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称在书店发现大冰的新书扉页中只剩下了“作者”二字,称“大冰现在就剩一个人了”。

4月8日,九派新闻在书店看到,大冰新作品《保重》的内页简介确实仅剩“作者”二字。

此前大冰因书中自我介绍罗列了作家、主持人、民谣歌手、背包客、酒吧掌柜、油画画师、皮匠、银匠、手鼓艺人、业余诗人、黄金左脸等众多身份被群嘲。

大冰在自己书中自我介绍的变化。图/网络

过去的几个月里,关于“1大冰=12人”这一新式计量单位的梗层出不穷,围绕大冰书中的遣词造句等素材,进一步衍生出“冰学”这一新的互联网语言。

按照对大冰作品的了解程度,“冰学家”甚至划分出“新兵蛋子——冰学学士——冰学硕士——冰学博士”这四个学历层次。在大冰的直播间,不时有“黄金左脸”“住不下这么些人”“老冰守护”等调侃评论。

尽管如今被群嘲,但大冰曾经也是畅销书作家。在2019年的第13届作家榜上,大冰以1500万的版税登上经典畅销书作家第三,前两名分别是刘慈欣和余华。

对此,有网友评价,“没有人会永远看大冰的书,但大冰的书总有人在看。”

【1】“我不会回避这段经历”

余晓梦 女 21岁 重庆人 大四学生

2016年,我大概14岁,在图书馆成人阅览室看到了大冰的书。这些书夹在现当代作家散文集里面,和三毛、张爱玲的作品紧挨着。我感觉这个作家应该有点名气,一大排蓝色书脊在其中也显得格外特别。

当时我觉得大冰很酷,走过很多不同的地方,遇到各色各样的人。依稀记得,我最喜欢豆豆的故事,大冰笔下“玩鲨鱼的女人”。我觉得她很厉害,有勇气去探险、潜水。因为书里提到的那些人、那些经历,我会幻想自己长大后,也可以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但我的现实生活压抑不堪。小学时因为父母在外打工,我在几个亲戚家轮流寄养,一直不知如何自处。当时我经常躲在图书馆看附有图片的旅游书籍,从书里看到很多陌生但有趣的地方,大冰是里面写得最好的,每次看他的书都觉得很有力量,像是被灌了心灵鸡汤。现在虽然不喜欢大冰,但也不能否认他的书曾经给我带来的积极意义。

可以说,大冰在我的青春期算得上是人生导师型的人物。他的书陪伴我度过很多痛苦的日子,让我坚信自己能够熬过去,总有一天可以“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大冰的书没有局限于爱情,友情、亲情、事业都包含其中,我可以从中看到很多不同的东西。看大冰书的那段时光是真切存在的,我不会回避这段经历。

余晓梦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卖掉了大冰的全套书籍。图/受访者提供

【2】“我不想去嘲讽曾经带给我感动的东西”

毛毛 女 公务员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刷到很多嘲讽大冰的帖子,让消失在我世界已久的大冰老师重回视野。

17岁生日时,同学送给我全套大冰的书,我看过里面的许多故事,虽然现在已记不清具体的内容。书里描述的人和人之间的感情,以及很多人“传奇”的经历深深吸引了我,虽然这也是现在饱受诟病的地方,浮夸、粗俗、煽情、套路……但我承认,年少的我就是相信过,真情实感的被触动过。

自从高中毕业后,我就再也没看过大冰的书,我想象不出现在看会是什么感觉。除本职工作外,我也兼职做杂志写手,从写小说的角度,我觉得大冰故事里的人物形象较为饱满,虽然语言表达稍显口语化,但是很接地气,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小时候,我会向往书里描写的世界,有酒、有梦、有朋友和爱人相伴,会觉得生活原来可以这样有颜色。等慢慢长大后,我发现这种生活并不容易,而且也不现实。但我很赞同,人的生活应该丰富一点,精神支撑多一点,这样不容易被压力击溃。

我记得他书里有句话,“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工作后,连朝九晚五都成为一种奢望,我打开许久不看的大冰微博,里面有他为乡村教师和医护人员捐钱的评论,网上也有大冰的小屋的吐槽。后来,大冰的微博停更了。我感觉挺魔幻的,好像我们的世界突然变了一副模样,在一瞬间长大后,现实扑面而来,而过去就和他书里写的那些故事一样,只剩下了回忆。

我只是疑惑,曾经为大冰买单的书迷和现在嘲讽他的是不是同一批人。但是,我还是无法附和那些玩梗的评论。无论曾经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完大冰的书,我相信或多或少,都带给了我们一些感受。至此,一本书的使命就已经完成。我不想去嘲讽曾经带给过我感动的东西,会有种背叛了年少的自己的感觉。

【3】“我愿意相信书里的人和故事都是真实的”

徐冉 女 22岁 四川人 网络运营专员

在我的印象中,高中时每次走进新华书店,一排排蓝色封面的系列书籍就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我买下一本,也自此知道了大冰这位作者,我每天都痴迷于里面的故事,上课时、放学后都在翻看。之后大冰每次出新书,我都会去买。

当时看大冰的书,我更多的是一种向往和好奇,因为里面提到的人物和生活方式都离自己特别遥远。高中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乏味,现在看来略显矫情的文笔确实给了自己很大的慰藉。

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芸豆、果子和婉儿的故事,被他们精彩波折的人生所激励,为他们的悲惨遭遇心疼落泪。直到现在,我一直有关注小芸豆的微博,偶尔去大冰的小屋重庆分舵找果子玩,隔三岔五会看婉儿直播。

我最近一次看大冰的书是去年三四月份,浅浅翻了几页。我买了大冰最后一本书《保重》,但是没有看完,这么多年过去,我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以前的心境了。

现在看到书里的一些用词,的确会觉得有点矫情,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是会被年轻人嘲笑的梗。但我觉得没必要因为曾经看过大冰的书而感到羞耻,如同一个理想的乌托邦,我愿意相信书里那些人和故事都是真实的。

我自己是一个比较理想主义和浪漫的人,不喜欢做循规蹈矩的事情。我父母希望我按照他们的计划,去考研,或是当教师、公务员,但我几乎没怎么遵从,身体里的两个“我”在拉扯,如果没有从小到大各种考试、就业的压力,我想过我可能会去海南万宁当义工,或者其他不赚钱但我想做的工作。

在这方面,大冰的书或多或少让我透过文字看到了不同的人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了喘息的机会。

【4】“他写了一些人的理想生活”

陈宏愿 男 24岁 湖北仙桃人 珠宝工作室业务员

高二课间的娱乐方式贫乏得可怜,看漫画以及杂志是我为数不多的解压方式,我偶然在杂志上看到大冰书中的一个故事,里面讲到了妮可、赵雷等人物,就此记住了作者的名字。之后在书店里看到大冰的书,买了两本,一本叫《我不》,一本叫《你坏》。学校的同学也有几本他的书,比如《乖,摸摸头》《好吗?好的》,当时在班级里被广泛传阅。

我对他书里写的人物,比如云南消防队的老兵、蠢子,他的朋友老张、大孟,以及铁成印象很深刻。

老兵参加过越战,最后隐姓埋名,我对他非常敬仰;蠢子辍学打工卖唱,只为救治自己的女友,我也看到了世事无常,一场病就能把一个人压得无法喘息;老张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曾经有过自己的挚爱,但因现实原因天各一方,也是现在大多是热恋情侣可能面对的事情;至于大孟,篮球运动员,因为一场意外高位截瘫,却不愿意屈服于现实,展现了生命力的顽强;铁成也是我曾经非常佩服的人,从籍籍无名打拼到了现在的样子,结识了各种大牛人物。

书中很多人物和故事非常吸引人,但是颇为理想主义,看似浪漫诗意的生活对现在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做到。除了需要一笔不菲的金钱和各种技能,对个人的精力也是很大的考验。

每个人在青春里或多或少都会看过这样的文章,甚至将自己代入进去,我觉得没什么可羞耻的。高中时看大冰的故事确实很有意思,但是工作后也只是当个消遣。我也向往过徒步旅行,但也只是幻想。

我最喜欢书里的一句话是“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珠宝工作室做业务员,刚通过试用期,一切都慢慢来,该来的都会在路上。

我现在的感受是,大冰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所写的一些人物故事是很多人的理想生活,但他本人也要面对现实。

(按受访者要求,文中余晓梦、毛毛、徐冉、陈宏愿为化名)

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杨蕊 记者 万璇

编辑 李杨 吴迪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