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昆明西站12号(昆瑞路38号)院内的现十四冶办公楼,作为一栋曾与整个国家、民族同命运共忧患具有特殊经历的建筑物,时时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

飞虎队招待所旧址

     位于五华区龙翔街道办事处西站12号十四冶建设集团大院内。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西南联大理学院、文学院、法商学院先后租借昆华农校教学大楼及东西寝室作为校舍进行办学。40年代初,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军中国战期司令部在昆明设立了分部。国民政府将昆华农校拨给美军使用,昆华农校的教学大楼等建筑就成了美军招待所,因当时飞虎队名声显赫,老昆明人也将设于昆华农校内的美军招待所成为飞虎队招待所,是抗战时期援华美军设立在昆明的49个招待所现存的唯一一个。

    昆华农校是当时四所以昆明冠名的学府之一,昆华农校教学大楼始建于1936年,为一幢三层正四方形建筑,正门设计为圆形门墙,外观古朴大气。省主席龙云为其题辞“豳风基础”的奠基石就镶嵌在大楼东南墙基,表明对农业及农业教育的重视。现教学大楼为十四冶建设集团的办公大楼。

遗 址 故 事

作者:李国庆

坐落在昆明西站12号(昆瑞路38号)院内的现十四冶办公楼,作为一栋曾与整个国家、民族同命运共忧患具有特殊经历的建筑物,时时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

十四冶办公楼的前身是昆华农校,始建于1936年,为当时的“云南王”龙云所创办。

昆华农校校区范围宽广,占地达百亩。共有三栋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兼具中西建筑风格的教学楼,主楼中间三层为重檐歇山顶,楼内东西两道上二楼的楼梯,有25级台阶,全用1米多长的完整石条撘砌而成。墙体厚度0.6米,全用大青砖砌成。室内空间高度4米,内走廊宽2米多,原建筑除屋面及楼板外,未用一根柱木。门厅4根大石柱柱顶连接墙体设置为暗望台,极为壮观。四周墙基石加工精致而有檐边,所有的外窗顶全部用石料砌成,既坚固又美观。

主楼两侧副楼为两层单檐歇山顶,是纯粹的中国建筑风格;条形西式窗、拱卷门厅,正门外廊的四根巴洛克式圆柱,则又是典型的西式建筑风格,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当时的昆明实不多见,“其堂皇坚固美观,冠于当时昆明市之任何机关学校”。

教学楼落成以后,省主席龙云兴之所至,在东南墙侧题写了“豳风基础”四个大字,为大楼增色不少,有人将之比作大楼的“楼魂”。

“豳风”源于《诗经》,共有七篇作品。豳在现今陕西邠县一带,是周民族的发祥地。周人重农,在《豳风》中有所反映,因此“豳风”可为“农耕”代名词。龙云将之引申为“豳风基础”,是指将农业教育作为发展农业的基础,确实具有远见卓识。

这栋教学楼自建成后,书写着自己的精彩历程。先是作为昆明农校的校舍,为三迤培养了大批有志于献身农业的莘莘学子,成为发展云南农业事业的有生力量。1938年4月,西南联大理学院看中这块“风水宝地”,曾租用这里作为校舍;吴有训、周培源、杨武之等大师曾在这里任教,孕育了杨振宁等顶尖学子。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昆明遂成为抗日战场的大后方,国内大批工厂、学校、军事机构迁往这里,国际援助也多半先运到这里,再辗转支援国内各抗日战场。于是,昆明成为日寇的眼中钉、肉中刺。日军大本营便加紧对昆明进行空袭,以达到扰乱军心、民心,破坏抗战大后方的目的。在1939年9月到飞虎队进驻昆明之前的两年多时间里,日本空中强盗频频轰炸昆明,给百姓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1941年12月,美国志愿航空队进驻昆明,其指挥官陈纳德和部分志愿队人员就住在昆明农校内的美军第十一招待所,驻华美军司令部不久也设于教学楼主楼内,无疑给昆明百姓服下了一颗“定心丸”,极大地鼓舞了云南军民的抗战士气。

此后,“飞虎队”便成为昆明的保护神,日本“空中强盗”再也不敢露面,“跑警报”从此成为历史。

当时,昆明人(包括外来人)只要经过美军司令部那栋大楼,见到它那高峻雄伟、巍然挺立的英姿,内心便会感到安然、踏实,对抗战必然胜利的信念也油然而生。

但不知从何年何月起,这栋著名的历史建筑变成了十四冶的办公楼,而且对其进行了“整容”改造,昔日风采荡然无存。

2004年,云南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会长、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璋向有关部门提出:十四冶办公楼作为二战中美友谊的见证,应该列为省级文物进行保护。作为昆华农校的教学楼,是当时昆明最豪华的建筑,反映了当局对发展农业教育的决心;作为西南联大理学院,又是西南联大在昆明仅存的两处遗址之一;飞虎队在昆明的招待所有近50处,它现在也是仅存的招待所之一。这三点,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如何继承和发展优秀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沉甸甸的分量。他指出:“建筑本来就是危房,加盖成三层后,不但破坏了原貌,还加大了房屋承重,对保护极为不利。”他还表示愿意为保护十四冶办公楼奔走呼吁,希望有一天能让其修旧如旧,恢复真身。“不但要让它成为云南省的历史文物,还要让它成为国家级历史文物,让更多的人可以近距离地去缅怀这段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中新社昆明2004年3月29日报道云南省人民政府今天在此间把二战期间中美并肩抗日的见证——石碾子捐赠给美国空军博物馆。石碾子是中国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年代用来替代压路机抢建机场的重要设备,被称为“中国人民的一项伟大创举”。当年中国共组织一百多万劳工,在云南拖动巨大石碾,于较短时间内抢建了几十个大小机场,供美军飞虎队、驼峰航线的美国陆军空运总队和中国航空公司及中国空军使用。期间,中国劳工在日军轰炸中死伤无数。

在原驻华美军司令部旧址前捐赠的石碾,为圆柱体,直径和长度均为一点二米,重约四吨。斑驳的巨石静静地承载着那段战火纷飞的记忆和中美血与火考验的友谊。  

据悉,石碾子飘洋过海运后抵位于俄亥俄州代顿市的美国空军博物馆,作为反映二战期间中国、缅甸、印度战场的战役实物永久展出。美国空军博物馆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器博物馆,年参观人数达一百四十万人次。 

现在,昆明市人民政府已经以“西南联大办学和援华美国空军招待所旧址”的名称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更多的人期待着,它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恢复其历史面貌,将其“含金量”将大大提高,在云南的文物宝库中独树一帜,光耀千秋。

来源:五华区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段佳琪

责任编辑:崔志超

编审:王继红

五华抗战遗址|聂耳

翠湖边的每段表演都是一个故事

五华街巷·记忆

植物园里的奔跑才是自由和奢侈!我在昆明,悦跑五华!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