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行墨使者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新年,即农历新年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
在千年岁月的沉淀中,无数文人墨客以诗词的形式,将新年的欢乐、祥瑞与希望镌刻于字里行间。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的诗篇画卷,领略那份深植于民族记忆和文化血脉中的欢庆情怀,探寻他们笔下的“新年快乐”吧。
【1】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生动展现了新年的热闹景象——爆竹声声辞旧岁,春风拂面带来生机,家家户户欢欢喜喜更换门神,寓意万象更新,生活充满希望。这是古人对新年快乐的独特诠释,既有热烈欢快的庆祝活动,又饱含深沉的人生哲理。
【2】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诗人因病眼难以熬夜守岁,而老去的心却在新春来临之际感慨万千。待到灯火熄灭、天明之后,自己也将步入六十岁的花甲之年,表达出对时光流转、岁月催人老的深沉感叹与无奈接受,同时也有对新春到来的期待。
【3】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陆游笔下的除夕之夜,北风带着雪花降临,这被视为吉祥之兆。诗人还未举起屠苏酒庆祝新年到来,便已在灯火下书写新的桃符,体现出古人对于新春佳节的重视和期盼。
【4】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绘的元宵节更是美轮美奂,这里的新年之夜宛如人间仙境,璀璨烟花、宝马雕车、悠扬音乐交织成一幅繁华热闹、欢乐无边的画面,映射出当时人们对新年的热烈期待和欢快情绪。
【5】
《守岁》
【宋】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记录了许多民间过年的情景,其中一句“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形象地刻画了孩子们在除夕之夜兴奋不已,期待新年到来的心情,洋溢着纯真无邪的快乐。
【6】
《新年呈友》
【唐】许棠
一月月相似,一年年不同。
清晨窥古镜,旅貌近衰翁。
处世闲难得,关身事半空。
浮生能几许,莫惜醉春风。
此诗借新年抒发时光流逝,月复一月看似相似,年年却各不同。诗人照镜自叹近衰翁,感慨世事繁杂,人生短暂。劝友珍惜光阴,莫负春光,宜醉其中,体现豁达人生观。
【7】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这首诗揭示了古代新年互相拜年、交换贺卡的习俗,虽然形式简单,却充满了人间真情实意,透出一种平淡而真实的快乐。
【8】
《岳州守岁二首》其一
【唐】张说
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明朝待漏随鹓鹭,却忆山居雪月明。
此诗表现了作者在岳州守岁时的感受。夜深之时,暗香浮动的梅花预示着新的一岁来临,而梦中的爆竹声则预告着即将过去的年份。尽管期待着次日早晨随同朝臣等待上朝,诗人仍怀念起山中清幽的雪月生活,透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新年职务的责任感。
【9】
《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诗句描绘了新年交替,寓岁月流转及新春期待。冬去春来,象征希望勃发;生活微妙更新,如空中气色改、容颜暗里回。结尾借梅花悄绽展现生命坚韧与自然规律,诗意表达辞旧迎新的深刻主题。
【10】
《守岁侍宴应制》
【唐】杜审言
欢笑尽娱通夕宴,词翰高会奉明时。
雅歌婉转绕梁飞,玉液流霞泛瑶卮。
这首诗描绘了宫廷守岁的盛大宴会场景。文人墨客欢聚一堂,彻夜娱乐,吟诗作对,赞美盛世。美酒佳肴,歌声绕梁,展现出新年期间皇家庆典的喜庆和祥瑞氛围。
古人的这些诗词,无不揭示出新年时分那超越寻常、美出天际的喜庆氛围与人文精神。
无论是亲朋欢聚、烟花璀璨,还是民俗活动的丰富多彩,都构成了古人眼中“新年快乐”的独特画面,令人回味无穷。(完)
文丨行墨使者
图丨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