,男,1968出生,自1989年瑞金师范毕业以来就一直在边远山区任教,到现在已经近三十年。2008年,谢发桂调入赣信民族希望小学,这是会昌县筠门岭镇一个偏远的山区教学点,由于地处偏远,许多教师在这里呆了不久就要想办法调走,现在只有谢发桂依旧坚守。谢发桂刚到赣信民族希望小学工作的时候学校还有8位老师、138个学生、4个年级,后来慢慢的老师调离了,学生也减少了,现在就只剩下谢发桂一个老师和2个年级共 6个学生。
为了把最好的教给孩子们,谢发桂对自己的要求一直很严格。教孩子们写字,他苦练板书,有时候一个字要重写十几遍,直到非常工整;教孩子们拼音,他每天听电视新闻、对着书本练发音。正因为谢发桂认真负责的态度,他的教学成绩一直很好,很多同事也劝他调离去更好的学校,但谢发桂却说:“我自己出生在山区,那时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读书的话要去到隔壁的乡镇,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山里的孩子想得到教育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我就会坚守我的岗位。”
由于现在只有谢发桂一个老师,学校的两个年级是合班进行教学的。每天七节课,包括数学、语文、体育、美术、写字、阅读,所有课程都是谢发桂一个人承担。每节课40分钟,谢发桂前20分钟给一年级的上课,上完后让一年级的学生做作业,然后又给二年级的学生上课。每天谢发桂都要在讲台上站上5、6个小时,实在站的累了才坐下休息几分钟。
“谢老师会给我剪指甲、谢老师会给我梳头……”下课后孩子们如数家珍般的向记者说起了谢发桂对他们的照顾。在学校上学的蓝玉花、蓝星龙、蓝星福三姐妹是留守儿童,她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家中只剩下70多岁的爷爷和90多岁的祖母,“谢老师会帮我剪指甲,看到我的头发脏了还会帮我洗头和梳头”蓝玉花告诉记者。
“现在学校 6个孩子中有 2个是留守儿童,我不仅要教他们知识,更要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我不仅要做他们的谢老师,更要做他们的谢爷爷”谢发桂说到。
2017年9月3日,谢发桂正忙着给孩子们报名,忽然感觉左脸麻木,不一会嘴巴也歪斜了。他赶忙做好孩子们的报名事宜,而后到会昌县人民医院检查。医生的检查结果为面神经炎,建议谢发桂好好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同时输液治疗。由于不想耽误孩子们上课,谢发桂白天就在学校给孩子们上课,下午放学后再到医院输液,就这样一个礼拜过去了,他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最后,在多年好友朱老师的多次要求并承诺帮他代课一个月的前提下,谢发桂才在医院安心治疗,病好后就马上回到了学校。
“我孙女就在这所学校上学,学校离家很近,非常方便。看到学校的老师越来越少,谢老师又那么优秀,不但教孩子教的好,而且在生活上也很关心孩子,我非常担心谢老师也会调离。但是那么多年了,最后坚守的只有他,我们所有的家长都很感谢他”,住在学校边上的学生家长蓝诗福夸赞道。
近三十年扎根山村,一心一意坚守山村的教育事业,2016年,谢发桂被评为会昌县“最美乡村教师”。
10.魏卫东 会昌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农房办主任
魏卫东,男,198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会昌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农房办主任。
2007年以来,工作上他是勤奋踏实、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的“拼命三郞”,以“服务群众、高质、高效完成任务”为目标,经常加班加点,早出晚归下到各个乡镇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乡镇住房安全保障工作。9月13日下午,在周田镇岗垴村开展八月攻坚行动问题整改检查验收工作,他与另一名组员负责岗垴村71户的住房安全保障检查验收工作,上午在村委会了解老人住老房、D级土坯房拆除情况,中午吃完饭后马上下到各户进行检查验收。因检查验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他心里挂念着工作,骑车不慎摔倒,造成腿部、面部擦伤,鲜血直流,门牙也磕掉了半颗。同事坚持要送他去镇卫生院处理伤口,他却说:“没事,工作搞完再说。”强忍疼痛爬起来又骑着摩托车上路,一直坚持到晚上8点多,把当天的检查验收任务完成后,才与同事一道乘车返回县城家中。晚上回家后,他仍然记挂着第二天继续下村的事情,在爱人的“逼迫”下才去医院检查。拍片后发现左脚4处跖骨骨折,医生当即要求卧床住院治疗。作为规划建设局农房办主任的他,在当前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躺在病床上却仍然放不下工作,电话不停,耐心细致地安排着手头上的工作。正是因为有他这种顽强拼博的作风,得到全局上下一致认可,其所在股室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局先进个人。
感动!
好人的事迹传递着正能量
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
一起为他们点zan!
▋内容来源║
▋转载需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美食探店、活动策划、同城业务等合作联系║18365434018
▋勾搭资讯哥微信║jxhctcwl(粉丝一起玩)
▋法律顾问║钟岩峰║电话:13803573539
请猛戳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