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狗蛋分蛋
1
2月27日,极氪新品发布会上,随着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安聪慧的宣布,全新极氪001价格尘埃落定:
入门版车型26.9万元,比2023款降低3.1万元;
高配版车型32.9万元,比2023款降低6万元。
按极氪的说法,全新极氪001升级的零部件比例超过50%,总成本上涨了5万元,在这个基础上做到全配置降价。
观众席瞬间沸腾,除了对这波降价报以掌声和尖叫外,还有人高喊:
“让雷军好好学学”
安总淡定摆手。
整场发布会,极氪官方直播间评论区里,关于小米汽车的讨论从未间断,网友打趣:
还以为自己进了小米SU7的直播间。
如果从路透谍照开始算起,小米SU7的风已经吹了小半年了,但定价一直是个谜,网友猜得火热:
有说9.9万的,有说19.9万元的,还有说35.9万的……
之前雷军在自己的抖音号回复过价格问题:小米SU7的性能,国内50万以下没有对手,所以9.9万、14.9万没戏,19.9万也是不可能的。
刚进车圈的小米,已经先把圈内流行的嘴炮话术研究明白了。
细心的网友发现,雷总说这话时,一直紧张地“抠手”,不排除“说谎”的可能性:
雷总说不是9万9,不是19万9 ,最后来个18万88。
官方的回应一直模棱两可,网友们总以为雷总要憋个大招出来。
春节后第二天,比亚迪喊出“电比油低”口号,打响了今年价格战的第一枪。
秦PLUS,以及驱逐舰05的荣耀版车型售价为7.98万元起,算下来比2023年的冠军版车型便宜了2万元。
一波操作,二手车商们集体懵圈。
随后,五菱汽车、长安启源、哪吒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品牌跟进发布降价海报,传统品牌别克,也推出单车限时至高降6.5万元的优惠。
车企们在价格风暴里打得不可开交,没想到,热度兜兜转转,舆论焦点又落到了小米头上。
有人说,比亚迪这是代替小米跟大家“交个朋友”,穿小米的鞋走小米的路:
小米已经无路可走。
小米手机起于年轻人,并以此为基本盘扩张,“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 “ 年轻人的第一台平板 ”“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 ” …..
到了造车上,人们自然而然将“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车 ”的标签打给了小米SU7,与之同来的,还有和“年轻人”深度绑定的:
低门槛。
有人说,“年轻人第一款车”的标签,让定价成为小米SU7最大的敌人,也有人说,SU7的定价决定了这款车的生死,还有网友专门编了段子:
SU7起售价9.9万,叫雷神;
SU7起售价14.9万,叫雷总;
SU7起售价19.9万,叫雷军;
SU7起售价24.9万,叫雷子……
问题是,小米SU7最大的敌人,真的是定价吗?
2
品牌的第一款车,定价确实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家车企今后一段时间在市场的定位。
比如“ES8”帮助蔚来在40万以上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小鹏G3”黑科技加持,20万以下的定价让小鹏获得“科技+性价比”的标签。
“理想ONE”30万的定价,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理想在之后走上“大碗实惠”的战略。
但是,定价如何,还远未到达决定一款车型生死的地步。
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到现在的局面,其实已经卷到了非常细分的领域,这也意味着,一款车型想要突围的路径,是多样化的。
问题的核心,是你能否在所在领域形成竞争力,从而:
发挥长板效应。
竞争力的来源,可能是围绕三电展开的技术(典型是问界)、或者是配置能上多少(典型是理想),性价比如何(典型是比亚迪),整车的设计风格,外观颜值,也有可能是车企的销售能力,品牌势能…….
定价,或者说基于定价形成的定位,都只是其中的一个切面。
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为销量服务。
小米SU7优势比较明显,一是颜值讨喜,二是车机生态成熟,三是小米的销售体系和品牌势能。
颜值不用多说,认可的人比较多,整车保时捷味很浓,车尾设计饱满有层次感,电动尾翼拉开的时候,确实有惊艳的感觉,上街回头率应该不低。
就是车标乍看有点违和。(开个玩笑)
车机生态是电车灵魂,小米澎湃OS搞了这么久,现在放到车机上,其实是对很多自研电车车机的降维打击,尤其是对米粉们更友好。
目前市场上比较有竞争力的,除了蔚来等少数几家,就是华为系的车企了。
优势影响更大的,可能还是:
小米的销售体系和品牌势能。
去年小鹏销售体系改革后,销量一路攀升,让不少人意识到这一块其实是有超车能力的。
如果细说起来,问界能在年末突然崛起,除了M7确实能打外,少不了后期华为销售体系的介入。当然也蹭了华为不少热度。
这一块,是小米的长板。
目前全国小米门店破万家,除掉不适合展车的部分,数量估计也是相当夸张的。
去年新势力里卖得最猛的理想,全国运营门店也只有460多家,小鹏320多家,蔚来480多家。
不是说门店数量多就一定卖得好,拉得太开成本也会遭不住。
只是说,小米的销售体系已经相当成熟,无论是曝光能力,还是人员培养,形成了规模,而且是有门店基础支撑的,这在如今的车圈,有相当大的优势。
另一点,品牌势能,很好理解,在国内不知道蔚小理的大有人在,但是不知道华为、小米的人就少了。
蔚来跨界搞手机,给大家讲故事,理想搞排行榜,玩微博营销,核心目的之一也是为品牌造势。
天生混个脸熟,这就是智能机普及时代,机圈造车的好处。
在这个基础上,小米的产品营销又很拿手。
比如这次SU7全民猜价格,从普通人到车圈专业媒体,参与度拉满。
从车型路透吹风开始,车圈每次有热点事件,小米汽车总能靠价格问题,总能分到一杯羹。
热度下来了,雷总又会合理安排一次价格辟谣,搞得粉丝心里痒痒的,最终, SU7还在工厂组装呢,在外头就已经是大名鼎鼎。
当你还在怀疑,小米汽车是不是因为定价纠结,才迟迟不发布价格时,殊不知,你已经成为了小米营销链条中的一环。
最后,无论是产品,还是营销,小米目前在做的,是发挥自己长板。
至于性价比,也不是小米目前主要考虑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短板。
国内15万以下电车市场,比亚迪是具有统治地位的,作为第一款车型,SU7基本上不可能往这个方向卷,以后会不会,还得看小米能不能靠SU7站稳脚跟。
3
说完优势,再来讲讲劣势。小米SU7的劣势也非常明显 :
新车发布,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
尽管SU7的配置信息已经公布,尽管新能源汽车,不依赖于发动机、变速箱等传统三大件,但是,你底盘总要调教吧,你螺丝钉要一颗颗打上去吧,这都需要一定的技术积累。
小米造车究竟靠不靠谱,是有备而来,还是门外汉攒车,都需要车主口碑来证明。
更重要的是:
如今市场对于一款新车的检验标准,更严格了。
蔚小理起步的时候,新车是填补市场,只要中规中矩就能被客户接受。
现在,新车是打入市场,客户群体早已成熟,想要获得口碑,非常困难。
同时,车企之间的竞争加剧,越来越卷了。
无论是年初的价格战,还是苹果突然宣布不造车,高合汽车爆雷,都在昭示着2024年新能源车圈的唯一主题:
淘汰。
2月28日理想股价、市值一路狂飙,美股总市值达到了4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12.6亿元),已经超过了小米(3340亿)。
在无尽的内卷中,新势力车企的生与死,基本就是一线之隔,行业的马太效应拉到最大。这也意味着:
小米的试错空间非常小。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目前SU7公布的几款配置,差距这么大。
小米SU7标准版的配置,400V平台,73.6度弗迪磷酸铁锂电池包,单电机功率220kW,算起来20万左右水平。而Max版,800V平台,101度宁德麒麟电池,双电机四驱,基本上是友商30万左右水平。
基本上可以看成两个时代的车。
拉大配置差距,可以实验市场对各个价格段,各种配置的接受程度,减少试错的次数。
但是配置差距太大,定价区间容易割裂,在定价上想做到惊艳,难度很大,而且对客户选择上也容易造成一些障碍。
总的来说,小米SU7面对的是,要求更高的市场,赶了晚集的小米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但是市场的卷,又让小米没有充足时间可以喘息:
时间,才是小米SU7目前真正的敌人。
最后,其实包括我在内,周围人对小米汽车的未来还是比较看好的,就目前能接收到的信息来看,SU7基本上能满足小米对第一辆车的要求。
月销破万,是一道坎。
卖到了,小米优势就能完全发挥出来,雷总的造车梦基本有戏,如果卖不到,日后想要继续,消耗的财力和精力就是个无底洞了。
当然,一切的一切,还要留给市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