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归来,《飞驰人生2》,爆火。

上映仅3日,《飞驰人生2》的票房就已超过7亿,预计票房36亿,有望竞争票房冠军,成为今年春节档最出乎意料的一匹黑马。

不仅如此,这部电影还得到了8分的豆瓣评分,成为韩寒导演生涯中评价最高的一部电影。

《飞驰人生2》海报

《飞驰人生2》接续前一部的剧情展开,主角还是沈腾扮演的张驰,故事的主题依旧是组建车队、进军巴音布鲁克。不过,《飞驰人生2》无论从故事立意、叙事结构还是人物塑造上,相比第一部有了质的飞跃。

尤其是关于拉力赛的大场面视觉呈现,大漠、烟尘和极速扭动冲刺的赛车,让人看得一身热血。

韩寒不一定是最会拍电影的作家,但肯定是最懂赛车的导演。

韩寒与沈腾的这次二度合作,带来不俗作品与成绩,一改近年口碑的低迷,令外界刮目相看,成功“翻身”。

(本文有剧透)

天才滑落的失败叙事

《飞驰人生2》大体上可分为两段,以巴音布鲁克比赛为分界线,赛前的部分突出“抑”,着重描写张驰的人物性格、现实处境,表现角色的犹豫与挣扎、痛苦与彷徨,作为喜剧片的笑点也主要穿插在这一部分。赛中的部分则突出“扬”,专注于呈现一场很燃很硬核的赛车动作戏。

贯穿其中的,就是沈腾扮演的张驰一角。

张驰(沈腾 饰)

可以说,《飞驰人生2》把宝全部压在了主角张驰身上,对这一角色的塑造相比第一部丰满、厚重许多。而沈腾也拿出了不俗的演技,完全驾驭了这个角色。

第一部里,张驰是一名叱咤风云的拉力赛车手,因私自赛车而被禁赛,导致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一落千丈。

人物的矛盾建立在纯粹的身份落差之上:他是一名身怀绝技的赛车冠军,如今却是无法发挥才能的落魄车手。

因此,尽管他贫困潦倒、处境不佳,但内在是一个非常自信、进取的状态,他的一切行动都建立在一个积极的目标之上:重回巴音布鲁克的巅峰。

这种人物基调令《飞驰人生》的燃和励志是通俗的,以至于导演在影片中借由儿子的视角插入的一段动漫化的表现手法,也丝毫不觉得违和。

《飞驰人生》剧照

但到了《飞驰人生2》,张驰这一角色变得更为深沉,厚重了,他成为一名身体与精神都失能的普通人。

在第一部的末尾,张驰开着赛车在巴音布鲁克的终点飞身一跃,影片没有给出他的结局,当时全网都在热议这个角色最后是不是死了。

《飞驰人生2》给出了答案,他还活着,但是身体多处粉碎性骨折,无法再开赛车,只能当一名驾校教练混口饭吃。此时,他已经失去了作为天才赛车手的技艺,成为一名彻头彻尾的普通人,这是物理意义上的失能。

另一方面,自己纵身一跃拿命换来的冠军和记录,因失事后找不到赛车发动机上的铅封,无法证明是否进行了违规改装,成绩无效。这让他不仅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一场虚无,而且还背负了比赛作弊的怀疑与骂名。

他作为赛车手的荣誉和尊严被褫夺,更严重的是,他陷入了难以自证的道德困境,连他自己也时常怀疑取得的成绩是否清白,这种道德折磨令他在精神层面也失能了。

《飞驰人生2》剧照

一头乱发、油腻的胡茬和松垮随意的穿着,无不在反映这是一个为生存苦苦挣扎的中年男人形象。

所以,这样一个张驰完全没有了第一部里相信自己必将翻盘的自信感,而是表现出了彻头彻尾的认命感:平静、温和,为了生计,什么都可以妥协商量。好不容易组建了车队,目标也只是混个积分,给赞助的车厂打个广告。至于自己,则是打算跑上两个弯就假装赛车损坏退赛了事。

当车厂老板的赞助尾款无法到账时,张驰没有多少犹豫,很快放弃了重组车队的想法,把厉小海交易到了竞争对手光刻车队。曾经看得比命还重要的赛车,已经可以被自己当成糊弄和赚钱的工具。

身体的失能、意志的消沉和道德怀疑引起的内心焦灼,贯穿了影片的前半段,最终在张驰试图克服恐惧却意外翻车的那场哭戏中彻底爆发。

张驰翻车后大哭

这里,沈腾贡献了全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场表演,倒挂在车中,先是自嘲,然后痛哭,在被人发现后用一句“想偷师啊”掩饰自己的尴尬,情绪饱满、层层递进,把一个中年男人的失意与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

规则与公平

如果影片仅局限在张驰这一角色的内在冲突,也只是丰满了这一角色弧光而已。《飞驰人生2》更大的亮点,在于为这个热血励志的故事注入了更多的现实表达。

第一部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反派,挑战和挫折要么源于主角阵营自己犯的错误,要么源于意外事故,例如比赛前突然翻车的货车,导致赛车受损、领航员受伤。甚至连赛场上的对手,都是一个与主角惺惺相惜的正面人物,在主角的赛车受损之际提供维修帮助,为的只是希望能够进行一场公平且痛快的较量。

正因为主角遭遇的挑战都是戏剧化的、非现实化的,所以它呈现出来的热血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心无旁骛,只需要专注于自我超越就好了。

但是在《飞驰人生2》中,韩寒呈现了一个更为真实和残酷的赛车世界:有钱的车队、有钱的车手,就是能够获得更多赛车以及技术、训练上的优势。

组委会也不是公正的第三方,而是与各方利益纠葛在一起,偏袒自己人,打压竞争者;为了赢下比赛,车队会采取保护性收购、违规改装、故意阻拦等黑手。

不公正的第三方组委会也成为比赛的阻碍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张驰等人在比赛过程中遭遇的挑战和麻烦,大部分来自这个欠缺公正的赛车行业本身,以至于,张驰本已纠结万分的内心,还要遭遇现实的捶打。

在这个复杂且灰度的赛车世界中,韩寒着重选择了规则与公平的主题进行阐述,这同样是通过张驰这个角色展开的。

张驰是一个了解和尊重规则的人,他熟悉赛事“蓝皮书”,对巴音布鲁克比赛的各项条款了如指掌;当厉小海抱怨很多车队和车手悄悄地在巴音布鲁克的赛道上练车,他坚持不去现场,而是通过摆安全桩的方式模拟巴音布鲁克的赛道体验。

但是,现实的赛车世界是不公平的,光刻车队的经理与赛事组委会主席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勾结。自己想用和叶经理过去的交情,帮厉小海在光刻车队的发展铺个路,却只是换来了叶经理利用合同漏洞的雪藏。

厉小海(范丞丞 饰)

直到赛车碰撞测试发现光刻车队舞弊之后,张驰才意识到,自己所尊重的规则在权势者眼中一文不值,甚至是用来打压自己的工具。于是他终于爆发出了“我是尊重规则,但是这个规则他妈的得公平啊”的怒吼。在当下的环境中,这句台词势必会引起大部分观众的共鸣。

也正是在这一段剧情中,他意外地找到了自己发动机上的铅封。

这是角色的第二次哭泣,混杂着更复杂的情绪,既有卸下包袱、证明清白的激动,又有被人忽视,以至于自己白白含冤多年的愤怒和难过,一句“我不是接受了,我只是过去了”,这句台词,对于那些曾陷入风波与争议、自证无力的人来说,是一句情感浓重复杂的领悟。

这是情绪的宣泄点,也是剧情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人物塑造的终点。

影片一直在强调,张驰和他的车队无论是资金、赛车还是团队配置都难以和主流车队竞争,所以张驰完赛就好的态度、厉小海不求第一,只求踏上巴音布鲁克赛道的愿望,在何种层面上才是合理且具有感召力的?或者说,一个“失败者”的梦想在何种层面是有意义的?

找铅封的情节回应了这一问题。在找到自己的铅封之后,张驰再无对自己的道德怀疑。此后,他实现了精神上的复能,完成了最终的蜕变。他参加比赛的初衷不再只是想着在跑上两个弯就退赛,而是能够坦然面对比赛,享受比赛。此时,他真正走在超越自我的道路上。

追求的是自我的强健和圆满,是《飞驰人生2》表达的核心精神。

韩寒的蜕变

从技法上讲,《飞驰人生2》的叙事手法十分规整,简洁,遵循商业电影的套路。在简短的回忆及开场后,很快就用日期倒计时的方式明确了故事的主线:组建车队,参加巴音布鲁克。

此后,一切剧情都围绕着这一主线展开,没有使用倒叙、插叙等复杂的叙事方法,也不掺杂任何与组建车队、参加比赛无关的剧情,第一部里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儿子一角,用一句“找到了亲生父母”就轻易打发。各种笑点、哭点和矛盾冲突的铺排紧扣赛车这一主题,四平八稳地向前推进。

《飞驰人生2》剧照

相较于《飞驰人生》和韩寒此前的电影,《飞驰人生2》大幅减少了抖机灵、段子式的幽默,笑点的呈现更“正”了,影片前半段的老头乐赛车就是当中的典型,通过场景设计、镜头调度、语言和动作上的反差,营造了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诙谐感。

不仅如此,影片对角色的塑造倾注在了沈腾扮演的张驰一角,几乎全部的笔墨都用在了刻画张驰遭遇的现实挑战、内心冲突和前后转变,他成为承载和驱动主线向前发展的唯一动力。

组建车队、参加比赛的过程,也是张驰摆脱彷徨、寻回自我的过程,主题与角色的合二为一,令电影在流程上变得非常聚焦、直截了当。观众只要盯着张驰这一角色,就能够随着人物经历的起伏,体验剧情的发展以及情绪上的积累和释放。

在完成张驰的人物塑造之后,此后的剧情转向巴音布鲁克比赛现场,此前插科打诨的喜剧元素和深重矛盾的现实元素统统退场,为后面硬核的赛车动作戏让路。

影片进行到这里,已经蜕变为了“一燃到底”的故事,先是天赋异禀的厉小海取得第二名成绩,还令光刻车队的2号车手因急躁而失误退赛。然后是张驰重回赛场,越跑越快,先是漂亮的超车,摆脱光刻二队的阻拦。

这是一个很巧妙的设计,既表现出了赛车场上的凌厉与黑暗,又设计出了拉力赛中难以见到的“硬碰硬”的赛车肉搏战,很多观众在超车的那一瞬间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足以说明这一剧情设计的成功。

最后是张驰穿越冰雹、和领航员孙宇强一起操控赛车,最终凭借一台勉强改装的赛车获得第六名的成绩,还比自己此前创造的纪录快了一秒,尽管落后于时代,却超越了自己。车队还因为总积分胜出,得到了车队冠军。

一波又一波的高潮将故事的热血程度不断拉高,这种热血克服了现实重量,让影片呈现出了梦幻般的不真实,十分符合春节档合家欢的基调。与上次参加春节档“竞跑”的《四海》不同,这次韩寒不再在春节档讲一些悲剧故事给大伙“添堵”,而是极力隐去自己的作者性,用一套工整、细致的视听语言讲述了一个失意中年车手从落魄彷徨到找回自我的过程。

《飞驰人生2》剧照

《飞驰人生2》的结局是韩寒电影里从未出现过的happy ending,也正是这种自我表达的放弃,让韩寒蜕变成了一名更为成熟干练的商业片导演。

作者 | 寇大庸

编辑 | 吴擎

排版 | 茜雯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