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作为中国的高校典范,在国内有着崇高的敬意。
但是,最近几年,北大有学者教授屡屡出圈的言论,带来很大的争议。
01
最近又一位北大教授火了,姚洋教授,劝年轻人不要买房,顿时一语激起千层浪。
如果这句话是路边某大爷说的,大家也就是一笑了之。
可是身披北大教授神圣光环的姚教授,这一开口,分量还是挺重的,我也特地去看了一下相关视频。
总体上,他的意思还是很明确的,就是觉得年轻人背上了房贷以后,生活质量很难保证,还得掏空父母。
这么说,也没有什么不对,站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也是不同。
他提到了几个观点,值得大家深思一下。
租售同权:
也就是说,租房和买房享受相同的福利待遇,包括孩子上学。
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如果可以实现,必然会给底层的普通百姓带来很大的好处,减轻非常大的压力。
虽然这个政策势必会带来连锁反应,至于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我无法评判。
目前我国租售同权的12个试点城市已经落实,分别是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厦门、武汉、成都、沈阳、合肥、郑州、佛山、肇庆。
这是一个大政策,坐看试行结果吧。
长租房:
为什么要推出长租房呢?
肯定是为了降低年轻人的负担,毕竟租房比买房的投入要少得多。
考虑到租房不稳定,很容易被房东逐年加价,或者扫地出门,长租房可以缓解这个焦虑。
其实长租房和租售同权应该说是一个配套政策,只有租售同权,长租房的市场才可以真正的打开。
试想,如果租房不能享受和买房一样的福利,尤其是上学,那谁还会愿意去长租呢?
做不到租售同权,长租房也许就是一句空话而已。
降地价:
说到长租房市场时候,姚教授提到了让开发商建房时候必须要配套长租房,当然,作为补贴,就是需要考虑降地价。
毕竟长租房占用资金量非常的大,不给补贴,很难有开发商真正抗的住,这个和之前建配套路、配套学校不是一个概念的。
那只是个别开发商,这个建议可是针对整个房地产行业。
这个和地方财政收入是相冲突的,土地财政可是地方财政收入中的一大部分,这个难度不小。
姚教授说到这个的时候,自己也乐了,他很清楚这个难度。
打破户籍制:
上学不和户籍挂钩,因为目前的政策上,上学还是受户籍制影响比较大。
除去人才引进计划之外,落户似乎只能通过买房来得以实现。
所以说,要想真正地实现租售同权,大力推进长租房市场,打破户籍制似乎也是势在必行的。
所以说,任何一个政策的出台,影响都是方方面面的。
02
姚教授是学经济学的,他看问题应该还是比较清楚的。
至少比很多人看的要清楚,他谈的也是目前国家在大力推进的,站位也是很正确的。
但是,当他把这个话题说成劝年轻人要买房的时候,似乎遗漏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中国房地产事业的另一个助力——传说中中国的丈母娘!
这两年关于中国丈夫娘的话题比较少了,但是,结过婚的和将要结婚的,都知道这一关过的有多难。
房子几乎快要成为结婚的标配了,当然有不强求这个的,但是,毕竟还是少数。
这也是房子的一项重要使命,毕竟结婚可是人生的大事件。
之上说的那些,几乎都是需要先组建家庭,方才需要再去考虑的事情。
没有媳妇,谈何孩子,谈何上学呢?
《后汉书》有曰:“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皆归心于我矣。”
安居方能乐业。
杜甫有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里也提到了居。
所以说,房子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有着根深蒂固的概念。
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的,它承担的还有安居乐业的梦想。
如果能力稍微够得着,我想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愿意去买房子的。
自己的和别人的,这在心理上是有着天差地别的感受的。
03
另外姚教授还提到了一个理财收入的概念,5%-7%的收益,在10年到十几年间资产翻倍的概念。
猛一听是对的,经济学上确实是这么回事。
但是,中国财商普及率太低了,真正懂理财的人少之又少,想要做到5%-7%收益的人太少太少。
再加上前几年民间集资以及最近几年理财公司频频暴雷,还有股市的神鬼莫测,洗劫了多少的财富。
说实话,有钱的也不敢轻易去理财了。
所以说,姚教授的言论一出,在网上立刻就遭到了网友激烈的抵制,这个也是有一定的背景基础的。
网友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去攻击一个人,当然了,1450除外。
姚教授说的其实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相信他应该也没有特别的用意。
他也是在国家推出租售同权的大背景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长远地看,我觉得他说的应该是对的。
只不过,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这个言论还是有点太前卫了,流行语也叫出圈,深深地刺痛了当代年轻人的痛点,
最起码,我也不是很接受这个观点,非创业族,我觉得对于刚需,有能力的话,还是能买则买。
先不说中国的长租房刚开始推行,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即便是完善了,买的和租的在心理上还是两个概念。
当然了,作为言论自由,我们也没有必要对此过于计较,不能因为他是北大教授,就不能发表个人观点。
求同存异,理性讨论,文明发言,不搞人身攻击,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中国互联网的进步。
04
最后再说一点。
我觉得作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名人,在公众平台的言行,也是需要注意一下的,避免给社会造成一些不是很正向的影响。
当然了,这一句,并不是针对姚教授,这是对所有公众名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