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烟花,一声爆竹,似乎都寄托着人们对新春的无限憧憬与祝福。然而,当烟花爆竹燃放过度的时候,昔日的欢乐却变成了人们心中的焦虑。央视网近日评论称,“全面禁放烟花爆竹是时候终结了”,此言一出,无疑在舆论场中引发了广泛的反响。我们不禁要问,在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规范之间,我们该如何找到平衡?

说到烟花爆竹,它与中华民族的春节文化有着不解之缘。早在汉代,人们就有在春节期间燃放爆竹的习俗,寓意驱除邪魅、祈求平安。北宋时,烟花得以发明,烟花与爆竹也渐渐结合在一起,成为春节不可或缺的元素。一直以来,烟花爆竹都是我们过年的“标配”,它缔造了节日的欢乐与温馨。甚至可以说,没有烟花爆竹的春节,就如同月缺一角,少了节日的气氛与喜庆。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烟花爆竹燃放越来越频繁与过度,过年“放爆竹”这一行为也在逐渐反思与约束之中。大量烟花爆竹的燃放,不仅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也增加了火灾风险。烟花爆竹所产生的噪音,更是让许多市民望而生畏。正如俗语所说,“有过必有不及”。一个好的传统,在市场与资本的推波助澜下,也会被无限放大与利用,直至走样。烟花爆竹由传统变商业,亦由节日象征变生活烦扰,这无疑值得我们深思。

事物都是有两个方面的。我们不应将烟花爆竹非黑即白地进行批判,更不应一味将其推向另一个极端——完全禁绝。相反,我们需要在传承与规范之间找到平衡点。传统需要创新,创新更需要传承。一方面,我们应该继续传承烟花爆竹这一传统,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习俗。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规范燃放,提高安全性与环保性,将其演变为一种科学、文明的娱乐活动。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政府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法规政策。在 legal 特定的时间、场所开放燃放烟花爆竹,并提供安全指导;加强安全检查,确保符合标准;适当限制燃放数额,避免过度;鼓励环保型烟花爆竹的研发与使用。

第二,商家宜主动减量并转型升级。适时减少烟花爆竹的生产与销售量,转而开发创新型产品,如无烟无声的电子烟花等,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公众应正确对待传统,提高安全环保意识。理性参与燃放,注意安全;使用后正确处理,不乱扔烟花残骸;还需要弘扬关爱之心,减少给他人带来的困扰。

传统与创新、发展与规范,看似对立,实则相辅相成。让我们共同促进烟花爆竹文化的科学传承,以积极进取的态度,点亮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春节烟火。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