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吴谢宇弑母案”的死刑复核裁定书被媒体披露。
该裁定书对“受害人谢天琴存在过错”、“吴谢宇存在精神疾病”、“受害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失去意义”等论点予以否认,再次确认了凶犯吴谢宇(已于1月31日被执行死刑)的现实作案动机,且证据充实、定罪准确、量刑适当。
至此,在社会各界被议论多年的“吴谢宇弑母案”彻底盖棺定论,再无需争议。
多年来,吴谢宇案之所以被公众关注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1,案情特殊。
凶手杀害的是自己的妈妈,彻底违背人伦纲常。
一般来讲,一个人一生中,最亲近的往往是自己母亲,即便是许多十恶不赦的罪犯,对自己妈妈也有温情的一面。
比如曾经轰动全国的连环杀人案凶手白宝山,在多省流窜作案,前后共杀死17名无辜受害者,其中有军人,警察、以及普通群众。但即便是这样“恶贯满盈”的人,在被捕的最后时刻,也因为不想让母亲看到自己杀人,选择认罪伏法。
而在吴谢宇案中,吴和自己的母亲并没有矛盾(通过邻居讲述和谢天琴日记中可得知),后者含辛茹苦把他养大,更没有亏待他。他却恩将仇报,可谓丧尽天良。
2,凶犯有高学历。
吴谢宇从小品学兼优,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保送生。大学期间,他的成绩依旧名列前茅,先后多次获得奖学金。这样的高学历人才,走上犯罪道路未免让人感到惋惜。
3,属于“高智商犯罪”。
在作案过程中,吴谢宇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伪造处理现场。比如用塑料布包裹尸体,并用活性炭吸味。他还安装了网络摄像头、报警器观察犯罪现场,以便随时掌握“案发情况”。
从2016年2月14日案发,一直到其在逃3年多后的2019年4月20日,吴才在重庆机场被安检设备“抓获”,可见具备一定的反侦察能力。
案情时间线回顾:
2015年7月10日,弑杀母亲。
2015年7月12日~23日,清理犯罪现场。谎称“和妈妈去美国读书”,向亲戚借款144万元。
2015年8月~2016年2月,流窜挥霍。
2016年2月14日,亲属报警,案发,谢天琴尸体被发现于家中主卧,由多层塑料布包裹,且每层缝隙中都放有活性炭。
2019年4月20日,吴谢宇被抓捕归案。
2019年5月27日,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检察院对吴谢宇提起公诉,并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2020年12月24日,福州中院对吴谢宇弑母案一审审理。
2021年8月26日,福州中院以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罪一审判决吴谢宇死刑。且因手段残忍、情节恶劣、罪行严重,不予以从轻处罚。
2021年9月,吴谢宇提起上诉。
2021年10月,吴谢宇通过二审律师提出“司法精神病鉴定”申请。
2023年5月19日,二审开庭。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吴谢宇作案时有完全辨认和行为控制能力,且无证据证明需要对其作案时的精神状态进行司法鉴定。
2023年5月30日,二审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023年12月27日,吴谢宇律师向最高人民法院提交《对吴谢宇不核准死刑的法律意见》。
2024年1月31日,吴谢宇被执行死刑。
案件的社会争议:
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吴谢宇父方的亲属朋友都希望法庭能“网开一面”,并对死刑判决表示不满。
一审后,吴谢宇亦表现出很强的求生欲,希望能“活着赎罪”,并亲自向法庭邮寄了上诉状。
另外,吴谢宇的死刑复核代理律师在提交的《意见》稿中反映:吴已经认罪悔罪,深感后悔,经常自责,并希望把全部继承房产赔偿给亲属,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因此,网络上有小部分声音认为:吴谢宇的悲剧,有可能是“原生家庭”之祸,且他在伏法后认罪态度明确,值得同情,应当再给他一次机会。
那么,吴谢宇的死刑冤吗?
这就要讨论一下:吴谢宇为什么要杀害自己的母亲?
吴谢宇,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长大后随父母定居福州。其母亲谢天琴为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的教师;父亲吴志坚为福州渔业公司员工,早年因肝癌去世。
由于工作原因,吴谢宇的父母长期分居,疑似感情不和。而且吴父曾发生婚外情,此事对吴母造成很大打击。
据吴谢宇在法庭上声称:母亲谢天琴有道德洁癖,喜欢看琼瑶小说,还喜欢张国荣。当年照顾生病的爸爸非常辛苦。而且母亲还喜欢看红楼梦,他认为母亲像林黛玉那样,在得不到爱情后,会觉得人生失去了意义。所以他认为母亲的人生很辛苦,连带他自己也觉得人生没有希望。最终导致他产生了“先弑母,后自杀”的念头。这是他自己对弑母动机的诠释。
如今看来,吴谢宇的这些说辞,基本都是胡说八道,完全是为了给自己的杀人行为辩解,想给自己披上一层道德的外衣。原因有三:
1,吴谢宇的杀人动机是蓄谋已久。
2015年3~4月份,吴谢宇就开始购买犯罪工具。选在暑假第一天的7月10号动手,是因为长时间不露面不容易引人怀疑。这表明他杀人之后不想被发现,是有预谋、有规划地作案,绝非激情杀人或有精神问题。
2,提前规划自己的逃亡生活。
在作案过程中,吴谢宇采用技术手段处理母亲的遗体,明显是为了拖延案发时间;安装摄像头、报警器,显然是对逃亡生活有了一定的预期和规划。
3,毫无悔过之意。
在掩盖完犯罪现场后的当晚,吴谢宇就去到附近酒店,找了性服务。据警方调查,在作案后一段时间,吴谢宇每天都过着纸醉金迷般的生活,有时候一天就消费上万元。
种种细节都表明,吴谢宇完全没有与母亲“共同赴死”的迹象,属于纯粹的蓄意谋杀。
而关于诈骗行为,吴谢宇自己所述也与其实际行为南辕北辙。
据吴在法庭上声称:他之所以借母亲之名,以“赴美留学”的名义向亲戚骗得144万元,是因为他觉得亲戚“对不起我们家,父亲的病得不到救治,是亲戚朋友冷漠不帮忙的原因。”
而现实情况是:仅在作案后的8个月时间,吴谢宇就将100多万巨款全部挥霍殆尽。期间,他在上海与一名性工作者同居,并为其转账20万元。甚至花费58万元购买彩票。
案发后,吴取走了母亲账户中所有的钱,开始逃亡,后辗转落脚重庆,在夜场做“男模”。
所以总结来看结论只有一个:吴谢宇就是想杀母、骗钱、挥霍,以满足堕落带来的快感。
那为何,身为堂堂北大高材生的吴谢宇,会如此堕落呢?
据悉,吴谢宇的转变,发生在大二下半学期——开始沉迷于黄色录像,后来发展成到校外寻找性服务。他在校期间获得的奖学金,也有一大部分用于此类消费。
性堕落,成为弑母事件的原初诱因。
他曾在法庭上回答,之所以烧掉自己的笔记本,是因为里面至少有几百个G的黄片!
而性格生活发生转变后,吴谢宇终于无法面对自己有“道德洁癖”的母亲,在母亲的目光下无地自容,这也成为其弑母的第二动机。
一个作案细节也恰巧说明了这一点:他在杀死自己的母亲后,在后者的脸上盖了一个锅盖。他自己也在法庭交代:不敢看妈妈的脸,无法面对。
所以说,从整个案件来看,吴谢宇弑母的作案动机,完全是出于对自己恶习的满足,与其母亲本身的意愿丝毫无关。
在本案中,还有一个让人感慨的细节:当吴谢宇从母亲银行卡上取钱的时候,并不知道密码。但“聪明”的他很快就猜到:密码一定是自己的生日……
他配得上死刑。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著名心理学家佛洛依德认为:“性”是一切行为的动因。
发生在吴谢宇身上的悲剧,还应该为我们带来一个思考:
对青少年进行适当、正确的性教育,以帮助其渡过“性冲动期”,是不是当下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