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是西汉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政论家兼文学家,司马迁对他的评价非常高,把他和屈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写过许多高质量的政治论文,其中最有名的是《过秦论》、《论积贮疏》等篇章。前者被收入《古文观止》,同时也出现在如今我们的基础教育课本上。
当代网友受影视剧的影响,一提到秦朝,就爱讲一句话,叫做:“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这句话,就是出自贾谊的《过秦论》。
毛主席早年读史的时候,也非常欣赏贾谊的才华,曾经贾谊为作过一首七绝、一首七律,诗中反复称赞他的才华,夸他“胸罗文章兵百万”,同时也替贾谊的英年早逝感到非常不值。
一、《七绝·贾谊》赏析
《七绝·贾谊》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白话翻译: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都是举世无双的。早年他还曾写过《吊屈原赋》,为屈原的死感到非常不值。后来梁王坠马身亡,本来就是一桩意外,他为什么要因为愧疚,抑郁而终呢?
毛主席非常喜欢唐朝“三李”的诗歌,“三李”指的是李白、李贺和李商隐。毛主席在自己的诗词作品中,也曾引用到这些人的名句。
李商隐有一首非常出名的七绝,叫做《贾生》。开头的两句,就是“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毛主席显然也是读过这首诗的,所以他的诗开头一句直接引用了李商隐的原话。
毛主席这首诗的第二句中提到,贾谊曾经含情带泪地写过一篇《吊屈原赋》。贾谊在赋里面提到,自己去长沙去当官员,途中听说屈原沉江自杀的事情,于是写一篇祭文来悼念他。
贾谊认为,屈原是遭受到了世间无尽的磨难,被人所害,所以才毁灭了自己的生命。在那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黑暗时代,凤凰也只能到处躲藏流窜,猫头鹰却在夜空中翱翔。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有才华的人就应该像凤凰一样,翱翔于千仞的高空之上,俯瞰人世间,哪里出现了道德的光芒,才在哪里降落。
如果发现当地的人卑鄙龌龊,意识到自己的身边有了危险,那么就必须要当机立断,再去别的地方谋求发展。
可是后来贾谊侍奉的梁王,因为意外坠马而摔死了。可是贾谊却没有去别处谋求发展,而是因为这件事情抑郁而亡,去世的那年才才33岁。
毛主席不光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具有浪漫情怀的诗人。他一直特别爱惜人才,对于历史上那些英年早逝的名人,抱有深切的同情跟惋惜。
贾谊最终之所以会抑郁而死,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不懂得良禽择木而栖这个道理。事实上,他是因为没有其他的退路了。
这就好比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岸边一样,没有其他的选择了。贾谊忧虑而死,很有可能是他在历尽波折之后,对当时西汉王朝,已经感到彻底绝望了。
这一点,在李商隐的《贾生》里也有透露。贾谊早年曾任太中大夫,后来被逐于长沙,过了一年多,汉文帝又把他叫了回去,结果并不是为了问政于他,反而去问他“鬼神之事”。
后来,贾谊跟着梁怀王入朝,结果谁也没料到,梁怀王又意外坠马身亡。于是,他在政治上的靠山就不复存在了,所以他还能做什么呢?
当然,贾谊的这些人生经历,毛主席肯定也是了然于胸的。并且毛主席写诗的时候,感情其实还是要大于理性的。
二、《七律·咏贾谊》赏析
《七律·咏贾谊》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白话翻译:
贾谊是一位潇洒豪迈的栋梁之材,他壮志未酬,英年早逝的事情,实在是令人感到哀伤!他的胸中藏有百万兵,他的赤胆忠诚光耀西汉,笼罩在西汉王朝上千诸侯国的上空。
然而,就是像这样出类拔萃的人才,空有治国安邦的妙计,却没有计策说服皇帝采纳他的良谋。高风亮节的人啊,最终竟然遭到了猜疑。
二千多年来,人们同样为他被贬到长沙的遭遇,感到惋惜!他白写了一篇《吊屈原赋》,最后自己也步了屈原的后尘。
在这首七律里面,毛主席对贾谊才华的赞颂,以及对他抑郁而死的遗憾,表达得更加清楚明白了。
贾谊是一个少年天才,他十八岁的时候就因为“擅为文”被郡县里的人们称赞。他的《过秦论》等一系列文章,更是被认为是汉赋的先声。
毛主席说贾谊是“胸罗文章兵百万”,意思是说他胸中藏着的文章,胜过了百万雄兵。看过贾谊《过秦论》、《吊屈原赋》的人,就知道他的才华是多么出众了。
在《过秦论》里面,贾谊用短短的八百多字,就把秦朝六代人的奋斗,交代得一清二楚。而且还把秦国是怎么成功的,最后又是怎么失败的,分析得透彻明白。
所以这些事情全部都说明了,贾谊不仅文采出众,而且逻辑思维能力也非常强。同时,他的政治眼光也是非常出色的。毛主席的诗,更是对贾谊才华的认可。
诗的第四句里提到,“胆照华国树千台”。“华国”是指华夏,这里特指西汉王朝。“树千台”一词,则是指西汉当时有非常多的诸侯国。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专门提到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贾谊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治安策》。
贾谊在这篇文章里面曾经提到过,西汉当时分封的诸侯王太多了,这样时间久了,必然会出现问题。于是他建议汉文帝限制分封,不要封那么多的诸侯王。
结果,汉文帝没有听贾谊的话,后来引发了“七王之乱”。由此可见,贾谊是拥有属于政治家的“先见之明”的。
毛主席说贾谊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才,很有政治头脑,文章也写得非常棒。文采飞扬,却没有办法说服汉文帝采纳他的计谋。
结果,贾谊反而还遭受到了西汉朝中那些外戚的污蔑、诋毁,最后还被贬到长沙去,当了个长沙太傅。
后来的事情,前面已经说过了。贾谊因为梁怀王的关系得以重返朝堂,但是他没想到,梁怀王不久之后就坠马身亡了。贾谊觉得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有过失,于是伤心抑郁而终。
当初,贾谊写《吊屈原赋》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呢?要像凤凰一样飞得高高的,看到有道德的光芒才落下来,有危险自己就先远离。结果事到临头,他还是步了屈原后尘。
结语
良禽择木而栖,趋吉避凶者,君子也。这些都是儒家学说提倡的处事之道,贾谊显然是知道的。不过道理归道理,人的感情有时候是很难受到理性约束的。
贾谊的政治道路走得比较曲折,虽然他很早就出了名,但是因为受到西汉外戚的排挤,所以他刚接近权力中心,结果就被赶到了长沙国。
梁怀王算是贾谊在政治上的靠山,谁知道他又意外坠马死亡了。贾谊感觉,梁王坠马是自己的疏忽所致的,所以内心感到自责。
梁怀王去世后没有儿子,贾谊为了保住梁怀王的封国继续操劳。很明显,贾谊并不想死。应该是身体素质比较差,过度操劳再加政治上的失意跟自责,所以英年早逝了。
毛主席读史书的时候,意识到了贾谊原来早有“削藩”的先见之明,因此作了诗两首,来称赞贾谊的才华,并替贾谊的早死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