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一人在悬崖峭壁上攀爬,在漆黑的燕洞仔细翻找,一年只有两个月的工期,真的有人愿意做这种随时丧命的工作吗?
答案是有,这就是“采燕人”余成明的工作,因为燕窝从2元一两涨到了26000元一斤,他为了养家糊口,哪怕是死这份工作也不能丢。
然而他已经50多岁了,两个儿子宁愿去打工也不愿意承接他的衣钵,余成明很愁,难道“采燕人”这一行要后继无人了吗?
收获了燕窝的采燕人
每天都在用“搏命”的方式采燕窝,来自四川雅砻江的“采燕人”余成明,为了糊口不得不选择了这种极其危险的工作。
2019年,余成明从仓库里拿出来家里的大纸箱子,小心翼翼地把里边的存货摆出来,原来这里装的是颜色不一的燕窝,怪不得他宝贝得紧。
余成明满脸喜色的介绍,说是这里的燕窝每个都能卖三五百的价格,而他平时的嚼用就要靠着这些燕窝。
之后他还神神秘秘掏出来一个小袋子,只见这里的燕窝在色泽上更加上乘,说一句完美无瑕也当得,而余成明的话印证了猜想。
他说这里的是更少见得宝贝,随便拿出一斤就是26000元,这里的高货完全不愁卖,只要他放出消息,就有买家前来排队。
对于这些成果余成明满是自豪,不过他也讲述了这些宝贝来的十分艰难,每一个都是他冒着生命危险采摘回来的。
他说本来跟着他一起去采燕还有另外4个人,他们每次都是5人同行,遇到什么凶险情况还能相互帮助一把。
但是几十年过去,余成明年纪大了,他的同伴们也老了,于是在时间的流逝中他们一个接一个的选择放弃这门手艺,最后只剩下了余成明。
不过余成明还要靠着这份工作养家糊口,哪怕他已经55岁了也没有生出放弃的心思。
豁出命的采摘过程
为了讲明白采燕的凶险,余成明专门展示了一次采燕的流程。
天还没有大亮,他就要背着行头出门,一个人坐着车子到了十几公里以外的镇子,然后找到江边的悬崖。
这一片崖边,就是他要进行工作的地方,也是他可能丧命的地方。
只见这个1米7的瘦小中年人站在悬崖边,他把手中的绳子往深渊中一甩,毫不犹豫地就顺着绳子爬下去,然后用力一蹬岩壁,他就像“荡秋千”一样飞进去燕洞里。
其实每次这个过程都令余成明满身冷汗,当他落在半山腰时总是气喘吁吁,是累的,也是吓的,哪怕这样的经历体验了几十年,他也像第一次一样慌张。
余成明在黑漆漆的燕洞里不能视物,只能靠着头顶的矿灯来四处寻找,洞里哪里有正儿八经的路,他只能尽力不要踩空,也不要踩坏什么。
燕洞中因为没有阳光的照射,里边冰冰冷冷寒气逼人,但他还是要仔细挑选,采摘那些他认为品相不错的燕窝。
其实最恐怖的不是从悬崖上下来的过程,而是每次完成采摘后往上爬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心理的考验太大。
余成明说崖壁的构成大多数是石灰岩,这么多年风吹日晒的,有些落脚点会有岩石脱落,如果他不能专心,很可能踩空掉下去。
等他辛苦地爬回到下落的地点,才摊开手来看着手心的血迹,虽然这么多年来早已磨出了厚茧,但还是被绳子磨出了很多伤口。
不过要是问余成明是什么感受,他会笑着说很值得。
后继无人的手艺
燕窝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说出来会有点“恶心”,燕窝是几种金丝燕分泌的唾液,然后再混合其他物质所筑成的巢穴,也叫燕菜、燕根、燕蔬菜。
在余成明的手中,燕窝分为白燕和红燕。
白燕的数量比较稀少,相比于其他品种要更加纯粹,几乎没有什么杂质,而红燕是因为在唾液中掺入了燕洞中水滴里的矿物质。
如果说哪种燕窝的营养价值更高,那得数红燕,像前段时间名头打得响的血燕其实并没有多少价值,据传那只是人工养殖的屋燕通过“鸟粪熏染法”制成的。
而采摘燕窝的时间非常有限,一年中只有4、5月份可以进山,因为那时燕子们刚好完成了养育过程。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遵循这个自然规律,经常会有人过度采摘,而余成明就非常“讲良心”,他给自己下了规定,一年只进一次山。
除此之外,他还要求自己回去后要祭山神,他相信山神掌控着整个大山,他也愿意追随山神一起守护大山。
用他的话说,就是必须保证每年都有燕窝可以采摘。
不过虽然余成明对于自己的工作很满足,但是他却依旧愁得很,因为他的年纪大了,周边的同行也渐渐退出,那以后谁来做这份工作呢?
一开始余成明是打算让两个儿子继承衣钵的,而他也确实把两个儿子带到了悬崖边,大儿子只看一眼就十分抵触,小儿子更是被吓得腿软,最后余成明放弃了。
他也明白两个儿子已经看到了相对于大山中更为优越的生活,现在让他们留在山里做这种要命的工作,儿子肯定是不愿意的。
或许一切都是命,为了自己不落一个家破人亡的结局,他慢慢的想开了。
其实,现在人工养殖燕窝的技术很成熟,人们想到了一种专门吸引金丝燕前来筑巢的“燕屋”,通过特殊的气味和方式吸引了燕子,并供给燕子孕育后代。
落座在燕屋里的燕巢采摘起来更方便,也就是说以后的采燕人不需要有生命危险,但这种方式也意味着以后的采燕人会越来越少。
结语
有些职业的匠人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消失的,新的技术会代替古老的方式,但是科技的发展也带动了社会的发展。
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会选择成为采燕人吗?
参考资料:
红星新闻《雅砻江最后的采燕窝人:贵的一斤2万6,儿子宁愿打工也不学》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69382596678490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